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ruta”学习方法在急诊科护士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9-07-06尹玲徐娜娜李刚平
尹玲 徐娜娜 李刚平
【摘要】 目的:探讨以“Havruta”学习方法在急诊科护士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课题纳入2017年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实习生62名。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62名实习生均分为两组。根据急诊科特点和心肺复苏培训大纲选择合适的心肺复苏培训老师,将“Havruta”学习方法应用到观察组31名实习生心肺复苏培训中,对照组31名实习生单纯应用传统教学法行心肺复苏培训。比较两组实习生成绩及心肺复苏培训结果评价。结果:观察组实习生病例分析主观题及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急危重症护理理论题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急操作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实习生运用“Havruta”学习方法的心肺复苏培训模式可显著提高学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Havruta”学习方法; 急诊科; 实习成绩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6.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6-0-02
“Havruta”学习方法也可以称为“思、辩”的学习方法,接受培训的护生有时会对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及操作流程内容的解析有不同的观点,直接引发两个人的辩论。一来一往间的拆解和整理思辩中,使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及操作流程言犹在耳[1-2]。
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为改善传统教学的局限性,通过对随机选取的2017年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实习生应用问题教学法进行心肺复苏培训,以此提升急诊科临床教学水平,建立一套适合急诊科特点及符和实际情况的心肺复苏培训模式,具体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课题随机选取2017年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实习生应用“Havruta”学习方法进行心肺复苏培训。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62名实习生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1名实习生应用“Havruta”学习方法的心肺复苏培训模式,其中男2例,女29例,年龄18.3~22.7岁,平均(19.21±1.24)岁;对照组31名实习生应用传统教学心肺复苏培训,其中男3名,女28名,年龄18.7~22.9岁,平均(19.42±1.67)岁。两组共62名实习生统一由具有心肺复苏培训资格的工作人员进行心肺复苏培训。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应用“Havruta”学习方法的心肺复苏培训模式。由心肺复苏培训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心肺复苏培训,在心肺复苏培训前了解实习生的基本信息,按照实习生的反馈意见修改教学计划,制定细致完整的心肺复苏培训计划。组织实习生课堂学习并对实习生分组,由心肺复苏培训工作人员进行悉心指导使其预学习,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实习生的在校成绩进行全面的解析,并以此引导实习生问题,通过提出问题并传授学习以及讨论问题的方法,使实习生以两人一组方式讨论问题,根据设计的问题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心肺复苏培训。心肺复苏培训人员根据问题实施建立,完成资料搜集以及查阅,确保问题的提出与心肺复苏培训相关,按照不同情况使实习生独立思考问题,需掌握实习生的教学计划并发放心脏按压、除颤、球囊面罩给氧及复苏药物应用等资料,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使实习生实践掌握除颤监护仪、气管插管等各种基本操作与知识,针对实习生问题中思考错误之处进行纠正,根据提出问题灵活制定教学内容,给实习生正确示范心肺复苏相关流程[3-4]。定时带领实习生对急诊患者急救进行观摩,并使实习生根据对呼吸机、胸位按压部位及姿势等掌握情况进行记录在手册上,最终提交自身总结教学内容的资料[5-6]。
对照组仅给予传统心肺复苏培训模式,由心肺复苏培训老师进行因材施教、按照病种授课的统一教学指导,在心肺复苏培训人员的指导下逐渐完善对握急诊科心肺复苏所用的各种仪器及基础理论等掌握。
1.3 观察指标
(1)教學结果评估:在经历12个月的学习后对两组实习生进行考试,统一为阅卷考试。根据既往教学经验及文献[3]《急危重症护理学》制定考核问卷,采取闭卷考试,其中考试内容包括急危重症护理理论题,共50分,实践操作考核病例分析主观题,共50分。(2)实际操作考核:利用ECS模拟人考核实际应急操作能力,满分100分。其中病情判断能力25分,规定时间内要求实习生可快速全面的评估循环、呼吸情况,突出快速判断病情的重点;急救技能25分。此部分内容包括求开放静脉通道、持续心电监护及准备心肺复苏抢救用物等,要求急救药品、物品准备齐全及各项操作快速妥当;胸外按压操作能力25分,要求可正确掌握按压深度、按压频率、按压姿势及按压部位等,以便积极配合抢救;整体抢救流程25分,要求心肺复苏效果达标,可在抢救过程中沉着处理各项突发事件。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纳入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正态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非正态数据采用Median(IQR)。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对比
观察组31例实习生病例分析主观题及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急危重症护理理论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实习生应急操作能力比较
观察组应急操作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传统教学方案的教学质量不佳,受此影响的实习生多缺乏临床思维循辩能力,而“Havruta”学习方法是一种可有效提高应变能力、临床思维循辩能力及专业技能的教学方式,对实习生无法全面掌握知识的情况可有效改善[7-9]。通过急诊科特色应用加深实习生对急诊科特色疾病的认知,“Havruta”学习方法可使实习生加深对急诊科内容的认知,利于将理论应用到实际急诊科工作流程中[10-11]。本次研究中心肺复苏培训人员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教学方案,完成资料搜集及查阅,按照不同情况让实习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需掌握实习生的教学计划并发放心脏按压、除颤、球囊面罩给氧及复苏药物应用等资料,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使实习生实践掌握除颤监护仪的使用、气管插管等各种基本操作,根据提出的问题灵活制定教学内容,给实习生正确示范心肺复苏的相关流程[12]。“Havruta”学习方法可有效提高实习生的判断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针对急诊科实习生运用“Havruta”学习方法情景教学法的心肺复苏培训模式可显著提高学习质量,为急诊科工作质量提供更加完善的保障。
综上所述,“Havruta”学习方法的心肺复苏培训模式有效提升了急诊科临床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春蓉,王丽.以问题为基础联合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在急诊科轮转低年资实习学生带教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2):102-104.
[2]刘斌,朱里.加巴喷丁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8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6):68-69.
[3]高家林,夏礼斌,陆美琴,等.PBL、CBL及LBL三法融合在内分泌科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7):1220-1223.
[4] Nath I,Nath C K,Baruah M,et al.A Study of Inflammatory Status in Nephropathy Patients with History of Type-II Diabetes Mellitus Undergoing Haemodialysis[J].J Clin Diagn Res,2013,7(10):2143-2145.
[5]刘丹桂,谈碧波.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结合督查考核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心肺复苏技能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1):118-120.
[6]吴姝玲.“三三制”反思性学习在急诊科护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8,12(4):618-620.
[7] Stuart L U,Lori W T,Ellen E.Osteoporosis knowledge,beliefs,and calcium intake of college students:Utilization of the health belief model[J].Open J Prev Med,2012,2(1):27-34.
[8] Carr R D,Lalsen M O,Jelic K,et al.Secretion and dipeptidyl peptidase-4-mediated metabolism of incretin hormones after a mixed meal or glucose ingestion in obese compared to lean,nondia- betic men[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0,95(2):872-878.
[9]高家林,夏禮斌,陆美琴,等.PBL、CBL及LBL三法融合在内分泌科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7):1220-1223.
[10]张海平,蔡佩源.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急诊科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8,6(11):138-140.
[11]彭琳,夏虹,樊胜霞.PDCA在急诊科心肺复苏操作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7(15):32-33.
[12]曾瑞峰,许月球,赖芳,等.急诊科心肺复苏模式选择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8,8(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