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芙蓉工匠”新生代的成长机制研究

2019-07-04朱婷蒋书同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新生代对策

朱婷 蒋书同

摘  要:随着工匠精神关注度的日益攀升,融工匠精神和湖湘文化为一体的“芙蓉工匠”一词应运而生。职业院校是培养“芙蓉工匠”新生代的主要阵地,迫切需要建立“芙蓉工匠”新生代成长机制。职业院校要着眼于完善成长激励机制和打通技术技能人才发展通道,进一步激发职业院校学生勤学文化、精练技能、提升素养的内生动力,从而持续提升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为打造“芙蓉工匠”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芙蓉工匠”新生代;成长机制;对策

作者简介:朱婷,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与评价(湖南 长沙,410124);蒋书同,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湖南 长沙 410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制造强省背景下‘芙蓉工匠培养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ZJGB2016312)阶段性成果;2018-2019年度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科研规划立项课题“诊改视域下培育职业院校质量文化的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XH2018022)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2-0058-02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工匠精神也数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工匠精神不仅成为媒体上的热词、高频词,更成为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重点。2016年10月,由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刘显泽研究员主持研究的《打造“芙蓉工匠”助推“制造强省”》成果一公布,就被省内职业院校师生高度关注,广大关心职业教育和湖南制造的社会各界人士也表示了热情支持。该成果在职业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入选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组织评选的湖湘智库研究“十大金策”,其政策建议被纳入湖南“双一流”总体方案,并成为湖南职业“双一流”人才培养的重要计划。职业院校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职业院校学生无疑也成为“芙蓉工匠”新生代的主要力量。为更好地落实“双一流”人才培养计划,各高校有必要精准定位,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和成长机制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一、“芙蓉工匠”新生代的内涵

“芙蓉工匠”的提出,意在结合省域特色,将工匠精神和湖湘文化融合,其核心内涵是:有湖南人特质,有工匠精神,有精湛技艺,有创新本领。“有湖南人特质”是指能够对湖湘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精湛技艺”指技术技能水平能达到一流,而“工匠精神”和“创新本领”则是在职业素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芙蓉工匠”新生代无疑是指“芙蓉工匠”的后备军,它要求职业院校学生进一步增进对湖湘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具备相当的文化素养和底蕴。学生在湖湘文化的熏陶下,熟悉或掌握相关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创新意识,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简而言之,作为“芙蓉工匠”新生代的主要力量,职业院校对学生在文化、技能、素养三方面的培养不可偏废,应该要并驾齐驱、齐头并进。

二、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强势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急需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湖南省职业教育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上也投入了大量资源,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和历史性的发展。但是在对接“制造强省”要求和“芙蓉工匠”新生代的培养要求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如下问题:

一是传统人才观念没有彻底改变,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不足。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重理论和学术,轻实践和应用”的人才观念仍然根深蒂固,社会普遍看好的仍然是“精英化教育”,职业教育没有得到社会平等的对待。很多用人单位对工匠精神也缺乏应有的认识,对工匠人才重视不够,缺乏应有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致使优秀的工匠人才难以脱颖而出。

二是职业院校生源基础仍然较差,数量上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对中职学校而言,生源多为考不上高中的学生,而且“普职比大体相当”也很难切实落实到位;而对高职院校而言,绝大部分学生的录取仍然是高考的最后批次。由此看出,职业院校整体生源质量不高,这对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带来了不小的阻碍。此外,普职之间的通道并未被彻底打通,致使职业教育仍然缺少吸引力。从目前建构起来的职业教育体系来看,仍然是普教在“唱主角”,普职地位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

三是仍然有很多职业院校定位不准确,职业教育特色不够明显。尽管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日益向好,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很多职业院校办学定位不够准确,办学思路不够清晰,办学理念也是相对落后,工学结合不够紧密,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并没有体现出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专业课程设置不能紧密贴合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过程脱节,很少考虑实际的工作岗位需求。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要求和工作岗位需求。

三、建立“芙蓉工匠”新生代成长机制的对策研究

从目前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现状来看,“芙蓉工匠”新生代在校期间的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其成长受到诸多方面的限制。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各院校应该着眼于完善成长激励机制和打通技术技能人才发展通道,进一步激发职业院校学生勤学文化、精练技能、提升素养的内生动力,从而持续提升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为打造“芙蓉工匠”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逐步建立健全成长激励机制。必须改变传统“重理论和学术,轻实践和应用”人才观念,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营造技能人才培养与学术科研型人才培养同样重要的社会环境。不断丰富“芙蓉工匠”的核心内涵,开展“芙蓉工匠”巡回演讲,利用各种媒介宣传“芙蓉工匠”的典型事迹,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技术技能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从自我激励机制、工作激励机制和外部激励机制三个方面开展。职业院校可以从营造良好生活环境和校园情感文化着手建立外部激励机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练就更高水平的专业技能。

其次,扩大“芙蓉工匠”新生代培养规模,打通“芙蓉工匠”新生代成长通道。一方面,进一步扩大“芙蓉工匠”新生代培养规模,夯实“芙蓉工匠”成长基础。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确保初中毕业生分流,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充足的生源;另一方面,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绿色通道,为“芙蓉工匠”新生代快速成长提供平台。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打通中职、高职、本科衔接的通道,形成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本科教育的教育序列,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考虑开通职业教育硕士通道,为技术技能人才快速成长搭桥铺路。同时,进一步加大职业院校的经费投入力度,着力改善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和实训条件,为创造“芙蓉工匠”新生代培养营造良好环境。

最后,工学结合,校企深度合作,完善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培养机制。毋庸置疑,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具有职业特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必然引导职业院校开展新的课程改革。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职业院校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把培养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办学宗旨。学校要依据国家教学标准,结合岗位需求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自主制订专业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合理构建文化、技能、素养三者缺一不可的理论课教学体系和实践课教学体系。模拟企业实际的生产环境,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和环境。此外,学校还可以聘请行业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或技术能手参与和指导实践教学,充实专业师资力量。

《湖南省全面推进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要实施“双一流”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和湖南经济社会急需的“芙蓉工匠”等技術技能人才。要想真正培养出“双一流”人才,走在同类兄弟院校的前列,各职业院校必须瞄准“芙蓉工匠”新生代培养目标,建立健全“芙蓉工匠”新生代成长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文化、技能、素养兼备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打造“芙蓉工匠”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程  哲

猜你喜欢

新生代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丁程鑫 偶像新生代 演员请就位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网红要逆天!开启新生代创业之道
如何补齐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短板
企业新生代员工激励机制的探讨
辽源市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