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引导孩子顺利度过“死亡敏感期”
2019-07-05高群
高群
个案分享
求助者,独生女,5岁10个月,幼儿园大班,参加幼儿园话剧表演《王二小》,饰演八路军角色,王小二牺牲自己很难过。演出结束后,陆续出现一些表现:
经常提到“死亡”“地狱”“天堂”“生病”等词语。
做噩梦,梦见“坏人”、梦见“坏人把自己杀了”。
听到轻柔的音乐感觉像哀乐。
会说“我不想活了”“我死了算了”等话语。
不舒服的时候也会说“让坏人打死我算了”。
其姥姥、妈妈很焦虑,不知如何应对,不能给孩子提供有效帮助,担心孩子会越来越严重,带其前来咨询。
第一次咨询后,妈妈反馈孩子对“死亡”“地狱”“天堂”这些关注的少了,问的次数减少。提到“坏人”比较多。说过“我不想活了”“我死了算了”。
第二次咨询后,妈妈反馈孩子关于“死亡”“地狱”“生病”这些内容的问题基本不问了。不舒服的时候偶尔会说“让坏人打死我算了”。妈妈说最近孩子被同学投票选为小组长,愿意当小组长。妈妈表示孩子在幼儿園回答问题没信心。妈妈对于孩子提出死亡问题的焦虑降低,关注孩子的其他方面。
第三次咨询后,孩子的“死亡敏感度”逐渐降低,孩子的焦虑程度降低,开篇提到的一些异常表现消失,暂时顺利度过。咨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后续还需要继续加以合理引导,提升孩子的内在心理能量。
死亡敏感期
一般来说,孩子自3岁左右开始,特别是5、6岁的时候,便可能对“死亡”的概念发生兴趣,但由于心理发展的阶段不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死亡所产生的体验也是有所差别的。
最初接触死亡概念,往往只是作为新词纳入语言系统,不理解意思,有时也会使用这个词,像吃饭穿衣一样自然。但在5、6岁时死亡就可能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可怕的事情。如果无法得到父母或老师的正确引导,容易对死亡产生错误认知,进而产生负面情绪,影响一生。
关于死亡的恐惧可能让孩子们出现很多反常的行为:不停地追问父母关于死亡的问题;害怕和妈妈分开;担心自己会死;担心妈妈等重要亲人会死;晚上做噩梦;怕黑等等。
由于死亡对于成人来说就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面对孩子的这种追问和忧虑,家长可能会无所适从,但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这往往又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在某个阶段产生对死亡的疑问和恐惧,需要我们认真用心对待。
家长如何合理引导孩子顺利度过“死亡敏感期”呢?
1在育儿过程中了解不同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
家长应加强学习,提前储备资源,了解不同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不同阶段的敏感期以及每个敏感期孩子可能会出现的特点。当面对孩子问题时能积极、平静地应对,而不是手足无措。个案中,孩子的妈妈、姥姥对于“死亡敏感期”不了解,面对孩子的追问,面对孩子对死亡的恐惧感,她们很不理解,她们自己也表现出恐慌、焦虑,不能合理引导孩子。
2以尊重的心态去谈,直接面对不回避。
“尊重”是和孩子谈死亡的重要前提。要尊重死亡的现实性和生命的有限性,尊重孩子对死亡的好奇心和对死亡的理解程度,尊重孩子在面对死亡时候的种种反应。当孩子喜欢谈论死亡的时候,千万不要把这个话题当成讳莫如深的事情来对待,更不要一味禁止孩子谈论这个话题,否则,来自家长的消极情感反应会让孩子嗅到可怕的气息。
个案中,尤其是孩子的姥姥当听孩子问到“死亡”相关的话题时,会表现出生气,会把孩子推开,会批评孩子不该想这些问题,姥姥不能理解孩子的好奇心及害怕的反应。家长越回避孩子越会关注,加剧了孩子的异常反应。
3家长认真倾听,不做评判,理解孩子,从而判断孩子究竟想知道什么。
当孩子问到死亡问题时,家长不要惊慌,一定稳住,告诉自己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不要认为孩子目前不应该思考这个问题,不要阻碍孩子探索,要尝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只要满足了孩子想知道的那一点就可以结束谈话。判断时可用反问的方法,如“你说呢?”“你认为人死了去哪里呢?”“你认为天堂什么样呢?”这么做,有大部分的孩子就会很满意了。
4了解恐惧死亡背后隐藏的需要
有些孩子关心这个问题是出于对自己安全的需要,家长千万不要拿死亡来吓唬孩子,不要让他们对死亡产生过度恐惧感;有些孩子是出于对家人的依恋,家长平时要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而不是把孩子完全交给老人照看;有些孩子是出于对自己不良情绪的表达,我们要关注孩子情绪行为的变化。个案中孩子说“让坏人打死我算了”,其实是自己遇到了困难,很伤心,很着急,这时家长要读懂并帮助孩子表达他的情绪,给予心理支持,一起去面对解决问题,帮助孩子提升心理能量。
5挑选适当的时机
陪孩子养一株植物、花草或是小动物如小金鱼、小乌龟、小鸡等,一起经历生命的丰富多彩。当孩子的宠物死去,亲人、朋友离世,新闻中天灾人祸的伤亡情况,甚至是身边花草树木的凋零……这些都是跟孩子探讨死亡的最好机会。家长需要注意,孩子没正面问到死亡时,尽量不主动向孩子解释死亡问题。孩子成熟度有异,避免使孩子受到不必要的惊吓。如果问到了,就要正面回答,简单明了,避免用含糊其辞的语言搪塞这个问题。如“死亡就是睡着了,再也不会醒来了”,孩子可能因此产生对睡眠的恐惧,担心自己睡着以后再也不会醒来。
6尝试引导孩子表达悲伤害怕等情绪。
如“小金鱼死了,我很伤心”“小乌龟死了,我很想它,心里特别不舒服,很难过!”情绪被表达释放出来,孩子对于死亡的恐惧会逐渐降低。
7借助绘本、绘画、涂鸦、游戏等途径,帮助孩子理解死亡。
死亡是正常的生命轮回,如果能进一步经由这个话题启动对孩子的生命教育,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智慧,这就需要父母本人树立对死亡的健康认识,而且能让孩子明白死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一个值得尊重的结果。很多相关的生命教育绘本可以帮助父母实现这个教育功能,可以帮助孩子升华对死亡的认知,进而树立一种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和热爱生命的意识。绘本推荐,如《我永远爱你》《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爷爷变成了幽灵》《獾的礼物》等等。
衷心希望家长朋友们能用心陪伴孩子度过每一个成长关键期,给孩子的生命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