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嘌呤醇联合痛风定胶囊对痛风患者炎症因子、 肝肾功能及痛风相关指标的影响分析
2019-07-06王倩
王倩
痛风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性疾病, 可发于各年龄段, 其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该病主要是由血尿酸水平升高造成尿酸盐沉积所致, 在饮酒、食用高蛋白或高嘌呤食物、长期劳累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通常是在夜间突然出现关节疼痛, 并伴有红肿、水肿以及炎性症状, 每次症状持续时间在几日到几周之间不等[1]。痛风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 还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为提高疗效, 本科对部分患者采用别嘌呤醇联合痛风定胶囊治疗方案, 并已获得理想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4 月~2018 年10 月在本科接受治疗的痛风患者92 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诊断依据为《中国痛风临床诊治指南》[2]。其中男62 例, BUA 浓度>0.42 μmol/L;女30 例, BUA 浓度>0.36 μmol/L;年龄27~ 65 岁, 平均年龄(46.2±5.1)岁;病程5 个月~12 年, 平均病程(5.5±0.8)年;合并症:高血压20 例, 高血糖18 例, 高血脂症19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 每组46 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采取低嘌呤饮食、大量饮水, 且禁烟禁酒。参照组患者采用别嘌醇片(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4021368)治疗, 口服用药, 初始剂量50 mg, 2 次/d, 而后将剂量逐渐调整到200 mg, 2~3 次/d。实验组患者予以别嘌呤醇联合痛风定胶囊治疗, 别嘌呤醇的用法用量同参照组, 同时服用痛风定胶囊(四川升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10970025), 1.2 g/次, 3 次/d。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30 d。在治疗前、治疗后, 为每位患者抽取5 ml 空腹状态下的外周血, 在-80℃的条件下保存。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进行指标测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CRP、IL-6、IL-8、TNF-α)水平, 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后肝肾功能相关指标(ALT、AST、BUN、Gr)及痛风相关指标(ESR、UA、24 h 尿蛋白含量)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者CRP、IL-6、IL-8、TNF-α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实验组低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 a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 b 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CRP(mg/L) IL-6(ng/L) IL-8(ng/L) TNF-α(ng/L)实验组 46 治疗前 34.70±4.18 54.51±6.65 76.65±8.20 86.25±6.78治疗后 7.28±0.94ab 34.33±3.35ab 31.92±2.40ab 60.17±3.49ab参照组 46 治疗前 35.73±4.20 54.44±6.42 75.63±8.13 85.21±6.40治疗后 15.31±1.42a 43.08±4.47a 41.10±3.37a 73.48±5.61a
2.2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 ESR、UA、24 h 尿蛋白含量分别为(18.33± 4.10)mm/h、(305.66±32.56)mmol/L、(0.82±0.14)g/24 h, 参照组患者的ESR、UA、24 h 尿蛋白含量分别为(25.63±3.74)mm/h、 (389.54±48.60)mmol/L、(1.60±0.44)g/24 h;实验组均低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痛风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ALT 水平为(33.25±3.11)U/L, 低于参照组的(25.41± 2.24)U/L;实验组的AST 为(20.05±4.10)U/L, 高于参照组的(29.31±3.42)U/L;实验组的BUN 为(5.14±1.34)mmol/L, 低于参照组(6.84±1.87)mmol/L;实验组的Gr 水平为(91.85± 7.48)μmol/L, 低于参照组的(134.58±10.23)μmol/L;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痛风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 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 其发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有密切关联[3]。该病具有难 治愈、反复发作的特点, 患者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等疾病, 易引起肾脏病变, 会严重影响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4]。
为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科对部分痛风患者采用别嘌呤醇与痛风定胶囊进行联合用药治疗。别嘌呤醇可使痛风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但不能从根本上去除病因。痛风定胶囊是一种中成药, 以秦艽、黄柏、延胡素、泽泻、赤芍、土茯苓、川牛膝、车前子等为主要成分, 具有祛风利湿、舒筋活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为痛风患者使用该药物, 可减少尿酸产生量, 加速炎性因子与尿酸排泄, 能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的痛风病症[5-7]。此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实验组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ESR、UA、24 h 尿蛋白含量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ALT、AST、BUN、Gr 水平均优于参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用药方案在缓解痛风症状、减少炎性因子的同时, 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
综上所述, 应用别嘌呤醇联合痛风定胶囊治疗痛风, 对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改善痛风指标、改善肝肾功能指标均有重要意义, 联合用药方案的效果优于单一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