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分析及改善对策

2019-07-03李慧

西部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心理大学生学生

李慧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手机依赖的表现及不良影响,从社会因素等四个方面解读了手机依赖形成的原因,认为应从加强社会监管和宣传,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营造家庭氛围,提高学生自控能力等方面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改善手机依赖的现状。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5-0131-03

随着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各种应用软件应运而生,手机作为一种智能化的通讯设备,依靠其携带方便等优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影响,给人际交流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年轻的群体,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接受能力很快,但是由于其心智并不完全成熟,再加之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在对手机的使用上极易出现过度行为,造成手机依赖[1]。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改善手机依赖的现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手机依赖的表现

手机依赖是一种新型的心理疾病,在大学生中尤为常见。当前,智能手机,成本不断降低,使得人人拥有一部智能手机成为可能。同时,各种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使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满足多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日益增强,甚至达到无法离开的地步。

(一)行为表现

手机依赖主要表现为当手机不在或没电时会出现各种不适,以及对手机的滥用,不需要的时候也在频繁地使用。

1.生活方面。近几年,随着扫码支付的发展,有过半的大学生出门不带现金,直接通过手机扫码支付;就餐通过“美团”“饿了么”等APP进行选择;购物通过“淘宝”“京东”等网络渠道选择;出行更多的会选择“滴滴”等叫车软件。

2.学习方面。在充实知识、查阅资料时,不是选择去图书馆,而是通过网络查阅选择通过手机拍照来记笔记,有些同学不认真听课,不间歇的翻看手机或干脆就在手机上玩游戏;写作业时,不翻阅课堂笔记,也不独立思考,而是在网上抄答案;考试时,部分学生不做考前复习,而是想着把手机带进考场找答案或抄袭。

3.休闲娱乐方面。智能手机成为学生们唯一的重要玩具,无论是在校园里,还是在教室或宿舍,随处可见学生低头看手机的情景。有用手机玩游戏的、看视频的、看小说的和听音乐的,也有在购物和刷朋友圈的。

4.人际交往方面。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聊天、发朋友圈,晒一晒自己的生活。很多学生不时的刷社交软件,并将之前的内容反复看,渴望了解朋友的动态,渴望被自己的好友关注。偶尔的同学聚会,也少了畅谈,多了拍照,目的更多的还是要发朋友圈,对于友谊的增进毫无作用。

(二)不良影响

1.身体与心理健康方面

手机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对健康也存在着一定的危害。低头看手机的时间过久会引起颈椎的不适感以及头疼等疾病,同时也会影响到个人视力;学生用耳机听音乐、看视频、通话等,也会对听觉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有些学生不分场合玩手机,在过马路时还在看手机,威胁到自身生命安全。在心理方面,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会使一些学生在手机没电或者手机不在身边时变得焦虑而急躁。

2.人际交往方面

手机给人们的交流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使得人们摆脱了距离的影响,可以随时随地视频和语音交流,对于当面交流时可能出现的矛盾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目前学生们在日常沟通与交流中对于手机过度依赖,大家已经习惯了通过QQ、微信等方式去联系对方,使得交流虽然即时但是却忽视了现实交往的重要性,反而使彼此的感情越来越淡薄,很多情况下,只剩下了朋友圈里的点赞证实还在关注着对方,偶尔组织起来的朋友聚会也由于生疏变成了各自玩着自己的手机,只剩下了简单的寒暄。

3.课堂教学与学习方面

即便在上课时间,很多学生依然无法放下手机,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游、追剧,根本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上完课后还是什么都不知道,在课堂分组讨论中,整理的材料既不是老师的讲授相关内容,也不是自己思考总结,而是网上摘抄下来,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不把手机铃声设置成静音,严重干扰正常课堂秩序[2]。

除此之外,由于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很快,很多同学为了能跟上所谓的潮流,枉顾家境,即便欺骗父母或通过校园贷也要购买高端手机,再加上网络购物平台的发展,有一些同学刚刚步入大学,对于自己钱财管理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这些状况为不法分子的犯罪提供了可能和便利,给学生造成了多方面的损失。

二、手机依赖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1.智能手机的发展与应用软件的开发

随着手机、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各种应用软件的应运而生,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机。对于大学生而言,可以通过手机线上报名、扫码支付、外卖服务、网购等,手机甚至在一些功能上取代了电脑,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体验到更多的便利,与此同时也使得他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

2.网络资源的完善与网络资费的优惠

随着网络资源的普及,以及各种APP的开发上线,学生通过手机就可以享受到日渐充实、完善的网络信息,包括新闻资讯、学习资料、娱乐等方面。学生可以轻松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和有兴趣的内容。高校作为大学生集中地,各运营商均闲时低廉的各种套餐,使得流量资费也不再是问题,从侧面加深了学生在空闲时间看手机、玩手机的现象,加深了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二)学校因素

1.教育管理不到位、教学模式单一

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离开了父母的管教,大学管理又相对宽松,毕业要求也不高,部分学生抱着“60分万岁”的心态,在学习上放松了下来,将更多的时间用在玩手机,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甚至沉迷在互联网中。在教师课堂授课中,大多采用PPT课件,缺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内容也过于枯燥,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加上禁止课堂使用手机相关制度的缺乏,仅凭教师的口头要求很难杜绝学生在课堂上查看手机的行为,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

2.校园文化缺乏创新、心理教育缺位

大學阶段注重的是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并不是很紧凑,但是会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果这些活动符合学生的需求,能够激发学生的激情,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如果形式过于单一,很多学生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就会将剩余的空闲时间更多地放在手机网络上,形成对手机的依赖。还有很多高校在不重视心理健康,在学生各个阶段出现心理冲突时不能及时地进行帮扶,学生自觉苦闷,只能在手机网络中寻求安慰与宣泄,或者在发现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的现象后,不能及时的干预与引导,使其依赖现象更加严重。

(三)家庭因素

1.父母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家庭的相处模式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作为父母,虽然要求子女不能每天玩手机,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也离不开手机,没有亲子之间有效的沟通,长此以往,必然会加重孩子形成对手机的依赖。

2.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宠爱,生活方面凡有所要求,父母都尽力去满足,所以在智能手机的配备上可以说是必然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应该独立了,不再重视家庭教育,孩子每次回家,也是只关心物质生活,对于他们的精神状态、在校表现都不够关心,使得一些学生的手机依赖现象愈发严重。

(四)个人因素

1.自我控制力不强

大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特别喜好,在面对新的媒介——手机时,更易产生浓厚的兴趣。中学时代,学生们每天就是单调的学习,目标就是考上大学,进入大学之后,如果没有及时的制定新目标、做好规划,就会在时间充裕的大学生活里迷失,自我意识出现分化,从而内心落寞,将更多的精力转向手机且难以自拔。

2.人格差异的影响

性格内向学生更容易出现手机依赖,据调查研究,外向型的学生热衷于与他人交流,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性格开朗,相对会拥有更大的朋友圈,而内向型的学生往往不愿过多地与他人交流心事,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情感,而通过手机的交往模式更符合内向型学生的社交需求,所以内向型的学生更容易依赖手机。

3.满足学生多层次的心理需求

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可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首先是社交安全感的需求。现实交流中常常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让人不敢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手机社交具有隐秘性,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社交安全感的需求。其次是自尊的需求。在手机网络的交流中,人人都是一样的,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游戏通关得高分,带来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易获得的他人的崇拜,从而吸引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他们认为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机游戏上。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求。网络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将自己的特长展示出来,在网络平台上得到关注,比如“抖音”“快手”等APP,提升自身知名度,实现自我价值[3]。

三、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的对策

(一)加强社会监管和宣传,关爱学生成长

进入大学就意味着即将踏入社会,在这个关键的转变期,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虽然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但是一旦过度依赖,必然会危害到他们的身心发展,因此,社会要加强监管与宣传,关爱学生的成长。首先,要加强对手机网络的监管,从源头上减少有害信息对学生的腐蚀,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使用氛围;其次,可以通过张贴宣传语,举行公益活动等方式宣传对手机依赖的危害,号召人们养成一个良好的使用习惯。除此之外,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也要共同努力解决手机依赖的问题。

(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丰富校园文化

1.改变教育理念,充实教学内容

首先,在课程内容上结合学生当下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社会热点进行调整;其次,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情景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参与进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后,可以将手机与教学相结合,通过手机软件向学生传播健康的知识与信息,布置作业,进行讨论,答疑解惑等,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网络。

2.加强宣传与管理,营造良好氛围

很多学生离开了紧张的高中生活,进入到比较宽松的大学,状态一时难以调整,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管理与引导,会出现空虚与无聊的状况,从而将更多的时间花在看手机上。针对这个问题,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宣传栏、广播、开展主题班会、组织讲座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并感悟到手机依赖对学习与生活带来的危害;其次,要制定与完善学生使用手机的相关规定,比如课堂使用手机的纪律规定等,规范学生使用手机的行为。

3.创新校园文化,激发学生激情

校园文化是常新的,是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激情的。虽然很多学校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进行过于单一和守旧,大多是为了举办而举办,学生的参与全靠德育加分来提高。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要结合学校特色、学生需求、专业提升等方面的因素,同时为学生设置平台,参加一些就业创业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锻炼,得到能力地提升,增强自信,远离手机[4]。

4.加强心理教育,进行积极干预

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作到没问题时积极预防,有问题时及时干预。首先,通过课堂授课、团体辅导、心理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在遇到心理困惑或问题时能寻求有效的途径进行调整和解决,避免部分学生因某些心理需求的不满足或一些心理冲突无法合理解决,干脆将自己封闭起来,沉迷于手机;其次,借助于心理干预网络,及时发现严重的手机依赖现象,及时进行干预,杜绝其向更深、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三)重视家庭教育,营造温馨氛围

1.适时教育,关心孩子的成长

大学是很多家庭教育的分水岭,孩子一上大学,家长就认为可以放松孩子的教育可以了。但是学生刚刚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由于大学教育氛围的宽松,更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适应与交往等问题,更需要家长的关心来减少孩子内心的迷茫和孤独。所以家长要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在生活中,要多听听他们的心声,关心他们的心理成长,从而激发他们与他人交往的热情,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2.以身作则,减少手机的使用

家长的行为对子女有很大的影响,要减少子女对手机的依赖,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审视自己,以身作则,形成良好的使用手机的习惯;其次,在子女使用手機过度时,及时进行适当地干预与引导,鼓励子女在安全的前提下多接触新鲜事物,在精彩的现实世界中找到更多有意义的事[5]。

(四)提高自控能力,合理利用手机

1.学会自我管理

正确认识手机对的作用,在使用时合理的安排时间、地点,在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要理性的去看待,不能转移到对手机的依赖上,让它影响学习与生活。在现实中要制定好目标,努力在实践中去实现自我。如果发现有离不开手机的思想和行为,可以试着将注意力转移,慢慢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2.学会调节与求助,提升心理素质

大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心智还不是很成熟,经常会出现心理冲突与困惑,如果应对不当,就会形成对手机的依赖。因此要着重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学会调节情绪,将负面情绪及时通过合理的途径宣泄;其次,要有积极的心态,在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安排中,多参加一些文化和实践活动,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最后,在遇到心理困惑与压力时,调整心态,增加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在必要时,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扶,从而减少对手机的极端依赖。

参考文献:

[1]黄启宪.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8).

[2]王浩.山西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8.

[3]王小运,伍安春.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4]雷海燕,董文军.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行为的成因及干预对策[J].高等教育,2018(5).

[5]许群.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探析及对策建议[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

猜你喜欢

心理大学生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