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9-07-05刘珂羽
刘珂羽
【摘 要】近年来,为了满足传统金融机构难以惠及到的人群,普惠金融逐渐发展起来。立足于机会平等、商业可持续、成本可负担的原则,普惠金融力图让所有需要的人都能够以合适的价格、公平的机会、方便且及时地获得金融服务。但由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时间较短,无法与高速增长的经济相匹配,因而在实践中会出现体系不健全、信用缺失、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从普惠金融的发展源头出发,根据当前我国发展现状,分析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普惠金融;制度建设;信用制度
一、普惠金融基本概述
(一)普惠金融的提出
国内最早提出“普惠金融”这一概念的是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目的是为了开展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的推广活动。后来在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在国家层面确定了这一政策。
(二)普惠金融的特点
普惠金融是引领、规范和实现金融发展的一种共享的金融发展方式。
1.普惠金融体现了人文发展理念。相比于资本化下金融作为垄断和利润的掠夺工具,普惠金融体现了共享精神,对一些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不健全的地区以可承担的价格满足金融需求,本质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特征。
2.普惠金融有双重保障性。一方面,人们可以以合理价格进行基本金融行为,保证了金融需求。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获得相对应的利润,有效提供金融服务,保证了可持续经营。
3.普惠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经济发展初期,存在排他性和选择性,随着经济逐渐成熟,为了扩大市场需求,创新金融发展模式,需要对社会全方位有效地提供金融服务。
二、当前我国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发展现状研究
1.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覆盖面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加大对欠发达地区银行网点铺设,满足人们基本存贷需求,同时不断创新金融衍生工具,改善传统股票、基金、期货、互换等;在商业银行方面,扩展银行结算、代理与托管、银行卡与理财、投行等业务,增加管理咨询、财务顾问、现金管理等其他的服务内容。
2.数字普惠金融成为发展趋势。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为普惠金融提供的重要载体。通过建立完善的大数据风控体系,构建高效率的金融科技布局,促进资源共享,有效减低金融门槛。比如支付宝的普及,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可以将盈余资金进行理财投资或放入余额宝存储,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数字普惠金融的便利;同时支付宝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机制,对每位用户进行风险评估,保证了资金安全。
3.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迅速。作为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媒介,非银行金融机构呈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发展特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完善了我国金融服务体系,扩宽了居民投资渠道,促进了金融服务的创新,加快了普惠金融进程。
4.发展环境稳定,宏观优势强。2018年我国GDP总量超过90万亿,同比增长6.6%,所以国内金融需求旺盛,这无疑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良好契机。同时,国家和政府都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支持,在政府工作报告就指出,要“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支持金融机构扩展普惠金融业务”,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以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等。良好的政策指引普惠金融协调发展。
(二)我国普惠金融存在问题
1.与普惠共享的目标仍有差距。就拿银行网点的覆盖面来说,呈现“城市多乡村少,东部多中西部少”的分布特点。在欠发达地区银行数量短缺,金融服务差,导致当地居民办理正常金融业务困难;在城市,银行更愿意为资产雄厚、中高端的客户办理业务,这一些不平等在实际中均存在。
2.普惠金融的监管与实施存在问题,监管不严格,没有有效的实施方法。由于提出时间较晚,缺乏专门的综合服务、统计核算、风险管理、资源配置、考核评价机制,没有上层建筑作支撑。
3.普惠金融对信用水平要求高,风险暴露较大。近些年来,一些打着“普惠金融”大旗来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的事件司空见惯。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信用建设初级阶段,缺少配套的信用管理体系,另一方面普惠金融企业自身存在弊端,所以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难度大,實现普惠金融发展与防控风险的平衡面临挑战。
4.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消费者的素养与水平均落后于快速发展的金融业态。普惠金融的开展要求一系列完善的基础设施,但在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足, 缺乏优惠政策导致很多金融机构资金与利益无法弥补产生的成本与经营性损失, 进而影响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社会金融消费者对普惠金融的认识较浅,不了解内部运作和机制体制设计,金融安全防范意识不足,诈骗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我国普惠金融一体化进程。
三、推进普惠金融合理化建议
1.完善普惠金融专项法律法规建设,推动体制化进程。先进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国家应针对普惠金融当前存在问题,集合财经类专家与人才,听取社会人民群众的建议,着力研究相关的基础性理论和政策性问题, 构建政策、组织、监管为一体的格局。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普惠金融宣传,保障消费者权益。因为普惠金融发展重点是农村等欠发达地区,所以要通过改造和利用现有的社会网络、基础设施以及服务渠道,拓宽金融覆盖面;同时利用大众传媒、主题讲座等形式普及安全教育,使人们能够辨别不同性质的金融行为,提升对金融产品的了解,杜绝社会金融诈骗等恶性事件发生。
3.推进现代征信体系建设,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庞大的“信用库”。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应该建立在不断更新的信用库上,针对不同的信用等级,具体地发生金融行为,保证资金安全。普惠金融应该基于公共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体系,通过查询信用报告以及信用评级有效开展金融信贷等,促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4.基于国情,借鉴先进经验克服自身缺陷。我国普惠金融起步晚、水平低,是一种新兴概念,没有历史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我国要吸收国外发达国家在推进普惠金融中的制度、配套设施、法律法规等优点,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有目标地推进。比如可以将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极大改善农村落后环境;将普惠金融与互联网+衔接,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充分挖掘普惠金融优势。
5.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应把普惠金融作为战略方向。一方面要认清发展普惠金融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规划,短期内对制度体系、队伍建设、技术创新等做出改善,长期要普及不同省辖分行、不同客户人群、不同项目产品上,覆盖线上线下,使普惠金融盈利水平提高。
四、总结
普惠金融是一场真正的启蒙运动,它的核心价值“共享”“普惠”等与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相契合,我国有效开展普惠金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普惠金融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效果微弱,发展过程的关键问题仍未解决,所以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个全新的领域需要社会全体不断挖掘,共同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海燕.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5).
[2]赵彦嘉.我国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问题的研究综述[J].中国商论,2019(06).
[3]黄震.普惠金融的理论和实践问题[J].山东社会科学,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