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分析
2019-07-05首洁
首洁
摘 要:学科素养要求不仅要掌握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具有本学科的品质和经验,它是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培养的,不是短时间形成的,是在该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素质,是在我国新课程的标准下提出。发展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体育课堂和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体育学科具有自身的价值,其承担着培养学生品格和能力的任务。本文主要讲述了体育核心素养以及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体育课堂。
关键词:体育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3(a)-0058-02
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素养是核心素养在某一学科或是某一领域中的具体表现,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具有该学科的特征。体育学科具有自身的特点,其核心素养要求掌握体育运动技能的基本知识,学习技能的有效方法并能够感受体育的价值,通过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锻炼。在体育教学中确定体育学科课程的标准,建立体育学科知识体系和确定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是都要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要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体系为基础和载体。
2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2.1 对教学进行精心设计,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运动中
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不能只从运动技能上培养,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必须要围绕学习运动技能去超越这些运动技能,在整个学习和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去全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去精心地设计课堂内容。一方面,对媒介体育课进行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围绕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体育教师根据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设计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设计的教学目标能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达到,还能够使他们能够超越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会有成就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进行比赛,通过小组比赛使学生将自己掌握的运动技能表现出来,教师通过口头对学生进行奖励,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信。另一方面,就是对教学单元进行设计,每个教学单元都需要多个课时的教授,在单元的学习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某一项的运动技能教授,将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体育单元学习不能只教授运动技能,教师示范动作学生练习,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模式,将先进的教学模式运用到体育教学汇总,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的教授,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足球这项运动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足球的教学与个人、社会责任进行融合,运用到单元教学中,设计足球比赛,以足球比赛为目的的进行教学,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并能够为赢得比赛在小组中积极训练,赛后学生还能够比赛进行反思,这种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2 提高学生学习情境创设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环境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它影响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感、学习行为,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环境是由课堂上的多种因素组成的,它能够强化和塑造学生的行为。在创设体育学习课堂环境,要体现体育学科的特点,在以体育核心素养为向导的创设体育教学环境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将整个学习单元设置成一个赛事,改变传统的教师示范动作,学习模仿练习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体育学习,让学生在小组进行学习讨论,使学生对运动项目产生感情,能够更好的学习运动技能,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在小组内自由的进行运动技巧的探索,学会合作学习,完成比赛,在这一过程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体育品德和体育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形成,这种核心素养是不需要教师去教授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和探索中自然形成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将生活中的经验带到课堂上进行课堂环境的创设。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培养的就是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自己领悟到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教师在创建课堂环境是可以将生活所能运用的知识(比如:运动损伤的翻盖、平衡饮食、科学健身、自我防护等)带到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教授,还可以进行情景模拟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2.3 体育课堂中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理解、体验和反思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教师示范和学生练习,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依照教材,教材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是被动者,在整个教学中无法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对体育的理解、体验和反思,无法充分的体现体育学科教学的价值。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不能知识浅层面的运动技能,它要求学生能够对运动技能进行超越和升华,这就要求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必须能够理解体育知识、对自己能够进行反思和体验体育的价值。课堂理解性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施到运动的规律与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中能够与教师、同学之间搞好关系,学会合作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如果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不能在学习中进行反思,学生就不能将浅显的运动动作进行有效的升华,更不能感受到体育的价值。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应当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行为,正确认识自己。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成果进行反思,掌握每个学生对学习体育的态度和学生对运动技能掌握的成果,并能够及时用对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在体育教学课堂中主动地去感受体育的价值、学会人际交往,能够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对体育知识进行探究,让学生能够体验运动的快樂。
2.4 提升體育教师教学的专业能力、给予教师专业自主权
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着以体育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能否实现,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首先,教师提升教学的能力,教学能力的提升主要是对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提高教师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主要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利用当今先进的教学手段设计教学内容,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专业知识和核心素养的能力主要以围绕体育课堂上的教学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进行体育活动的设计,同时,在设计体育活动时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对活动进行设计,并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及时的更新。其次,赋予教师在教学中的决策权和自主权,在教学前学校就对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做出了规定,体育教师要按照这严格的进行教学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体育教师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严格按照教材授课,这种教学方法阻碍了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的实现。因此,学校应当给予体育教师一定的决策权和自主权,能够使体育教师重新的对体育教学进行设计,并能够用当今最新的教学方法去设计体育课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2.5 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体育课堂教学文化
创建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制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方法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因此,创建体育课堂需要学生参与进来,与教师共同设计体育课堂。创建体育课堂首先要对课堂的主题进行设计,设计的主题容易让学生理解还要使教师能够接受,在师生共同选择的主题情境中完成教学目标。师生共同参与体育课堂体验,教师与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学习,学生在互动学习中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在课堂上辅助学生体验,,这种互动主要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和肢体的互动,教师通过语言或是动作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点评。共同评价主要就是教师和师生共同对学习的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在学习反思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反馈,有利于学生不断的提升自己,使教师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尚力沛,程传银.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目标、过程与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8(2):109-114.
[2] 尚力沛,程传银.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体育单元教学设计[J].体育学刊,2018,25(1):98-103.
[3] 刘金鹏,谢丽华.试析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3):1,3.
[4] 王俊莉.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析[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8(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