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探析
2019-07-05刘金凤
摘 要: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要求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文章在阐明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强化案例教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刘金凤,吉林省长春市第九十七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心理沙盘在个案咨询中的应用。(吉林 长春 130062)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1-0040-02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其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为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思维品质、健全人格、法治意识与社会责任(公共参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持续深入推进的当下,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需要探究与思考的课题。
一、研读教材,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在开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前,教师需要提前研读教材、全面了解学情,撰写教案、精心备课,明确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与方法。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备课时还应具备核心素养培养的意识,通过研读教材,判断教材内容包含哪些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采取哪些教学方法等,这些都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明确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并将其写入教案,教师才能在教学时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达到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预期目标。
以“师生之间”的教学为例,备课时,笔者充分考虑了本课包含的核心素养元素,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设置了具体的教学目标任务,即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正确看待师生关系,发展健全的人格。在教学方法上,笔者择优选取了情境教学法与案例讨论法,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我国的基本制度”一课的教学为例,该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政治认同素养。思维品质即能以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理性分析与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一种能力;政治认同是指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与认可。要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政治认同等核心素养。为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笔者在课堂上创设了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段新闻材料,展示了2018年“两会”期间的一些新闻图片,要求学生思考:“大家常常会听到‘两会这一词语,那么你们知道‘两会到底指什么?為什么要召开‘两会呢?”学生大多表示听着熟悉,但不能准确说出“两会”的全称,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其实‘两会跟我们国家的基本制度是有密切联系的,也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那现在就来一起学习吧!”由此导入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对实行这样制度的原因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提升政治认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强化案例教学,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
在讲授“预防犯罪”一课时,为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法律的权威性,笔者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取了一些比较典型的法律案例,如“大学生掏鸟”案,某大学生因掏了十几只国家保护动物燕隼并出售而被判刑十年。这一案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笔者要求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这一案件的看法,并就法院的判决是否合理进行交流讨论。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提出了一些观点,有的学生认为法院判刑过重,只是抓了几只鸟而已。笔者在全面了解学生的观点看法之后,对学生进行了引导:“同学们可能有些不理解法院的判决,认为几只鸟而已。但这是法律明文规定的,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是要入刑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了犯罪的危害,增强了法治意识,树立了法治观念。
法治意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是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意识也是每位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选择密切相关的典型法律案例,并就案例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深入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对法治的重要性进行理解,从而提高法治意识、树立法制观念。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公共参与能力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要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教师可以创设模拟情境,组织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社会参与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公众参与的认识与了解,这一教学方法取得的教学效果优于单一的知识讲授。
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课的教学为例,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制度,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人大代表选举模拟活动,让学生模拟体验候选人演讲、竞选以及选民投票的过程。模拟活动较知识讲授更生动有趣,学生兴趣浓厚,参与的积极性很强,通过模拟表演,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公共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也能极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切身感受理论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在实践中丰富认知体验,真正将道德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依照笔者的教学经验,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例如,与社区合作开展“探望空巢老人”志愿者活动,学生作为志愿者,在教师的带领下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去周边的空巢老人家探望,给老人们打扫卫生、唱歌、聊天等。这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给老人送去了温暖,也让学生真切地体验了帮助他人的成就感与价值感,能深化学生对“孝”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师生的持续努力,切实根据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注重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构建以生为本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成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苟昭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
[2] 秦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华夏教师,2018,(27).
[3] 任培霞.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
责任编辑 曾轶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