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心理学的护理干预对老年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躯体功能状况的影响探讨

2019-07-08侯宇舰殷艳艳崔晶晶孙春颖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17期
关键词:躯体负面状态

侯宇舰,殷艳艳,崔晶晶,孙春颖,张 舒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丰台医院,北京 10007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准及思想意识逐渐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加重,我国每年的老年手术患者数量也随之增加。在实施外科治疗的过程中,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式,手术治疗方案的实施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病症治疗效果,但是由于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致使术后容易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应激反应,若在此期间忽略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将极大的降低患者的治疗积极性[1]。基于此,本文对给予老年手术患者常规护理与基于心理学的护理干预资料进行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8年5月-2019年1月,选取我院的200例老年手术患者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56:44,平均年龄为(63.8±5.0);研究组中男女比例为57:43,平均年龄为(64.34±5.1)岁,上述一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基于心理学的护理干预,详细护理内容如下:(1)术前心理护理:术前由于患者对手术缺乏一定的了解,致使其在术前所产生的负面情绪较为严重,甚至是存在怀疑手术效果的现象,此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讲解手术治疗健康知识,提高其对手术治疗的认知度。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为患者实施心理疏导,邀请已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使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若患者的心理状态较为严重时,可通过请心理咨询师的方式来解决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在护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大多老年患者对其家属及原有生活环境有很强烈的依赖感,所以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向其详细介绍病区环境及相关医护人员,以缓解患者的陌生感。(2)术中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手术过程中全程有护理人员的配合,让其可放心,术中注意患者的隐私性,以免其出现焦虑及不安情绪,密切关注患者的面部表情,当其面部表情较为痛苦时,应及时给予其必要的心理干预,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3)术后心理护理:术毕立即告知患者手术效果,使其放心,及时帮助患者清理创面的药液及血液,术后若患者的疼痛感较为强烈时,将导致其出现焦虑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很正常,术后2日疼痛感将会有效的减轻。叮嘱家属多鼓励患者,多与其进行沟通,并多讨论积极向上的话题,使之消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负面情绪[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及躯体功能。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计算,计数资料表示为%,用x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用t进行检验,若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心理状态及躯体功能并无明显差距,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及躯体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心理状态及躯体功能比较(分)

3 讨 论

现阶段,现代医学模式已逐渐向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这一转变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护理学中对患者心理状态的重视,目前,临床上实施的大多护理工作基本上是遵医嘱要求实施护理内容,较为忽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存在对治疗抱有消极情绪的情况,这将不利于患者病症的快速康复。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大多均较为复杂,同时其在陌生的环境极易缺乏安全感,加之其机体各项功能均处于退化阶段,免疫力较低,以致于其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有关研究显示[3],若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负面情绪,将增加其心率及血压等指标的紊乱,致使对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术后的康复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心理学的护理干预的实施可以弥补这一问题,该护理模式的实施将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使之拉近医患距离,让患者善于表达其治疗及护理过程中的想法及意见,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同时该护理模式的实施将会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实际心理状态结合起来为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此来起到对症下药的功效,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促进其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基于心理学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缓解老年手术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躯体功能,指导推广。

猜你喜欢

躯体负面状态
状态联想
现在干什么?
建议在直销业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远离负面情绪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搬家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