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泪囊炎行泪道探通术术后不同时机观技巧察并发症的探讨
2019-07-08范婷婷
范婷婷,樊 敏
(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四川 成都 610041)
手术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有效手段,一般采用泪道探通术进行治疗,清除盲道内微生物,解除鼻泪管阻塞,促进泪液和泪囊内分泌物排出,进而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1]。但是由于新生儿眼睛结构精细,对于手术操作有着很高的要求。应用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手术的安全性,并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工作。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8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58例新生儿泪囊炎患者,探讨泪道探通术后的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8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58例新生儿泪囊炎患者,在泪道探通术治疗的过程中,分别接受精细化护理(29例)和常规护理(29例),平行分组对照研究,各自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男女比例为15/14,月龄6~8个月,平均(7.2±0.4)个月。对照组患儿男女比例为16/13,月龄6~8个月,平均(7.1±0.5)个月。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现报告如下。
1.2 方法
以上患儿均接受泪道探通术治疗,在手术之前,先行加压冲洗方法,清除黏脓性分泌物。在手术室完成泪道探通术后,给予抗生素药物,预防发生感染。
观察组经泪道探通术后,接受技巧观察,在术后的不同时机,合理运用观察技巧。完成手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两组患儿生命体征,监测体温、呼吸、脉搏的变化,警惕呛咳的发生。术后2小时后流质饮食,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异泪。术后7d,则需要重点观察结膜囊充血、分泌物增多、泪小点红肿的发生情况,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和处理。而对照组患儿则接受常规护理,以体征监护和并发症治疗为主。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恢复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x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行泪道探通术后,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对比其治疗有效率,见于表1:
2.2 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两组患儿的术后发生结膜囊充血、分泌物增多以及泪小点红肿等并发症的具体情况,对比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见于表2:
表1 各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观察[n(%)]
表2 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n(%)]
2.3 各组患儿家长对于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
调查各组患儿家长对于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见于表3:
表3 各组患儿家长对于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n(%)]
3 讨 论
加压冲洗法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方法之一,但是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相比之下,泪道探通术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更好选择,利用手术方法,解除鼻泪管阻塞或狭窄,达到疏通泪道的目的[2]。但是由于手术部位的特殊性,对于手术安全有着很高的要求,在有效治疗疾病的同时,还需要保护患儿的眼结构和眼组织不被损伤,而泪道探通术能够充分满足这一要求[3]。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行泪道探通术和技巧观察后,100%的观察组患儿得以治愈和好转,93.10%的患儿家长对于治疗效果感到满意,6.90%的患儿出现并发症。行泪道探通术和常规护理后,89.66%的对照组患儿得以治愈和好转,75.86%的患儿家长对于治疗效果感到满意,20.69%的患儿出现并发症。由此可见,泪道探通术术后不同时机观察技巧的恰当运用,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着积极的影响,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泪道探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方法,而术后恢复期间的护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手术治疗效果,恰当运用观察技巧,把握好时机,为并发症的预防提供有效的支持,保障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