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部六省科技金融指数构建与评价

2019-07-04郭凤茹

金融与经济 2019年6期
关键词:六省省份指标

■周 柯,郭凤茹

本文采用2009~2016年中部六省科技金融相关数据,运用复合熵值法构建了中部六省科技金融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科技金融基础指数、科技金融投入指数、科技金融产出指数和科技金融贡献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六个省份的科技金融综合指数及其分项指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湖北省和河南省的科技金融发展状况良好,山西省的科技金融建设有待加强。其中,湖北省的科技产出一枝独秀,其他省份需提高科技金融投入产出效率。河南省的科技金融贡献指数最高,其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几乎占据中部六省的一半。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中国经济历经40余年的改革开放,资源、土地、人口等要素红利逐渐减弱,经济增长模式逐渐步入了由劳动和资本等要素驱动转为由自主创新驱动的转型发展期。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顺利度过转型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历史经验表明,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金融资源的大力支持,如何围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有效结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甚至产业化变得至关重要,“科技金融”一词应运而生。

国内外学者在科技创新活动离不开金融资本方面基本达成了共识,但在国外文献中并无“科技金融”这一词汇,国外文献中比较相近的是科技型企业融资问题研究、金融资本对科技创新的作用研究等。Popov&Roosenboom(2012)以21个欧洲国家为例,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在促进创新方面效果明显。Hsu et al.(2013)利用32个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数据,研究证明金融市场发展有助于技术创新。Sasidharan et al.(2015)研究表明融资约束会减少企业的科研投入,进而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Pradhan et al.(2016)表明欧元区金融部门的发展促进创新能力的增强,从而推动本地区经济的长期增长。

国内学者对科技金融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从科技金融的概念界定、科技金融体系、科技金融政策和科技金融效率测度等方面开展研究。在科技金融概念方面,认可度较高的是赵昌文(2009)给出的定义:科技金融是政府、金融机构、市场投资者等各主体向从事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实现产业化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提供各类金融服务、金融产品和金融政策的系统性、制度性安排。在科技金融体系方面,薛莉和叶玲飞(2016)从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两个不同阶段的异质性作用入手,提出了政府为先导、银行为主体、风险投资、资本市场为补充的科技金融体系。在科技金融政策的研究中,苑泽明等(2015)构建了科技金融政策评价的理论框架,李田等(2018)从企业层面出发研究影响科技金融政策执行的因素,在测度科技金融效率时,大部分学者主要从全国宏观层面、区域层面和企业层面测度科技金融的效率,综合评价科技金融整体运行情况的研究较少。曹颢等(2011)运用相关数据构建了我国2001~2008年的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包括科技金融资源指数、科技金融经费指数、科技金融产出指数和科技金融贷款指数等四个分指数。黄德春等(2013)从金融支撑和外部环境支撑两方面构建了科技型企业成长视角下的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徐玉莲等(2017)在分析科技金融动态演进的基础上构建科技金融成熟度指数,其二级指标有科技金融资金总量指数、科技金融投资绩效指数、科技金融结构指数和科技金融环境指数。

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们分别从不同方面对科技金融进行了研究,但关于区域性的科技金融运行情况的研究较少。从区域发展战略看,中部地区是我国的人口大区和经济腹地,促进中部崛起是融合东西、对接南北,促进区域发展的客观需要,中部崛起依赖金融支持下的科技创新活动。近年来,中部六省各个政府陆续出台了科技金融的相关文件,为科技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撑。鉴于此,本文试图在构建中部六省科技金融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数据综合分析各地区科技金融的发展水平,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中部六省科技金融指数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的设计

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科技金融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现有数据的可得性,本文构建了一套旨在反映中部六省科技金融整体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中部六省科技金融综合指数指标体系。该综合指数包括四个分项指数:科技金融基础指数、科技金融投入指数、科技金融产出指数和科技金融贡献指数,如表1所示,共包含1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

1.科技金融基础指数用来反映当地已经具备的有利于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基础条件,反映了科技金融发展的大环境。它包含的主要指标有:人均GDP、财政收入、高等院校数量、科研机构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数量、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2.科技金融投入指数反映了前期投入的综合资源和投入力度。包含的主要指标有: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R&D人员全时当量、大中型企业R&D人员、R&D经费支出、R&D经费投入强度、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金融机构科技贷款额、创业风险投资额。其中,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科技创新水平的高低,资金来源分为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主要是政府公共财政中用于科技创新活动的那部分资金,商业性金融有金融机构科技贷款金额,创业风险投资金额等。

表1 科技金融指数指标体系

3.科技金融产出指数反映了前期科技金融投入所带来的效果,包括专利、论文、成交额三部分。其具体指标有:国内专利申请受理数、授权数、有效数、发明专利授权量占专利授权量的比重、国外主要检索工具收录的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数以及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和成交金额。其中,论文代表了原创性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发现,属于知识创新。专利和技术市场成交额可以间接反映科技成果转化的程度。

4.科技金融贡献指数反映了金融支持下的科技创新活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和贡献。主要指标有:各地区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高技术产业利税总额、高技术产业利税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科技进步贡献率、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和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二)指数的测算方法

参考曹颢等(2011)、徐玉莲等(2017)的做法,综合考虑主观和客观赋权法,本文决定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复合熵值法。主要计算步骤如下:

1.选取m个评价对象,n个指标,则Xij为第i个评价对象的第j个指标的数值。(i=1,2…,m;j=1,2,…,n)

2.由于各个指标所用量纲不同,所选择的年份不同,为避免非标准化带来的影响,本文用正向指标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设定2009年为基期年份,Zjt为第j个指标在t年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得分值,xjt为第j个指标在t年的数值,xmax(0)是各个地区基期年份第j个指标中的最大指标值,xmin(0)是各个地区基期年份第j个指标中的最小指标值,采取的计算方法如下:

3.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评价对象占该指标的比重。

4.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其中常数K=1/ln(m),这样,Ej处于0到1的范围之内,即Ej最大为1。

5.计算第j项指标的信息效用值,对第j项指标而言,熵值越大,信息效用值就越小。

6.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

7.本文综合考虑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形成复合熵值法。主观赋权通过咨询多名专家的意见,综合分析整理专家的意见,主观判断各个指标的权重。客观赋权采用熵值法对各个指标赋予权重。最后形成的复合权重为Wj=0.5Wj1+0.5Wj2。计算所得的各个指数的三级指标权重见表1,二级指标权重由平均加权得到。

8.计算各指数的综合得分。

(三)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选取2009~2016年的相关数据来研究中部六省的科技金融整体运行情况,所选取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对于少量缺失的数据,用插值法将其补全。需要说明的是,由于2008年以后不再统计金融机构科技贷款额,笔者在研究2008年前十年金融机构科技贷款额相关数据发现,大约每年科技研发经费的5%来源于金融机构科技贷款,由此估算出2009~2016年的金融机构科技贷款金额。

三、中部六省科技金融指数评价结果分析

(一)科技金融基础指数

图1是中部六省科技金融基础指数计算结果。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这六个中部省份的科技金融基础指数整体上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说明中部地区科技金融的基础条件逐年改善,科技金融发展的大环境趋于优化。其中,河南省和湖北省的科技金融基础指数较高,河南省几乎是直线上升的态势,湖南省和安徽省次之。湖南省在2013年之后的增长速度略微降低,而安徽省的增长趋势呈波动性上升之势。最低的是山西省,自2012年开始,科技金融基础指数曲线趋于平缓,此后山西省的科技金融基础指数没有提高,甚至在2014年略有下降。

(二)科技金融投入指数

中部六省科技金融投入指数如图2所示,六个省份的科技金融投入指数总体上呈逐年递增的态势,说明各个地区都非常重视科技金融的发展,积极响应了国家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要求。但每个省份的增长幅度不同,安徽省增长势头迅猛,2016年的投入指数是2009年的6.5倍,可能原因在于自2016年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被确定为首批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后,安徽省加大了完善科技金融的建设力度。其次是湖北省、河南省和湖南省,这三个省份科技金融投入指数稳步增长,湖北省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较多。江西省和山西省的科技金融投入指数偏低,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但在2015年,山西省创业风险投资的投资强度突增,项目平均投资强度达1亿元/项,高于2014年最高的北京市5740万元/项。

(三)科技金融产出指数

科技金融产出指数图3显示,湖北省的科技金融产出指数一枝独秀,在2009年(基期年)的时候就高于中部六省其他省份,而且增长速度之快也是其他五个省份所不能及的。湖北省2016年的科技金融产出指数大约是2009年的7倍,深入分析科技金融产出指数的七个指标,发现湖北省的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和成交金额远远大于其他五个省份,而其他指标并无显著突出,说明技术市场成交合同和成交金额起了很大的作用。河南、湖南、安徽、江西和山西这五个省份的科技金融指数在这八年间增长速度非常缓慢,而且山西省的科技金融产出指数在这六个省份之中始终处于最低的位置。综合起来可以看出,湖北省科技金融的投入产出效率很高,其他五个省份的投入产出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科技金融贡献指数

科技金融贡献指数的计算结果图4所示,河南省的科技金融贡献指数在中部地区六个省份中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并且自2010年起增速突然加快,其2016年的科技金融贡献指数是2009年的16.5倍。分析发现,河南省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高技术产业利税和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远远大于其余五个省份,其中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贸易额几乎占据中部六省和的一半。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和山西这五个省的科技金融贡献指数也在持续上升,发展态势良好。

(五)科技金融综合指数

科技金融综合指数的计算结果图5表明:整体看,中部六省各个地区的科技金融综合指数呈现逐渐上涨的趋势,发展状况日渐变好。其中,河南省和湖北省的科技金融综合指数较高,科技金融贡献度不相上下,并且与其余四省之间的差距有逐年拉大之势。其次是安徽省。科技金融综合指数最低的是山西省。

四、结语

本文按照科技金融的基础条件、投入、产出和贡献的思路构建了中部地区六个省份的科技金融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了4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在此基础上收集并处理了中部六省2009~2016年的科技金融相关数据,采用客观和主观相结合的赋权方法,计算出六个省份的科技金融综合指数及其四个分项指数,最后对中部六省的科技金融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国家和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发展,中部六省的科技金融指数及其分项指数在大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发展态势向好。第二,中部六省的科技金融基础条件日益完善,科技金融发展的大环境逐渐形成。六个省份的科技金融投入指数稳步上升,政府财政逐渐向科学技术倾斜。第三,湖北省的科技产出一枝独秀,投入产出效率较高。其余五个省份的科技金融投入量在不断增加,但是产出量增加慢,投入产出效率有待提高。第四,河南省的科技金融贡献指数增速最快,增势最猛,河南省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占据中部六省的半壁江山。第五,综合看,湖北省和河南省在科技金融上既有政策发展力度,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江西省、湖南省、安徽省正处于追赶发展期,山西省科技金融整体发展缓慢。

猜你喜欢

六省省份指标
山西25款产品荣获“中部六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我的“六省”颐养法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16省份上半年GDP超万亿元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西迁赞歌·东情路——东北地区西迁民族美术作品北方六省巡展作品选登
22个省
我国高校教育财政经费“中部塌陷”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