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it B12联合叶酸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服用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2019-07-04邱晶晶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家族史叶酸半胱氨酸

邱晶晶

(子洲县第二人民医院,陕西 榆林 718400)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受累器官组织广泛,因此并发症种类较多,须长期服药维持血糖水平这一根本的病因方可控制病情的进展[1-2]。据有关研究报道称,我国已经具有1.1亿2型糖尿病患者,位居全球糖尿病发病率第一[3]。盐酸二甲双胍是临床上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短期服用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糖代谢异常。既往研究研究表明,长期服用盐酸二甲双胍能够带来一系列诸如腹胀、头痛、恶心、呕吐、低血糖、同型高半胱氨酸血症及营养不良性贫血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信心[4-5]。结合上述不良反应,本研究回顾性收集子洲县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入住的16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时均使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将其中额外服用Vit B12和叶酸的9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剩余单纯二甲双胍治疗的7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长期服用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血清Vit B12、叶酸、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观察组92例患者中≥60岁42例,<60岁50例;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37例;有家族史患者61例,无家族史患者31例,平均病程(6.39±3.31)年,平均疗程(5.29±2.63)年。对照组72例患者中≥60岁28例,<60岁44例;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3例;有家族史患者43例,无家族史患者29例,平均病程(6.19±2.92)年,平均疗程(5.41±2.51)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要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具有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肝肾功能衰竭,全身多脏器受损,精神意识不清,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1.2 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长期单独服用二甲双胍(规格:250 mg,1500 mg/天,分2~3次完成,厂家: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0561)的基础之上加服VitB12(规格:25 μg,25~100 μg/天,分3次完成,厂家: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993)和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规格:50 mg,200 mg/天,分4次完成,厂家:吉林省西点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65);治疗3个月记为一个疗程。

1.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清相关指标测定

根据随访数据对比分析所有患者腹胀、头痛、恶心、呕吐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血清相关指标方面,VitB12和叶酸水平采用双标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取空腹静脉血5 mL,3000 r/s离心5 min,取上清液行Vit B12和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家族史、平均病程及平均疗程中未见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比较 [n(%)]

2.2 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服药不良反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腹胀、头痛及恶心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呕吐及低血糖中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3 血清相关指标表达比较

两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Vit B12、叶酸、Hcy、SOD及GSH水平分别为(351.17±65.42)pmol/L、(5.33±1.26)μg/L、(107.29±36.92)ng/L、(62.69±21.05)×103U/L及(152.08±33.09)mg/L;对照组Vit B12、叶酸、Hcy、SOD及GSH水平分别为(402.61±72.09)pmol/L、(3.91±1.03)μg/L、(146.77±45.09)ng/L、(86.47±22.63)×103U/L及(192.71±36.95)mg/L;两组患者在Vit B12、叶酸、Hcy、SOD及GSH水平中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2 两组长期服药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n(%)]

表3 两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二甲双胍是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础药物之一,具有血糖控制稳定,药效持续作用久的特点。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生活带来许多的困扰,其中以恶心、呕吐等强烈的消化道反应为主[6-7]。既往研究报道称选取100例患者进行连续12周的二甲双胍的治疗后,无论提高用药剂量降低用药次数还是增加用药次数减少用药剂量,虽然结果显示前者优于后者,但两组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仍均>20%[8]。亦有研究报道称,二甲双胍在降低血糖的同时会降低机体对Vit B12和叶酸的吸收[9]。仍有大量报道称同型半胱氨酸为鸟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它的代谢需要Vit B12和叶酸的参与[10]。既往研究表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11],但是否与胃肠道反应有关尚无研究报道。本研究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并加以推理,本研究回顾性收集16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时均使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将其中额外服用Vit B12和叶酸的9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剩余单纯二甲双胍治疗的7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长期服用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血清Vit B12、叶酸、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以期为广大的糖尿病患者降低二甲双胍长期服用后的不良反应带来福音和理论参考。

本研究结果提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家族史、平均病程及平均疗程中未见显著差异(P>0.05),提示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服药不良反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腹胀、头痛及恶心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呕吐及低血糖中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该结果说明服用Vit B12和叶酸能够显著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后的不良反应,这符合我们的预期。血清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Vit B12、叶酸、Hcy、SOD及GSH水平中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合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该结果进一步提示Vit B12和叶酸能够降低二甲双胍带来的不良反应与其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氧化应激水平密切相关,这符合我们的逻辑推理和实际,符合我们的预期。

综上所述,协同服用Vit B12与叶酸能够有效降低二甲双胍长期服用带来的不良反应,以腹胀、头痛及恶心为主;该作用可能与Vit B12与叶酸协同机体代谢降低Hcy和提高SOD及GSH水平,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为临床上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患者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带来新的实验依据和干预手段。

猜你喜欢

家族史叶酸半胱氨酸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准备怀孕前3个月还不补叶酸就晚了
正在备孕的你,叶酸补对了吗
准备怀孕前3个月还不补叶酸就晚了
有家族史与无家族史的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异同的研究
用猕猴桃补叶酸?未必适合你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