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注射聚桂醇硬化治疗肝肾囊肿的临床效果

2019-07-05肖露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聚桂醇硬化剂无水乙醇

方 鸿, 肖露蓉, 宫 雪

(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 超声科, 江苏 仪征, 211400)

肝肾囊肿是一种常见良性病变,通常在体检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也会增高,较小囊肿无明显症状,无需治疗; 较大囊肿会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并导致患者有一定心理阴影[1]。目前,肝肾囊肿并无有效口服用药,以往本科采用无水乙醇置换冲洗法治疗肝肾囊肿,虽然疗效较好,但大部分患者副反应较大,譬如刺激性疼痛、灼烧感、恶心及醉酒反应等[2]。本科采用新型硬化剂治疗肝肾囊肿,取得较好疗效。本研究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聚桂醇硬化治疗肝肾囊肿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科2016年12月—2018年6月行超声介入治疗的68例肝肾囊肿患者(69个囊肿),其中肝囊肿23例(24个囊肿: 左叶6个,右叶18个),肾囊肿45例(左侧28例,右侧17例);上极20例,中部10例,下极15例; 囊肿最小体积56 mL(52 mm×46 mm×45 mm), 最大体积约540 mL(106 mm×100 mm×98 mm)。其中男48例,女24例; 年龄34~85岁。患者均配合治疗,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均正常。术前均签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设备: 采用国产开立S40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微凸探头配穿刺架,探头频率3.5MHz, 穿刺针为日本八光PTC针, 20G, 长200 mm。匹配的连接软管均为一次性灭菌包装。

1.2.2 治疗方法: ① 术前准备。确认囊肿是否适合穿刺硬化治疗,了解患者有无药物过敏情况及是否服用抗凝药物等。穿刺时应注意肝脏囊肿应经过至少1 cm肝实质[3],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避开可见血管; 肾囊肿避免经过肾实质,避免损伤肠管,上极注意避免损伤膈肌和肺。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血尿常规。告之患者治疗过程及疗效,术前模拟穿刺路径。观察囊肿位置及毗邻关系,记录囊肿大小,确定安全穿刺路径。②治疗过程。常规消毒铺巾,用消毒好的探头再次扫查以确认穿刺路径及进针方向,穿刺点2%利多卡因5 mL局部麻醉后,让患者屏住呼吸,超引导下将穿刺针快速进入囊肿,针尖置于囊肿中后1/3处[4]; 拔出针芯,接上连接软管,再接上20 mL注射器进行抽吸,直到囊腔萎瘪无法抽出囊液,根据抽出液体量注入总抽出量的1/10~1/4聚桂醇后拔针[5]。对直径>9 cm的囊肿,于囊腔缩小至5 cm左右拔出穿刺针,重新定位第2次穿刺。然后用纱布或创口贴包扎穿刺点,局部压迫10 min, 复查超声确定穿刺点周围无渗出。留观30 min后无明显不适可回家或回病房休息。并嘱患者1、3、6个月复查。

1.2.3 聚桂醇用法: 本组病例5~6 cm囊肿注射10 mL; 6~9 cm囊肿注入20 mL; 9 cm以上一般注入30 mL。同时告知患者因囊肿较大可能一次硬化治疗不完全,可能需二次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及随访

随访时间分别为术后1、3、6个月。复查超声测得囊肿体积缩小率来评判疗效。治愈: 半年后复查囊肿消失; 有效: 6个月后囊肿体积缩小率≥50%; 无效: 半年后囊肿体积缩小率<50%或无明显变化[6]。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分别计算3、6个月时的体积缩小率,并评价治疗疗效。

2 结 果

本组共治疗68例(69个囊肿), 67个囊肿一次穿刺成功,其中2个较大肝囊肿(>9 cm)于囊腔缩小至5 cm左右拔出穿刺针,重新定位第2次穿刺; 囊液量为55~540 mL, 均为淡黄色,其中2例肝囊肿治疗中出现囊内出血(可能为穿刺针尖损伤囊壁所致)。对所有囊肿注射聚桂醇硬化治疗,术前准确测量囊肿体积。

术后1、3、6个月随访囊肿平均体积缩小率分别为(68.3±7.2) %、(83.2±9.1) %、(96.3±3.7) %; 其中术后及术中63例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 3例患者术后有轻微灼烧感, 2例患者出现术后低热反应(38 ℃左右),其中1例第2天退热恢复正常体温,另外1例持续低热4 d恢复。1个月后复查全部囊肿均缩小50.0%以上, 3个月后消失27个, 6个月后消失或几乎消失65个(图1), 本组囊肿治疗有效率为100.0%, 治愈率为94.2%。

3 讨 论

肝肾囊肿是临床一种较常见的良性病变,较小囊肿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易出现腰痛、腰胀,或单纯肝肾囊肿过大(超过5 cm)时均需治疗[3]。以往采用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虽然疗效较满意,但疼痛、恶心、醉酒反应等不良反应较多。

A: 肾囊肿治疗前

B: 1个月后复查(囊肿明显缩小)

C: 3个月后复查 (囊肿继续缩小)

D: 6个月后复查(囊肿消失)

图1 囊肿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复查情况

近年来,一种新型硬化剂聚桂醇开始应用于临床,是德国迄今唯一被批准应用于硬化治疗的药物,美国也于2013年3月批准上市。作为一种新型的泡沫硬化剂,其安全性已被国际社会公认[7]。目前,国内学者[8-9]使用聚桂醇硬化治疗肝肾囊肿取得较满意疗效。聚桂醇是清洁类硬化剂,该药物不仅将乙醇的硬化作用保留,同时具备局部麻醉的作用[10]。硬化治疗的原理为,硬化剂使囊肿内壁上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蛋白变性,使该细胞失去分泌功能从而粘连,继而纤维化,使囊内壁闭合[11]。

本组69个单纯性肝肾囊肿治疗1个月后复查,全部囊肿均缩小50%以上, 3个月后消失27个, 6个月后65个全部消失或几乎消失,本组囊肿治疗有效率为100.0%, 治愈率为94.2%, 与尹明等[9]采用聚桂醇硬化治疗肝肾囊肿治愈率的95.3%相近。4例囊肿未完全消失,其中1例较大囊肿可能与硬化不全有关, 6个月后经2次治疗目前仍在随访中。另外3例可能因囊液未抽尽降低了硬化剂浓度而影响了疗效。本组68例患者中63例无明显不良反应,较无水乙醇治疗不良反应明显较少, 3例患者术后有轻微灼烧感但很快恢复,另外2例出现了低热反应,其中1例第2天体温恢复正常,另外1例低热持续了4 d, 可能与硬化剂用量导致的药物热有关。

本研究体会: ① 聚桂醇治疗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较无水乙醇硬化治疗明显减少,虽偶有灼烧感、使用量较大时可能术后伴有低热反应,但患者更易于接受; ② 穿刺针以细针为主,本组使用20G PTC穿刺针,尽管没有18 G穿刺针抽吸顺畅,但囊液易抽吸干净,细针穿刺更安全且随呼吸移动度较好; ③尽可能将囊液抽吸干净。抽前估算囊液量,对于>9 cm囊肿用2次穿刺法,即囊腔缩至5 cm左右时拔出穿刺针重新进针可使针尖仍保留至囊腔中心; ④ 根据囊肿大小确定使用聚桂醇的用量: 一般直径5~6 cm囊肿用10 mL; 6~9 cm囊肿用20 mL; 超过9 cm用30 mL。告知患者囊肿较大可能需2次硬化治疗[12]; ⑤ 操作方便简单,不需抽吸置换冲洗,抽尽囊液注入保留同时留观30 min即可离开。

综上所述,聚桂醇作为肝肾囊肿硬化治疗的一种新型硬化剂,治愈率较高,疗效确切,较传统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肝肾囊肿不良反应显著较少,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及接受度。

猜你喜欢

聚桂醇硬化剂无水乙醇
水中火
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
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致纵隔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特征
不同浸泡过程对渗透型液体硬化剂性能的影响
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皮肤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超声引导下穿刺留置导管无水乙醇灌洗治疗肾囊肿的疗效分析
B超介导经皮穿刺引流联合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效果观察
聚桂醇治疗左腋下巨大淋巴管瘤1例
有机溶剂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直接测定六氟磷酸锂中26种杂质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