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用药情况研究
2019-07-06连晓丽
连晓丽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用药情况。方法:通过系统回顾健康档案的方式对笔者所在中心6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以及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及近3月HbA1c进行收集,将HbA1c水平作为基本依据,将患者分为未达标组和达标组,并且根据降糖治疗情况,将其分为生活方式干预(LS)组、口服降糖药(OA)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Ins+OA)组及胰岛素(Ins)组,对比分析各组治疗情况。
结果:本次研究的600例患者中,294例HbA1c≥6.5%,占49.00%。病程:OA组的平均病程均短于Ins+OA组和Ins组(P<0.05);血糖控制情况:Ins组、Ins+OA组及OA组的血糖控制不佳率均高于LS组(P<0.05),并且Ins+OA组的血糖控制不佳率高于OA组(P<0.05);HbA1c达标组的病程短于未达标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HbA1c未达标率均较高,应该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治疗依从性,对于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应及早采用胰岛素治疗,保护患者胰岛功能。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糖化血红蛋白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4.08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4-0-02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乏力、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为主要表现,或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严重的情况下,致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当前在治疗2型糖尿病时,通常以药物为主,虽然疗效确切,但是有调查显示,我国73%的糖尿病患者HbA1c≥6.5%,其血糖控制效果较差[3-4]。因此,本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用药情况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系统回顾健康档案的方式选择6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女271例、男329例,年龄45~80岁,平均(61.3±4.2)岁。纳入标准:(1)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病程≥6个月;排除标准:妊娠期糖尿病或1型糖尿病者。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运用系统性回顾性分析的调查方法,回顾患者的病情资料,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腰臀比(WHR)、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使用情况、病程、体重、身高及近3个月HbA1c等。
1.2.2 分组方法 为了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将HbA1c水平作为基本依据,将患者分为HbA1c未达标组(HbA1c≥6.5%)和HbA1c达标组(HbA1c<6.5%),并且以患者的降糖治疗情况作为参考依据,将其分为生活方式干预(LS)组、口服药(OA)组、胰岛素+口服药联合(Ins+OA)组及胰岛素(Ins)组。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降糖方案各指标对比
本次研究的600例患者中,有294例HbA1c≥6.5%,占49.00%,以HbA1c作为降糖达标指标,不达标比例较高的组为Ins+OA组和Ins组。病程:OA组的平均病程短于Ins+OA组和Ins组(P<0.05);血糖控制情况:Ins组、Ins+OA组及OA组的血糖控制不佳率均高于LS組(P<0.05),并且Ins+OA组的血糖控制不佳率高于OA组(P<0.05),见表1。
2.2 血糖控制情况对比
HbA1c达标组的病程短于未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bA1c未达标组相比,HbA1c达标组患者单用口服药和未用药治疗的患者所占比例较高,胰岛素+口服药和单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所占比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占有较高的比例,约为90%-95%左右,又被称之为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其发病与环境因素、家族史及胰岛素作用差等诸多因素有关,并且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严重危害患者健康[5-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次研究的600例患者中,294例HbA1c≥6.5%,占49.00%;这一结果与一项针对中国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调查研究基本一致,提示笔者所在医疗结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是仍不容乐观[7]。本次研究发现,运用到胰岛素治疗患者的HbA1c平均值高且病程较长,血糖控制情况普遍较差,提示对于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并没有将胰岛素作为积极的治疗选择,而是作为口服多种降糖药失效后的选择,从而无法获得满意的血糖控制效果[8]。相比较HbA1c未达标组而言,达标组患者单用口服药和不用药治疗的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平均病程短,并且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和单一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所占比例较低,这一结果与潘珺等[9-10]研究报道一致,提示对于病程较长且口服药物治疗失效的患者,临床医生才开始选择胰岛素,因为转换治疗上的延迟,从而降低了血糖控制效果。本次研究发现,达标组的年龄和平均病程均低于未达标组,这一结果与陈丹曼等[11-12]研究报道一致,提示胰岛β细胞功能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呈现出进行性下降,所以血糖控制效果较差,并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大多数患者需要运用胰岛素治疗。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有所改善,但是依然有一定比例患者的HbA1c水平没有达标,并且血糖控制效果较差,所以应该加强2型糖尿病患者的监督和管理,重视饮食、运动、戒烟、糖尿病教育、血糖监测,教会患者自我管理,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基础上,若血糖仍不达标,尽早启用胰岛素治疗,保护胰岛残余功能,从而提高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延缓及减少并发症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齐敬霄,王军锋,王红梅,等.2016年邢台城乡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药物治疗情况[J].实用预防医学,2017,24(11):1321-1323.
[2]张丽.社区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用药情况[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4):108-109.
[3]沈美,赵华,孙科,等.药学服务干预对社区多药控制2型糖尿病病人的影响[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6,16(3):170-174.
[4] Hernández M,López C,Real J,et al.Preclinical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type 2 diabetes and classical type 1 diabetes[J].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2017,16(1):233-234.
[5]陳丽玲,李晓霞.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及血糖达标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10):1403-1406.
[6]于辉.天津市3个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及血糖控制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5,26(24):3322-3323.
[7]梁欢澜,王运林,罗卓章,等,引入家庭医生式服务开展2型糖尿病管理效果初探[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3(4):471-475.
[8]杜予俊.艾塞那肽与甘精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对照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5):583-587.
[9]潘珺,郑娟,沈大跃,等.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对照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5):649-652.
[10]吴春香,李锐,马建红.某区社区管理2型糖尿病控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4,31(4):276-281.
[11]陈丹曼,周杰,杨龙飞.消渴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与经济学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4):298-300.
[12]纪立农,吴晶,陈颖丽,等.中国大中城市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治疗患者药物使用调查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2,47(9):736-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