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企合作的问题与出路

2019-07-05苏晓蕾

智富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出路校企合作模式

苏晓蕾

【摘 要】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的前提,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无论是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还是对企业的人才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有校企共建实习基地、订单培养模式、校企共建园区模式及现代学徒制,但目前的校企合作政策不够完善,特别是民办职业院校适应企业的能力不够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动力不足、合作不够深入、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现有模式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出路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的前提,高职院校与企业能否有效地推进合作,无论是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还是对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众多专家学者从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校企合作中的学校内部体制改革、校企合作的内涵、校企合作的模式、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等方面在探寻如何更好地推进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路径。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及存在问题的梳理,探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出路。

一、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一)校企共建实习基地

校企共建实习基地是当前最常见的校企合作方式之一,通常是通过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双方根据自身的具体需求各取所需,由企业向学校提供项目、设备、资金等,学校利用校内资源提供场地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满足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展开校企合作。这种模式,校内的实训室既是教学场所又是工作场所,校内实训基地平时的训练内容既是教学内容又是企业的经营内容,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产生了经济效益。但是,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并不容易,会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和影响,很多学校的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呈现出重规模、重表象、轻内涵,特别是很多时候没有结合专业定位,未真正测评实训基地的效果。结果导致许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耗费了诸多人力物力财力,而产生不了实际绩效,与起初的计划相差甚远。

(二)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通常情况下以企业人才需求为依据,按照企业对人才需求规格和岗位的技能要求,由企业与学校协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和培训,以“订单”方式有的放矢地推行人才培养,使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一体。通常意义上,这种模式要求学校按照具体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理论教学主要在学校进行,实践教学主要在企业进行,学生在毕业时经考核达到企业人才录用的标准,企业将优先录用。这种按照企业对人才需求规格和岗位的技能要求量身定做的模式,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岗位职业能力与技能的培养与训练,缩短了学生适应职业岗位工作的时间,同时也能够更快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为企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这种模式,往往在校企合作的初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模式对校企联动的要求却很高,在具体操作上,也存在如何得到“订单”,如何得到更多、更好“订单”,如何使“订单”源源不断的问题。事实上,订单培养的初期很多都是靠行政干预,但在具体实践中仅仅靠行政干预是无法长期奏效的。

(三)校企共建园区模式

校企共建园区的模式是伴随着国家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兴建高新技术开发区而应运而生。学校主要是通过与知名行业企业共建产业园,实现工学结合、校企深度融合搭建开放的管理平台,集生产性实训、企业产品开发、新产品开发、教师下企业锻炼、教师科研等产学研为一体的产业园区。

(四)现代学徒制

现代化的学徒制主要是指在现代化的实际生产生活过程中,借助高校和企业的两方深入合作,依靠老师和师傅的通力配合和协作,教授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习得掌握专业的技能本领的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方式。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脱离校园,而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能够及时获取书本的相关知识,进而获得课本知识和实际技能的双赢。我国在职业教育中探索出来的现代学徒制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工学交替的典型模式,能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专业人才,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现代学徒制的应用弥补了学校技术上的短板和在企业专业教师方面的稀缺,有效地互补体现了教育制度的变革。现代学徒制度的应用最大限度的推动了校企合作,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學生与员工之间的对接,最终实现知行合一、工学结合。

二、校企合作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法规及机制不够完善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2018年3月1日开始实施。该《办法》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保驾护航,但是《办法》的内容仍不够全面,校企合作中的很多细节问题仍未得以保障。而各级政府在制定区域技能型人才发展规划等方面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及时、定期发布行业企业所需技能人才信息,所以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没有针对性,造成职业院校设置专业与人才培养是“瞎子摸象”。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呼唤国家和省级政府出台有关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

(二)高职院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没有形成。高职院校自身合作能力不强,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较弱,缺乏对合作企业的吸引力。有些高职院校还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针对性、实践性和职业特色,还没有形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应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和技能与现代企业要求相差甚远,从而导致职业院校毕业生不能达到顶岗实习的要求。目前,大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浅层次上,没有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标准、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合作。

(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其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源自其经营目标。有相当部分的企业将参与职业教育视为直接或间接的利益损失,是否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企业的投入和收益均不能产生影响,所以,企业在没有相应激励政策和法规约束的机制下,企业并不一定通过直接参与职业教育来获得人力资源。企业不愿意与职业院校合作的主要原因:一是给企业增加管理成本。企业要安排专人管理;企业要安排学生吃住,需要费用,甚至无法解决吃住问题;学生生产效率低,而且在操作中易出废品,增加原材料费用。二是给企业增加风险。学生在生产的实际操作中一旦发生事故,企业要承担医疗费或抚恤金等费用。三是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影响企业声誉。

(四)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尚未成熟

校企合作依靠学校和教育部门推进成效不显著,多数是短期的、不规范的、靠感情和人脉关系来维系的低层次的合作,尚未形成统一协调的、自愿的整体行动。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合作模式和机制、缺乏校企双方沟通交流的平台,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传统的职业院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政策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校企之间的合作。目前,很多学校的校企合作仍处在摸索阶段,合作的有效模式尚不成熟,校企合作未能成为学校和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五)教师社会服务动力不足

要实现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以外,高职院校也要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有效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受现行的评价体系影响,高职院校教师对社会服务工作认识不到位,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热情不高。目前,在高职院校的职称评审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依然是论文发表的数量及刊物级别,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与创新、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及开展企业员工培训等最能体现高职院校教师特殊能力要求的要素并没有作为重要指标纳入职评指标体系,这导致高职院校教师中普遍存在“重科研轻社会服务”的倾向,因此,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出路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应坚持围绕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力争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着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努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结合上述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和问题,高职院校应以优势特色重点专业为依托,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校企合作。

(1)学校配合企业需求的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聘请学科带头人和企业技术人员反复论证课程体系,进一步缩小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设计与企业实践需求的差距。在平时的教学中,学校和企业协商,制定培训方向、目标,企业提供技术人员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者授课。

(2)从现有的校企合作企业中筛选可以共建园区的目标企业,如果有企业具有此方面的实力可以进行洽谈。这一模式是一种多元结合的比较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校各司其职这一模式将不同的利益方进行整合,是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模式之一。例如,广东某高职院校与某村落合作的旅游规划项目,后期建设可以共建产业园,对接市场营销和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等特色专业。

(3)高职院校的教师虽然很多拥有“双师证”,但有时还理倾向于理论方面多一些,学校应该多安排教师进入企业一线进行学习、参观,掌握一线的情况,了解市场需求,让教师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并且学院应该将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情况纳入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激发教师的社會服务动力,把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条件之一。

(4)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每个院系增设校企合作联络专员,建立微信平台,公众号,QQ工作群等途径,来协商解决在合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不断推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工作的开展。

(5)重点专业应该结合行业背景进行现代学徒制的试行,且在招生时就和学生签订学徒制的合同,以免引起争议。比如,市场营销专业可以以连锁餐饮业为背景,为连锁餐饮业培养店长,和麦当劳、星巴克等企业合作,进行校内一年的基本理论学习和两年的学徒培养。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提供社会需求的优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而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学生的目标是学到真正的技能为以后的就业或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必须兼顾三方的目标,达到三赢的效果才能够长久。

【参考文献】

[1]周晶 赵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性障碍形成的机理及破解路径.专题研究[J].2016(13)

[2]王芳 倪勇.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12(4)

[3]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职业教育[J].2012(4)

[4]张文英.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7(6)

猜你喜欢

出路校企合作模式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