APP下载

关于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

2019-07-08张博

学周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高职

摘 要: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是学院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在改革过程中,基于校企深度融合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专业调研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工作过程整合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整合了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开展了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工程测量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0-001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0.008

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我院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工作,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学院开展了以试点专业建设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力,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载体,以打造特色和优势专业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建设高水平的专业或专业群为目标,以创新为主题的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作为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在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优化、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的推进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确立了专业教学改革目标,全方位、深层次地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创新,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取得了一系列的教改成果。

一、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与成果

(一)基于校企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组建了专业建设与发展指导委员会,并定期召开会议与研讨,与二十余家测绘企事业单位签署校企共建协议,与四十余家毕业生就业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我院还推行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工学交替——校企循环,四化三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交替——校企循环”即学习—实习(课程实习或生产实习)—再学习—顶岗;“四化”即课程教学项目化、课程实习综合化、实践教学任务化、实训项目生产化;“三对接”即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岗前培训与职业岗位对接,竞赛项目、竞赛标准与国家职业技能竞赛对接。

(二)基于专业调研,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四十余家测绘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工作,对近五年本专业毕业生进行岗位能力和课程结构调研。采用走访调查的方式,对省内重点企事业单位进行人才需求、岗位能力调研。广泛征求行业和企业专家意见,以及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就相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相应的职业资格、学生就业去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就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典型工作任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进行调研分析和论证,形成了《专业人才需求与改革调研报告》和《课程设置方案》。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在专业建设与发展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修订了《2018级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基于工作过程,整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1.精简岗位数量

根据调研和专家指导委员的建议,将原来3个岗位群减少为1个岗位,即测量员岗位,按工作内容细化为工程施工单位测量员岗位和专业测绘单位的测量员岗位,对接工程测量员、不动产测量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使专业设置真实对接社会需求、具体对接就业岗位。

2.整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使其精准对接精简后的岗位

针对岗位,对接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标准,基于岗位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模块和分流教育模块。具体执行上,将专业全体学生按照就业意向划分为工程测量技术(工程班)和工程测绘技术(测绘班),前3个学期,所有学生在通识教育模块实行通识教育,完成“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两个工作过程;4、5两个学期,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程班)和工程测绘技术专业(测绘班)分别在精准对接岗位的分流模块下实行岗位能力教育,工程班完成“工程测量”工作过程,测绘班完成“测绘数据处理”工作过程。

3.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按专业培养目标,将工程测量技术(工程班)的专业核心能力确定为控制测量能力、数字化测图能力和工程测量能力,将工程测绘技术(测绘班)专业核心能力确定为控制测量能力、数字化测图能力和测绘数据处理能力,据此构建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工程班和测绘班各有侧重点,单项课程实习如工程、测绘班的GNSS测量技术、控制测量和数字化测图等3项实习,工程班的工程测量实习,测绘班的工程测量、地籍测量实习,以及各项实训,皆以综合化形式进行,以体现不同课程之间知识上的融合以及技能上的衔接;岗位能力培训,顾及到测绘生产实际常用的所有的常规测绘仪器及基本应用,力图达到与顶岗实践岗位的无缝对接。

(四)整合课程内容,完善专业资源库,编写项目化特色校本教材

基于课程体系,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按照“必需、够用、高效”的原则,整合教学内容,落实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毕业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整合教学资源,建设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编写项目化、立体化校本教材,《地形测量》《地形测量实训》《数字化测图》教材已经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并被评为全国水利职业教育优秀教材;《控制测量》《控制测量实训》《GNSS测量技术》《GNSS测量技术实训》《工程测量》已经与武汉大学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协议。

(五)开展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改革

根据课程特点,理论教学灵活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教学做练评一体化、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实践教学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做练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落实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改革考核模式、教学管理模式、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等,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六)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坚持创新融合专业、创新引领创业、创业融入专业、创业带动就业,本专业设置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以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毕业就业,全面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和社会贡献度。

创新基本素质教育通过院公共选修课完成,专业创新意识教育通过系选修课完成,专业创新创业意识教育通过新技术讲座、校友创业讲座、创新创业社团活动、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完成。

二、专业教学改革特色与创新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创新了“工学交替——校企循环,四化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校企深度融合,突出了职业能力培养,彰显了职业教育特色。

(二)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构建精准对接岗位的课程体系,采用分流教育的方式,构建分流教育模块,分别对应工程测量技术(工程班)和工程测绘技术(测绘班),对接工程测量员和不动产测量员职业资格证书。

(三)教学模式改革

所有实践教学采用教学做练赛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模式开展,竞赛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做到技能竞赛能力培养不断线。

岗前培训采用项目教学与技能过关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開展,将顶岗实习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分为四关:第一关为四等水准测量、第二关为导线测量、第三关为全站仪数字化测图、第四关为RTK放样,所有学生逐一过关,获得过关证书才能参加顶岗实习。

三、专业教学改革成效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经过两年的专业教学改革,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校企深度融合,使专业设置更加适应社会与产业需求;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基于岗位和工作过程设置课程,实现了课程体系与岗位的精准对接,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课程内容突出体现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基于职业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得到有机统一;基于生产过程和高职学情要求,采用适合高职教育需要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和考试考核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教学质量,增强了专业核心竞争力,有力地促进了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亚蓓,沈宏卫,等.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8(2).

[2]李娜.工程测量技术“教、学、做、练、赛”一体化的专业教学模式[J].科技风,2017(9).

[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张博(1968.5— ),男,汉族,辽宁铁岭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工程测量技术。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水利职业学院专业群建设2015年立项项目《测绘专业群建设》(JGZQ201502);辽宁水利职业学院专业教学改革试点2017年立项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立项课题《精准对接岗位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G17EB155)。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