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改善脑肿瘤术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效果评价

2019-07-05胡晓曼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常规康复

胡晓曼, 孙 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3A病区神经外科, 上海, 201203)

脑肿瘤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神经系统疾病[1]。脑肿瘤术后往往会造成一些脑神经组织受损,从而会出现肢体麻木、疼痛和运动不灵等临床症状,这些症状都需要通过后期的护理康复治疗来解决[2-3]。在中国,临床上脑肿瘤患者术后康复治疗常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往往会出现护理不及时和护理不到位等情况,从而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情况[4]。综合护理是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程序系统化,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患者为中心,并且在护理诊断的指导下,按事先预定的护理方法从事一系列的护理活动[5-6]。与常规护理相比,综合护理可以让患者获得连续、全面的整体护理,不仅节约医疗资源,也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治疗,最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根源上减少护患的矛盾[7-8]。本研究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进行住院诊疗的60例脑肿瘤术后偏瘫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接诊的60例脑肿瘤术后偏瘫患者。纳入标准: ① 年龄50~77岁; ② 经相关检查诊断为脑肿瘤; ③ 入组前1个月未服用过任何药物。排除标准: ① 肝、肺、肾功能严重不全者; ② 已接受相关治疗并可能影响观察指标; ③ 有原始基础疾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1~77岁,平均(60.51±10.32)岁,体质量44~67 kg, 平均(58.86±9.32) kg; 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50~76岁,平均(63.63±8.02)岁,体质量43~70 kg, 平均(55.15±7.75) kg。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模式的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包括: ①按时查房,记录患者基本情况; ②为患者提供术后生活、饮食用药等常规护理; ③为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定时为患者调整卧姿。

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具体内容包括: ①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心理上给予患者安慰。因为老年患者体弱多病,担心高昂的医疗费用会增加子女的负担,因此会产生焦虑等消极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从根源上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② 体位护理。患者卧位摆放良好姿势,在患者侧肩关节部位及上下肢各垫一软枕,以保持关节功能位,使肩关节呈外展位,手心向上平放在床上; 在患者侧臀、髋、膝部各垫放一沙袋,以防止髋关节屈曲外旋。患者侧肢体进行负重训练,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增加负重,并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在患者护理期间,建议营养搭配,多以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为主。

1.3 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后效果,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护理效果评定标准为[9]: 肌力恢复至3级以上,患者生活可自理评定为优; 肌力恢复至2级以上,能进行简单的日常生活评定为良; 肌力处于1级及以下,生活仍不能自理评定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观察组护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35.20±4.68)、(36.19±5.2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观察组评分为(74.38±6.3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29±5.54)分(P<0.05)。护理前,2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护理效果分析[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3 2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分

与护理后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脑肿瘤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神经系统疾病。脑肿瘤包括两类,一类是原发性肿瘤,另一类是恶性肿瘤转移继发性的颅内肿瘤。脑肿瘤术后一定要做好预防保健,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使患者更好的康复[10-11]。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包括定时查房、及时记录患者情况、提供术后生活及饮食指导等。但目前来看,常规护理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往往会出现护理不及时和护理不到位等情况。

综合护理是以临床判断能力和丰富的医学知识为基础,为促进患者康复而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12-13]。综合护理是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程序系统化,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患者为中心,并且在护理诊断的指导下,按事先预定的护理方法从事一系列的活动。综合护理本质是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心理、社会和精神等多方面的需求,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14]。综合护理和一般模式的常规护理相比较,不仅促进了小组成员的有效沟通,增强合作性,从根本上节约了医疗资源,而且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利于改善护患的矛盾[15]。在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掌握患者的康复情况,这样有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再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16-18]。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常规康复
常规之外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别受限于常规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