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思考

2019-07-05吴维

教育与职业(上) 2019年1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职教育质量

[摘要]我国目前已经进入经济新常态阶段,国家创新发展战略需要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使其成为面向所有学生、贯穿高职教育全程、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的新教育模式。文章分析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阐述了其中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以营造创新创业文化、完善实践教育环境和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等为主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质量

[作者简介]吴维(1984- ),女,湖南长沙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广东 深圳 51805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广东省高职教育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改革委托项目“高校参与式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YWT2017005)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01-0057-04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人力资源,高职教育要继续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综合国力做贡献,就必须构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因此,高职教育工作者要结合现状分析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不足之处,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改革发展路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成社会所赋予的育人职责。

一、高职院校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

首先,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阶段,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以应用型人才为主。高职教育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以理论知识教育为主,而缺少对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大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普遍存在“理论有余而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无法满足自身发展和转型需要,也不符合当前各行各业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因此,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能力层次都需要有所提升。

其次,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就业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了796万人,毕业生人数已经连续16年呈现增长势头。目前,我国经济还存在下行压力,还要面临多重的挑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也随之加剧。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国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来鼓励大学生投入创业活动中,以创新创业来带动就业,从而实现更充分的就业。

最后,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年轻一代的大学生在就业思想上,倾向于选择个人比较有兴趣的岗位或企业,选择那些能够实现个人理想、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薪水较高的工作岗位,简单来说就是“找工作不将就”。在就业过程中,高职大学生发现企业的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的匹配度较低,一部分选择与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完全没有相关性的岗位,一部分为了个人兴趣和专业知识选择自主创业。高职教育要认识到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这些显著变化,及时探索和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是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但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过程来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僵化,过程形式化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理念僵化,甚至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开设一门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定期举办一些创新创业讲座,或建设一些创业平台或众创中心,然后督促在校大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或去开公司进行经营活动,但没有针对大学生的个人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有效的分析与指导。

同时,高职院校基本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紧密结合,也没有覆盖到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当前高职院校更注重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一般情况下只是在大学生入学的通识教育中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后续引导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但无法做到全程指导和跟踪,未重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并没有建立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课程上也只是以拿学分为主,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很难获得实际的创业锻炼与能力提升。

(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深入程度不够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目的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来实现创业带动就业。这既是我国教育政策改革过程中的就业理念更新,也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均存在深入程度不够的问题。

目前的高职教育过于注重创新创业比赛成绩,而没有深入教育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更新。创新创业比赛的成绩可以作为教育质量的参考,大学生通过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来激发创新意识和提升创业能力,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比赛获奖来提升社会知名度。因此,高职院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能否获奖,导致創新创业项目沦为获奖的工具,在完成此目的后就被束之高阁,而没有持续的深入和孵化。部分未获奖但创新意识较好的项目,只能靠大学生个人的持续推进,导致部分学生甚至对创新创业教育产生不认同和不信任的思想。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充满了挑战性的任务,并且必须紧跟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断加强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贯穿高职教育全程,并且按照市场与企业的最新需求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从创新创业的角度出发,合理挖掘和整合专业课程的教育资源,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通识课程和实践类课程。但是,目前高职创新创业课程还是以课堂理论教育为主,教育模式以传统的照本宣科为主,并没有针对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趋势进行跟踪和长远的规划。

高职教育缺少能够将创新创业理论内容转化为实际创业能力的课程载体,也并没有将体现办学特色的专业技能与企业需求的创新创业之间建立起联系,导致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形式,没有建立起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实际导向的教育模式。同时,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仍然以大赛和交流讲座等方式为主,忽视了实践教育资源的建设工作。

(四)高职教育缺少能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高职教育要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就需要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正常情况下,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能力,还需要具备真实的创业经验等。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配备还存在较大的不足,没有固定的创新创业教师编制,往往是以刚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为主,既没有真正的企业工作经验,也没有能够与时俱进的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积累,这就导致其所负责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质量不高,无法为高职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指导。即使有部分高职院校聘请了校外的企业导师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但由于企业导师个人岗位工作较忙,并没有真正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大多数情况是以讲座形式来开展,教学效果未能尽如人意。

三、高职院校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路径

在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需要以实效为导向,打破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内容,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根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目标,立足区域经济的发展升级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路径。

(一)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

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工作是促进大学生思想和文化的改变,引导大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积极创新,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约束,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简单地等同为“老板速成班”或直接去经营创办公司,而应重点关注如何转变大学生当前的就业理念和思想文化。

创新创业教育首先需要建立起思想文化的认同,要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环境中产生创新创业的意识。高职教育要通过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工作激发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要面向所有的在校大学生,在教育管理制度层次进行顶层设计,以创新创业理念来引导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既要重点突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明星的榜样作用,也要对部分创新创业失败的大学生有所包容。

同时,高职教育要积极引导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结合对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地方知名企业文化、风云人物成长历史等的宣传来展现社会上的创新精神和创业项目,使之成为大学生传承创新创业文化的思想载体。

(二)建设“全覆盖”和“个性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在面对不同学科专业的大学生时,需要结合不同专业的基本特征来开展“全覆盖”和“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

首先,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专业课程中,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与不同专业知识融合的课程体系,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保障。

其次,要选择真正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组成创新创业中心或众创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培训,并加入企业经营管理和融资路演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要重点引导此类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不论参加大赛的项目是否能够获奖,只要有商业潜力就可以帮助他们进行路演和融资。

最后,大部分高职学生都是“95后”,他们普遍存在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不足的问题,但他们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搜集和处理技术能力强,愿意拥抱新鲜事物,学习能力较强,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创新创业指导教师要结合当前高职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例如,减少针对性或实效性不足的交流讲座活动,允许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各种创新创业活动,可以将一些门槛较低的电商项目作为起点开展创业活动。

(三)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目前的学分教育管理制度比较僵化,大学生在三年时间内完成相应的课程并获得规定的学分才可以毕业,才能获得高职院校颁发的证书。这种传统的教育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高职教育要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就要探索和改革传统学分教育管理制度,实行创新创业学分折算制度,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能力,设计出有一定弹性的学分管理制度。同时,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适当开设能够辅助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实践类选修课程,并增加该类选修课程的学分比例,使得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大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项目主动进行选课,以此来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在高职教育中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加强“双师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要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就需要一支专业化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除了要有经管专业的教师负责产品营销、人力管理、投资融资等内容外,还要结合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加入技术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

一方面,需要积极引入企业兼职导师,可以由本地知名企业家、创新工程师等组成,为大学生提供榜样示范作用,并引入有明确企业需求的创业项目作为课程教育资源。另一方面,需要引入政府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工作人员作为兼职导师,其对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发展和解读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带领创业大学生规避企业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政策风险,并为大学生提供咨询和融资服务。同时,还要加强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派遣教师参与企业创新项目,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并开阔教师的视野。

(五)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创业平台

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创业平台是高职院校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高职教育本身就有多年的校企合作经验,积累了丰富的合作企业资源。在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要求下,需要进一步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努力争取地方政府关于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在传统的校企合作基础上,针对企业的实际创新需求,建设校企共同育人的教育管理制度。

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与地方企业开设新公司,以创新创业大学生为员工,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缺少实际市场需求的创业项目资源的问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可与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构建“众筹创新产品”的教育制度,在校园内建设众创中心或实践实训基地等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场地、设备和投资,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同时,要真正落实校企协同育人的目标,不能只依赖常规的合作协议和学生的顶岗实习,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与合作企业围绕岗位人才需求、企业运营模式、创新创业教师能力、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实习实践指导与协作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建立高职院校、企业、学生、家长、政府主管机构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形成稳定、高效、可拓展的创新项目,最终通过創新项目的驱动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平台,以此来推动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倒逼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工作。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高职教育要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结合,紧跟经济与科技发展趋势更新课程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覆盖高职教育全程,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从而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完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目标和社会所赋予的育人职责。

[参考文献]

[1]程琳,李海燕.高职院校发展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8(1).

[2]李漪,王碗.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现实与发展[J].职教论坛,2017(35).

[3]张爱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反思[J].教育与职业,2016(6).

[4]田朝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证研究——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7).

[5]李海.创新创业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2).

[6]高博.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3).

[7]张志艳,徐智策,赵宏伟.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6(4).

[8]彭亦雄.创新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培养服务于创业型社会的人才[J].当代职业教育,2014(9).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高职教育质量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