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脑卒中抑郁症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9-07-05赵齐生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影响效果神经功能针灸

赵齐生

【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抑郁症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纳入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5月-2018年2月治疗的脑卒中抑郁症患者88例。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组则采取常规药物加上针灸治疗。比较对照组、针灸治疗组效果;收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NFA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针灸治疗组治疗效果、收住院时间、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NFA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药物加上针灸治疗脑卒中抑郁症的效果理想。

【关键词】 针灸; 脑卒中抑郁症患者; 疗效; 神经功能; 影响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4.0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4-0-02

脑卒中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它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疾病。它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脑卒中后抑郁症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在于睡眠障碍,抑郁和兴趣降低,而目前关于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西医对于其治疗主要是在原发病改善血液循环和营养神经的基础上给予抗抑郁西药治疗,但效果有限[1]。中医在脑卒中抑郁症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缓解抑郁,加速康复进程。本研究分析了针灸治疗脑卒中抑郁症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5月-2018年2月治疗的脑卒中抑郁症患者88例。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男34例,女

10例;年龄61~81岁,平均(75.21±5.15)岁;体重41~81 kg,

平均(62.21±2.67)kg;文化程度:小学和文盲8例,初中

11例,高中13例,高中以上12例;合并糖尿病14例,合并高血压11例,合并冠心病9例,合并高血脂有10例,合并骨质疏松9例;脑梗死34例,脑出血10例;左半球有33例,右半球有11例。针灸治疗组男34例,女10例;年龄61~81岁,平均 (75.01±5.24)岁;体重41~81 kg,平均(62.67±2.13)kg;文化程度小学和文盲8例,初中12例,高中13例,高中以上11例;合并糖尿病14例,合并高血压11例,合并冠心病9例,合并高血脂有9例,合并骨质疏松9例;脑梗死33例,脑出血11例;左半球32例,右半球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其中,脑出血给予营养脑细胞、降低颅内压和对症治疗,脑梗死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溶栓和改善血液循环等治疗。另外,给予改善抗抑郁西药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剂量遵医嘱。除此之外,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并进行生活能力训练。治疗4周。

针灸治疗组则采取常规药物加上针灸治疗。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针灸穴位为血海、心俞、印堂、三阴交、百会、内关、神庭等,先消毒之后给予平补平泻治疗,留针时间

20 min,1次/s,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收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0~50分,越低越好)、神经功能(NFA)评分(0~45分,越低越好)、睡眠质量(PSQI)评分(0~21分,越低越好);不良反应发生率。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病情恢复正常,抑郁评分和神经功能评分降低50%以上,症状体征消失;有效,病情改善,抑郁评分和神经功能评分降低25%~5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HAMD评分、NFA评分、PSQI评分

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NFA评分、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治疗组HAMD评分、NFA评分、PSQ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住院时间

针灸治疗组住院时间为(13.13±0.24)d,对照组为(17.23±1.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良反应

针灸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且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其发生和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有关,致残率高,其中,抑郁症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和后遗症,抑郁症严重阻碍了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已成为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我们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卒中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老年人的抑郁症发病率也在上升。因为患者常常担心生活不能自理,缺乏自信,导致抑郁,失眠,最终发展成抑郁症。抑郁症使患者无法或不愿积极配合治疗,不利于改善神经功能和提高生活能力。目前,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被认为是社会,心理和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生可能和脑卒中后患者生活能力降低,无法自理而引起心理压力、抑郁有关,也可能和脑卒中后去甲肾上腺素和5-HT分泌失衡有关[3-4]。

祖国医学认为抑郁症是一种继发于脑卒中的情绪异常疾病,其病机主要在于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气血逆乱[5-7],肝失调达、气机升降失调等导致情志不畅,通过针灸治疗,可针灸血海、心俞、印堂、三阴交、百会、内关、神庭等穴位,达到疏通气血、益气养心、调神定志、益智醒脑、开窍启闭、疏肝理气、通调经络气血之功,共同调节脏腑阴阳气血[8-12]。现代医学证实,中医针灸对于改善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等有确切效果,配合西医治疗,可有效缓解脑卒中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病情,促使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13-17]。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组则采取常规药物加上针灸治疗。结果显示,针灸治疗组临床效果、收住院时间、HAMD评分、NFA评分、PSQ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针灸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常规药物加上针灸治疗脑卒中抑郁症的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阙方绪,文一舟,王文春.针刺相较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的系统评价[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9):141-145.

[2]孙晓东,杨宁,车文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营养状态、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8,13(9):2285-2287,2291.

[3] Kootker J A,Rasquin S M C,Smits P,et al.An augmented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for treating post-stroke depression:description of a treatment protocol[J].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15,29(9):833-843.

[4]陳露洁,孙方园,何雅琪,等.醒神启闭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血清5-HT含量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8,24(14):38-40,43.

[5] Yeongcheol E,Jongeun Y.Literature and art therapy in post-stroke psychological disorders[J].The Tohoku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2015,235(1):17-23.

[6]张瑶,孙敬龙,林成杰.五行音乐疗法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8,37(7):99-101.

[7]陈赟,李难,张闻东,等.通调针刺法配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3):53-56.

[8]陈婉珉,冯婉霞,潘红珊.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29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8,27(2):20-21.

[9] Carey L M,Crewther S,Salvado O,et al.Stroke imagin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START):A longitudinal stroke cohort study:Clinical trials protoco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oke: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troke Society,2015,10(4):636-644.

[10]姚贞宇,杨继若,颜春鲁.逍遥散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2018,37(1):67-68.

[11] Davydow D S,Levine D A,Zivin K,et al.The association of depression,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out dementia,and dementia with risk of ischemic stroke:A cohort study[J].Psychosomatic Medicin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somatic Society,2015,77(2):200-208.

[12]张林,钟艳,全淑林,等.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7,37(6):581-585.

[13]任国平,孙智军,漆成军.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136-137.

[14]李小萍.辅助器具对早期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119-120.

[15]焦慧娟.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个体化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27-29.

[16]郑宇杰,汤华军,范光碧,等.电针联合BMSCs移植治疗对出血性脑卒中大鼠血清BMP表达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15-17.

[17]肖永娟,李玉莲,邓玉玲,等.毫火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8):134-136.

(收稿日期:2018-12-05)

猜你喜欢

影响效果神经功能针灸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针灸
试论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
中医护理技术对肛肠病术后疼痛的影响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