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生化指标在课余训练的应用现状研究
2019-07-05王庆安车广伟王燕珍张鑫
王庆安 车广伟 王燕珍 张鑫
摘 要:课下体育训练是一种专业化的教学过程,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对具有相当体育基础的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使得体育人才有着充分的机会发展,这也是学校体育目标实现和普及体育运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课余锻炼中使用科学的实验手段和测量方法对运动员进行科学选材,检查与评定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进行检测与评定,在运动训练中持续监控运动员的机体是科学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训练负荷强度的实施,充分挖掘运动员的最大运动潜能,以及更有效地提高运动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运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观察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生理生化指标在课余训练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课余训练 生理生化 现状 意义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3(c)-0009-02
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对学生的课余训练进行科学监测,通过比较学生运动时和运动后的生化指标与安静时指标的变化,可以准确了解学生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性,并能及时评估学生的身体机能,了解学生能量物质的利用情况及激素代谢的变化等。通过检测学生的生理和血液生化指标如心率、血压、血糖、血乳酸、血尿素、血红蛋白等,以及运用简洁的手段测定尿蛋白,尿胆原,尿肌酐等尿液生化指标可以为学生提供大运动量训练期间的运动机能、训练负荷、营养状况、以及机体的疲劳和恢复的反馈消息[1]。对于血、尿、汗、唾液等这些无损伤或损伤少的取样方式,并且测量简单快捷,学生容易接受,便于在运动中重复测量。生理生化指标的运用在专业运动队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学校体育甚或是课余训练中涉及较少。本文对近几年运动生理生化指标在课余训练中和学校体育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综合当今较为普遍和有效的检测指标,为我校课余训练服务。
1 运动生理指标的应用
1.1 心率和血压指标的应用
心率是监测心脏活动最直接和最常用的生理指标。心率通常是用桡动脉的脉率来代替,测量方法简单易行。通常用来表达运动训练强度和适宜的生理负荷,是评估运动训练的重要手段。正常状态下,脉冲的频率与身体负荷量成正比例,脉搏率越快代表负荷越大。因此,对比运动后即刻的心率和基础心率,便可反映出运动负荷的大小。如果受试者的基础心率稳定或逐渐下降,则表明功能状态良好能够适应当前运动量。如果心率波动较大,超过3~4次/min并且继续不降低,则应视为功能不良或运动量不当,运动训练负荷过大[2]。在运动练习中,运动后的即时率可用于表示运动期间相应时间的心跳次数。通常认为,即时心率为:高強度运动时180次/min或更高,中等强度运动时160次/min左右,小强度运动时140次/min左右。血压是检测运动能力和负荷强度的另外一只测量指标,可以有效监测学生的训练以及效果。
1.2 最大摄氧量的测定
最大摄氧量指在机体在进行极量运动时,当机体呈现出无法持续完成接下来的运动时,最终所摄取的氧气总量。它是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在耐力型运动项目选材时最大摄氧量是关键的参考依据,高水平有氧运动能力是依托高水平最大摄氧量为基础[3]。在平时的训练中,可采用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直接测定法让学生在跑台上跑步,按照要求不断调整跑台的速度使得学生运动至力竭,然后将收集到的学生呼出的气体置入气体分析设备进行分析[4]。通过分析气体得到结果便能得出该学生的最大摄氧量了。间接测定法主要是检测运动中学生的心率和运动所做的功,通过公式计算出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直接测定法得出的数值较间接法要准确,但因其需要运动至力竭因此其风险性较高,在实际运用中,推荐间接测定法。
1.3 运动系统
1.3.1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最大肌肉力量测定,爆发力测定和肌耐力测定等。同时有三种形式即等长力量、等张力量和等动力,其中等长力量被称为静止力量,一般用测力计测定,测试期间,肌肉或肌肉群进行等长收缩时要确保关节没有明显的位移活动。此方式主要了解在做某一动作时,关节角度保持不变时肌肉或肌群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负荷(最大肌力)或负荷70%最大阻力可持续的最长时间(肌肉耐力)[5]。
1.3.2 肌电图
肌电图是用仪器通过放大和记录骨骼肌纤维被刺激时形成的动作电位而获得的图形。通过对肌电图振幅、频域和时域的分析,进而评定出骨骼肌兴奋程度和机体状态。
1.3.3 关节的伸展度
关节伸展度的测定,是评价机体的柔韧性和肌肉关节发生运动损伤的程度和范围的常用指标。一般用量角器和皮尺进行测量,以此来评价学生的柔韧度和运动训练效果及出现的损伤程度和康复情况。
2 运动生化指标可应用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2.1 血睾酮、皮质醇
内分泌系统会随着运动负荷的改变而发生显著性变化,尤其是大负荷运动过程当中及运动后的恢复期,体内各内分泌器官和内分泌组织的激素分泌水平均受到影响,进而使血液中的激素浓度也会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同时也有研究指出,运动后恢复期机体血液中多种荷尔蒙(如睾酮、皮质醇等)的浓度水平与运动员运动水平的高低有明显的相关性[6]。因此,在实际运动训练中可依据学生体内某些激素水平的波动,来评定测量学生的机能和运动水平。
2.2 肌酸激酶
学生运动后时常会发生肌肉酸痛和运动损伤,尤其是当运动量或运动强度突然变化时。同时,反复进行高强度运动会导致肌肉发生运动受损。跳跃项目和力量项目具有较大的机械作用更能造成损失的发生;耐力项目由于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难以消除的自由基攻击而产生这种微损伤[7]。通过测定从肌细胞漏出到血液中的的特异酶来判断骨骼肌的微损伤,肌酸激酶是这类特异酶最常用来检测的指标。
2.3 血尿素
肌糖元是运动训练期间骨骼肌中主要的供能物质,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体内糖元大量消耗,蛋白质分解供能的比例会适当增加。而蛋白质和氨基酸會代谢产生氨,代谢氨的主要途径是在肝脏中将其转化为尿素并循环至肾脏排出体外[8]。因此,尿素的测定可间接反映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或体内主要能量来源中糖元的含量和代谢情况。
2.4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血液中运输氧和二氧化碳以及营养物质的特殊蛋白,是含有大量的铁元素的红色蛋白,同时起到缓冲酸性物质,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的作用。在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学生的营养状况、运动训练负荷和身体机能等因素与血红蛋白含量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规律性的测量血红蛋可以有效的监控学生的饮食状况、对负荷的适应及身体机能水平等情况[9]。在学生的运动训练中,血红蛋白的变化幅度较大。尤其是大运动量训练的初级阶段,大量红细胞溶血破裂增导致血红蛋白含量下降。但是随着机体对负荷的适应性提髙,血红蛋白含量会慢慢恢复甚至超过原有水平,一般认为这是对训练适应和机能状况良好的表现。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身体机能没有适应负荷训练,身体状况出现不良反应,血红蛋白持续缓慢降低,应及时科学的调整训练负荷强度和运动量并加强营养及其他恢复措施。
3 结语
在训练中,我们应及时掌握人体在运动训练影响下的机能活动变化规律,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运动水平和不同运动项目的学生科学的制定训练和运动方案,并根据运动生理生化学原理,科学合理地进行训练监控和监测。恢复方法相结合,充分了解学生的训练情况,掌握学生的身体和训练周期,采用更加合理的恢复方式和手段,并对训练安排和疲劳后的恢复手段的实施提出科学的建议和依据,以促使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术水平及运动成绩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徐飞.生理生化指标在竞技体操训练中应用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12,29(5):115-119.
[2] 刘璐玮.普通高校运动队训练的生理生化反馈监控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3] 刘丹,韩双.乒乓球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理论探析[J].运动,2016(4):24,34.
[4] 司世明.体育教学训练周负荷某些血尿生化指标的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1995(Z1):96.
[5] 林萍仙.试论高校课余田径训练的科学化[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111-116.
[6] 李荣.体育运动的生理监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50.
[7] 冯连世.优秀运动员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A].2006-2007体育科学学科发展报告[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07.
[8] 滕春源.运动生化指标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J].体育科研,2007(3):63-64.
[9] 陈宗标.运动生理、生化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4(3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