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与分析
2019-07-08严丽洁冯建萍
孔 媛,严丽洁,张 倩,冯建萍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江苏 南京 210029)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女性群体,发病率为20%~50%[1]且发病率高。其常见临床症状有月经改变、下腹部肿块、白带增多、腹痛、腰酸、下腹坠胀、压迫症状、不孕或流产等。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手术方式有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rans abdominal myomectomy, TAM)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由于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势而被广泛医师所认可[2],故本进一步探究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现将子宫肌瘤患者病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150例均为子宫肌瘤患者, 按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 每组75例, 两组患者年龄及病症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入选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接受相关医治干预,并已经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该组患者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选平卧体位, 并实施气管插管麻醉, 将手术操作器械和腹腔镜采用四孔法置入腹腔内, 建立人工气腹, 压力设置为12~14mm Hg。在腹腔镜下探查子宫肌瘤,在子宫肌层注射6u垂体后叶素与9ml 0.9%氯化钠的混合液,用电凝刀切开肌瘤,对于肌瘤直径较大的应先采用粉碎机将其击碎将其取出, 结束后使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盆腔,结束手术。术后抗感染治疗3天。
1.2.2 对照组
该组患者接受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取平卧体位, 并实施气管插管麻醉。在腹部正中位置作一切口,进入到腹腔后, 仔细检查患者子宫肌瘤具体情况。将6u垂体后叶素和9ml0.9%的氯化钠的混合液注入到肌瘤基底位置,剔除肌瘤组织,关闭瘤腔,使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盆腔,最后关闭腹腔。术后抗感染治疗3天。
1.3 观察指标
(1)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2)患者术后并发症 (感染、肠梗阻、静脉栓塞)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以[n(%) ]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x2检验,以P<0.05则说明组间数据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指标
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具体表现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表 (±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表 (±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排气时间(h) 住院时间(d)观察组 72.43±14.31 200.43±47.01 16.50±5.48 5.02±1.40对照组 96.46±13.55343.31±62.06 26.50±6.19 8.19±1.34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
观察组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 具体表现在术后感染率、肠梗阻的发生和静脉血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分析表[n (%) ]
3 讨 论
临床中,子宫肌瘤比较常见,属于一种良性肿瘤,手术仍然是目前子宫肌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患病初期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部分患者存在明显的压迫感,进而多数患者错过了治疗的黄金时期,使疾病恶化的风险明显增加[2]。
随着微创方式的出现,人们对手术切口的美观尤为重视。而经腹手术切口已不能满足对美观需求,同时影响患者尽快恢复,容易产生术后并发症。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住院时间短的优势,术野开阔, 不易损伤其他脏器,术后恢复时间快,同时也会发现其它不易被发现其他病变。使其能够及早融入到正常生活中,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
更重要的是,不能对所有的子宫肌瘤患者盲目开展腹腔镜手术,必须充分考虑患者肌瘤的大小、数目、位置以及手术者的技能、医院仪器设备是否配套等情况,否则部分患者需要接受中转开腹, 反而增加了她们的痛苦[3]。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辅助检查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尤为重要。同时医务工作者要具备较高的职业专业能力和判断能力,更好地解决患者问题,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