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用植物茵陈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

2019-07-04王守军临邑县中医院静配中心山东德州251500

系统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茵陈蒿萜类香豆素

王守军临邑县中医院静配中心,山东德州 251500

茵陈(ArtemisiacapillarisThunb)属菊科牛至属植物,也称“耗子爪”“马先”“因尘”,可越冬生存,春秋两季采收,可食用也可药用,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的低海拔地区的河岸、低山坡地区。药用茵陈采收多在春末和秋季,称“茵陈蒿”。该植物的药用价值在我国古代医学典籍中多有记载,现代学者也进行了多次研究,该院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就茵陈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茵陈蒿作为分析对象,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药理作用的研究方面,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42.1±0.4)岁。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2.4±0.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调查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以及家属知情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茵陈进行粉碎处理,去除杂质,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成分分析,选取固定色谱柱做记录,了解其化学成分。为保证结果科学可信,进行反复实验获取平均值进行对照。药理作用的分析,结合不同患者病情酌情用药,对照组患者常规用药,观察组患者额外给予茵陈进行治疗辅助。以主治医生建议进行药物配伍,避免出现用药禁忌。所有患者接受30 d治疗后,对比治疗效果。

1.3 统计方法

所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方面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 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观察指标

主要研究主要分析茵陈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药理作用的分析,强调以不同患者的病情为基础,设置治疗有效率和血压变化两个指标。取组内平均值进行对比。

2 结果

2.1 茵陈化学成分

分析结果表明茵陈化学成分可以分为五大类,即香豆素类、挥发油类、黄酮类化合物、萜类以及其他成分,见表1。

表1 茵陈化学成分(%)

2.2 茵陈药理作用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血压水平得到控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以患者血压降低5%为评定标准,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效果

3 讨论

3.1 茵陈的化学成分

3.1.1 香豆素类 香豆素是一大类化学物质的总称,在茵陈中占比约在1.95%左右,此前学者研究中,香豆素含量多在1.7%~2.0%之间,学者认为这与样本采集地点存在关联。香豆素类作用较为多样化,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香豆素类化合物就有抗氧化能力,能够应对机体内过氧化反应,同时,香豆素类化合物还能针对部分肿瘤产生预防效果,也能应对辐射破坏,具有多方向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已经得到了部分生物制药企业的重视和应用[1]。

3.1.2 挥发油类 挥发油类同样包括多种化合物,在茵陈中占比约在1.83%左右,此前学者曾利用色谱法进行过研究,在“茵陈蒿”中提取了32种各类化合物,包括茵陈二炔、茵陈二炔酮、多种桉叶素、a-石竹萜烯、3-三甲基-3-环戊烯-乙醛等。各类挥发油类物质含量研究结果与该次研究较为接近,多在1.8%上下,其差异受到色谱法测定误差的影响。也有学者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提炼出了其他若干含量较少的化合物,历次研究所获化合物总数目,已经接近挥发油总量的92%左右。

3.1.3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目前公认的天然抗氧化剂,在茵陈中占比约在1.72%左右,作为药物作用于人体后,可以针对多种疾病产生治疗效果。包括心血管狭窄、炎症等常见疾病均可以借助茵陈中的黄酮类物质产生疗效,部分脏器肿瘤也能得到抑制。进一步研究则发现,黄酮类还可以调节免疫功能,起到抗衰来和抗过敏的作用。

3.1.4 萜类以及其他成分 萜类化合物的作用较为多样,包括“茵陈蒿”在内,多种蒿类植物中发现了萜类化合物,该类物质可以实现抗病毒、镇定、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效果,在茵陈中占比约在1.77%左右。“茵陈蒿”中的萜类化合物主要是各类天然维生素,这些维生素能够较快的被人体吸收,实现免疫增强效果。茵陈中的其他成分还包括有机酸类、甾类、酚类等,这些物质的作用不尽相同。甾类化合物可增加某些相邻基因的转录水平,部分有机酸可以抗菌、利胆、升高白血球,这些物质可以从多个方面提升茵陈的药用价值[2]。

3.2 茵陈的药理研究

3.2.1 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茵陈蒿”的药理研究由来已久,我国古代典籍中也多有记载,《本草纲目》中记载,“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可以治疗脏器疾病。从现代医疗理论的角度来看,茵陈中含有6-二甲氧基香豆素、黄酮类和萜类化合物、绿原酸等物质,部分有机酸也有助于胆囊的健康,对于轻微的胆结石、胆汁引流不畅等情况,可以起到治疗作用[3]。

“茵陈蒿”中的各类物质还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从病理学的角度来看,肝脏的损伤与机体内过氧化物质的活动存在关联,“茵陈蒿”中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可以直接进行体内氧化反应的抑制,从而保护肝脏。另一方面,茵陈内的化合物可以进行血清转氨酶活性的抑制,避免其过度活跃导致的白蛋白升高问题[4]。由于“茵陈蒿”可改善肝脏微循环,提升肝脏解毒功能,四氯化碳的破坏作用得到了降低,肝脏得到保护[5]。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应用茵陈作为药物,可以缓解患者肝脏疼痛的发生率,降低疼痛感,在对照研究的模式下,患者疼痛感可降低5%~10%左右。

3.2.2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 “茵陈蒿”内的香豆素类物质对心血管系统疾病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在中医学者早期的研究中,这种作用没有得到系统、清晰的描述,以现代病理学进行解析,可以发现这种功能主要通过自由基的抑制来实现。如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问题,服用“茵陈蒿”后,药物中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可以实现血管扩张,降低血压水平,实现病情控制[6]。因香豆素类化合物可以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使机体内的氮化合物、前列环素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得到释放,不会持续作用于血管壁等组织,血管狭窄问题得到了长期性的缓解[7]。此外,这些有机酸能够被人体吸收,作用于消化系统中,使各类植物、动物纤维的溶解活动加速,吸收价值得到提升[8]。在我国医药典籍中,还有对“茵陈蒿”其他方面药理作用的描述,包括清湿热、利尿、治疗肠炎、痢疾等[9]。如《伤寒杂病论》中记载“茵陈蒿六两……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10]。该次研究证明了茵陈药理作用,尤其是血压控制方面。此前学者研究发现,患者的血压能够通过茵陈控制,下降4%~8%。这也与该次研究结果相似。另有学者发现,茵陈可以提升肠炎治疗效果,使患者治疗时间缩短8%~25%左右。

综上所述,茵陈的化学成分复杂,有效成分多,药理作用体现在疾病控制和预防上,可应用于后续工作中。

猜你喜欢

茵陈蒿萜类香豆素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讨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作用机制
三叶委陵菜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2-甲氧基-4-乙氧基)-苯基]-3-(3-(4-氧香豆素基)苯基)硫脲的合成
苍耳子中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枳中异戊烯基化的黄酮及香豆素类成分
深海来源真菌Alternaria tenuissma DFFSCS013中混源萜类化合物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GPR35受体香豆素类激动剂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茵陈蒿汤临床研究进展
茵陈蒿汤配方颗粒成型工艺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