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溪治理20年人水和谐的“莆田样本”
2019-07-08罗小丽许树坪
◎ 罗小丽 许树坪
人间四月,木兰溪畔,一道道春意盎然的生态绿带,一大批亲水景观和滨水空间,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木兰溪展现给世人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的新面貌。
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今年恰逢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木兰溪一期防洪工程开工义务劳动20周年,也是木兰溪综合治理20周年。20年来,木兰溪全流域系统治理成效卓著,实现了“变害为利,造福人民”,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范例。不久前,全国党刊全媒体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活动走进莆田,深入探访调研木兰溪全流域综合治理经验,学习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生动实践。
科学治水 变害为利
1999年10月中旬,第14号超强台风过境,暴雨猛涨,木兰溪转瞬成灾。一夜之间,全流域倒塌房屋近6万间、被淹农田45万亩,近3万名群众转宿他居、2万名学生被迫停课……回忆起当年的受灾情景,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下黄村村民仍然历历在目:“村里受海水和洪水双重夹击,齐腰深的洪水一天一夜才退去。村里土木结构的房屋哗啦啦倒塌了大半,像放鞭炮的声音一样。”
灾情牵动了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习近平同志的心,他第一时间来到莆田,走村入户慰问受灾群众。在木兰溪决口的荔城区张镇村一带,面对当地干部群众,他语气十分凝重地说:“是考虑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的时候了!”
木兰溪是福建“五江一溪”重要流域之一,发源于戴云山脉南侧仙游县西苑乡,天然落差784米,干流总长105公里,由西北向东南流经莆田18个乡镇,流域面积1732平方公里。兰溪水滋养着莆田人民,也孕育了莆田独特而灿烂的地域文化。同时,木兰溪流域雨量充沛,水位季节变化大,下游河段地势平坦低洼,河道迂回曲折,河床狭窄,洪涝灾害频繁。长久以来,木兰溪沿岸人民深受水患之苦;治水历史中,古人前仆后继,也不乏悲壮慷慨篇章。
其中,在木兰溪距入海口25.8公里处,有一座长200多米、形如巨大的石头钢琴的古堰木兰陂,正是莆田人千百年来治水的见证。木兰陂始建于北宋年间,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灌溉工程之一,它横截溪流,拒海水于陂下,引溪水灌溉农田,历经后世修整,至今仍发挥着拦洪、挡潮、蓄水、灌溉等综合功能。
木兰陂展现了古人治水的决心和智慧,也推动了莆田经济文化的发展,却没能根治洪水的侵扰。据1952年至1990年近40年的资料统计,木兰溪平均每10年发生一次大洪水,每4年发生一次中洪水,小灾几乎年年有。洪水的阴影,深刻影响着兴化平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早在1957年,国家水利部开始规划整体治理木兰溪,历经四十多年进行五次规划、两次可行性研究,但由于其软基河道、弯度巨大、冲刷剧烈等一系列技术难题,项目均未能如期开工,莆田成为福建唯一的洪水不设防城市。
如何才能解决好治理水患的技术难题,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科学治水”,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态保护;既要实现水安全,也要实现综合治理。1999年4月,为了破解“豆腐上筑堤”和软土抗冲刷的世界级难题,他邀请国内权威水利专家窦国仁在南京水科院建立起国内首个“软基河道筑堤”物理模型,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同步进行,最终提出了全国首例采用“软体排筑堤”的技术。
1999年12月14日,习近平同志再次来到木兰溪,奔赴张镇村试验段调研试验结果,确定成果可行,已具备开工条件。
同年12月27日,木兰溪下游一期试验段张镇段防洪工程建设开工,习近平同志将当年全省冬春水利义务劳动安排在此,并与当地干部群众、驻军官兵6000多人一道参加了义务劳动。习近平同志在现场说:“今天是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开工的一天,我们来这里参加劳动,目的是推动整个冬春修水利掀起一个高潮,支持木兰溪改造工程的建设,使木兰溪今后变害为利、造福人民。”
由此,木兰溪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展开。历经20年,六届莆田市委和市政府班子牢记嘱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深化拓展木兰溪治理内容。近年来,从水上到陆上,从下游到上游,从干流到支流,木兰溪治理坚持安全生态相结合、控源活水相结合、景观和文化相结合,开启了全流域、系统性治理的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参加木兰溪治理的劳动点
截至目前,木兰溪防洪工程及生态治理累计投入近50亿元,50年一遇标准防洪堤段总长37.4公里,占下游河段七成以上。“2016年,一场和1999年一样规模的超强台风暴雨袭来,拥有坚固堤防的木兰溪并没有再次泛滥。下游20多万平原和70多个行政村近百万人口因此不再受水患困扰。”莆田市市长李建辉说。经过长期综合治理,莆田从“福建省内唯一一个洪水不设防的城市”,跃升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2017年,木兰溪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
综合治理 造福人民
站在玉湖堤岸,微风拂过,湖草摇曳,成群的白鹭时飞时栖。玉湖边,青少年宫、科技馆和图书馆,从西到东一字排开。玉湖片区内,学校、医疗卫生、商场、体育活动场所等各类公共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不少过去饱受水患之苦的村民,正陆续乔迁至此。玉湖新城已然成为木兰溪治理的一张靓丽名片。
木兰溪治理的另一个技术难题是“裁弯取直”。为了让“裁弯取直’对自然生态影响减到最小,采取了‘改道不改水’的方式,将原始河道水面最大限度保留,形成城市内湖。2003年,木兰溪“裁弯取直”工程完成,原来16公里的行洪河道裁直为8.7公里,缩短了7.3公里。改造后的旧河道被保留了下来。莆田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木兰溪旧河道的保护和利用,2010年,提出玉湖片区改造计划,以“裁弯取直”后保留的木兰溪旧河道为中心,规划用地6768亩,开发建设玉湖新城。2015年6月,充分利用木兰溪旧河道,开挖形成人工湖——玉湖,作为景观及蓄洪区,湖心水域面积800多亩,蓄洪区建设近期按30年一遇防洪标准,远期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设计。玉湖湖心结合周边的公共绿地,将打造成玉湖新城的中心公园。这样,不仅有效增加和提升了莆田城区水域面积和蓄洪能力,而且丰富了城市生态内涵。
千年古堰木兰陂
晨 雾
木兰溪在仙游境内干流总长65公里,占河流总长的60%。傍晚,采访团一行走在木兰溪上游仙游县城关河堤旁的绿道上,看到茶余饭后来此休闲的人群熙熙攘攘。当地负责人介绍,作为木兰溪上游,近年来,仙游县大力建设防洪生态景观工程,从单纯防洪提升为防洪、生态和景观综合推进。木兰溪仙游段防洪生态工程计划总投资21亿元,于2020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届时,仙游县不仅整体抗洪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而且重塑生态河岸,配套建设景观工程,木兰溪将成为仙游百万人民亲近自然、休闲娱乐的中心场所。
“木兰溪治理,单单只治理一条河流没有用,要全流域综合治理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李建辉市长告诉采访团。位于莆田市发展核心区的生态绿心,被多个主要的城市功能组团环抱,是国内鲜见的位于主城区的城市次生湿地。木兰溪从绿心中间穿流而过,流经莆田城区便形成南北洋水系,内部水网密度不逊于江南水乡,河道与百年荔枝林带构成莆田独有的“荔林水乡”景观特色。生态绿心目前未进行大规模开发,在这里,农田、村庄、水系互相镶嵌着,构成绿心的基本面貌。
随着《莆田市城市总体规划》与《莆田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文件出台,2011年,莆田市开始进行生态绿心保护修复工作,先后开展绶溪公园、中心城区荔枝林带、城涵河道园林景观及防洪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其中,因保留着近万株荔枝而被誉为“城市绿肺”的绶溪公园,位于木兰溪五大支流之一的延寿溪畔,是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项目,也是城市绿心规划开发建设的重点项目。得益于木兰溪防洪治理工程,延寿溪流域实现水位稳定可控,两岸生态体系得以恢复发展。绶溪公园总面积约3870亩,以“保护绿水清山、留住乡愁”为规划建设理念,目前已完成近三分之一的建设,未来将拓展公园面积,建成“山、林、水、湖、田、城”共同示范区,融入文化旅游,植入非遗产业,打造成“最生态、最传统、最时尚”的城市客厅和莆田特色的“绿心之冠”。
“木兰溪流域上游构筑保护、治理、修复、法规四道防线,下游连通河湖水系,保护生态湿地,建设生态绿心。”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说,木兰溪治理将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实现“一泓清水惠民生”。
玉湖新城
延寿古桥
清清木兰溪,悠悠母亲河。20年来,在习近平同志主导擘画、多次推动下,历届莆田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接力治理,不仅解决了防洪的难题,还将水生态、水经济、水文化的建设都纳入全流域治理体系中。自治理以来,木兰溪已经超过了10年没有发生过重大洪涝灾害,县级以上城区防洪100%达标。生态治理推动城市开启沿溪跨溪、东拓南进新时代,近年来莆田形成工艺美术、鞋业、电子信息技术等十大新产业,人均GDP增加近3万元,真正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嘱托。木兰溪的“蝶变”,生动诠释了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也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山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生动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