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视阈下大学生正确历史观培育路径探析

2019-07-03谭广俊

西部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历史观习近平红色

谭广俊

摘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必须把红色文化融入其中。文章在界定红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把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正确历史观培育的必要性,认为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需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独特功能,挖掘红色文化价值,增强历史观教育的有效性;追随峥嵘红色足迹,增强历史观教育的主动性;红色精神洗礼心灵,增强历史观教育的感染力。

关键词:红色文化;历史观;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5-0128-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新时代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不单单指我国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也包括我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所创造的“红色文化”。当前推动红色文化新发展,就是要挖掘红色文化的经济功能和精神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本文现就利用红色文化培育大学生正确历史观作一探讨。

一、红色文化内涵

什么是红色文化?马克思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2]669红色文化作为真实反映我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意识,集中表现了党带领人民群众在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相结合,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如爱国主义、热爱和平的优良传统,又有马克思主义追求真理、敢于革命的先进文化。毛泽东曾将红色文化称为“中国人民学会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文化”。[3]1514因此,红色文化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我们在探讨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经久不衰时,总是用一个很肯定的答案,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红色文化是与马克思主义发展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价值观统一的具体体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如:从上海兴业路小楼到嘉兴南湖时期形成的红船精神文化,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到中共七大召开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文化、抗日精神文化、延安精神文化,从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文化,从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到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雷锋精神文化、铁人精神文化,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迈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形成的航天精神文化、女排精神文化,等等。我党带领人民群众在各个阶段都形成了鲜明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红色文化”。

二、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正确历史观培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助力“中国梦”,需要红色文化筑“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祖国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4]当代青年恰逢建功立业的好时代,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者,更是助力者。“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按照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时间推算,到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即建党一百年时,当代大学生正是步入社会,充满激情与活力,积累人生经验的阶段;到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即建国一百年时,当代大学生已经步入壮年,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中流砥柱。但是,要把当代青年锻造成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还需要很长的路走,当代部分青年学生因为身处优越的成长和学习环境中而缺失梦想、斗志、信仰,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堕落的一代、迷失的一代。想要扭转这种社会风气,我们必须从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筑“梦”功能入手。首先,有针对性的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缺少梦想,我们就要为他们创造梦想,以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抱负去动员他们,以《可爱的中国》中伟大爱国精神去感染他们;缺少信仰就要为他们建立信仰,以共产党人李大钊的“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的慷慨激昂去教育他们,以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矢志不渝去鼓舞他们。其次,讲好中国故事,带领青年大学生回看中国近代史,让他们在红色历史文化的熏陶中加强对“中国梦”的认识,了解到中国人从来不缺少民族振兴的梦想,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经历了“器物强国梦”“太平天国梦”“西方制度强国梦”“文化强国梦”等,然而这些梦想无一实现,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梦”走上了正轨,证明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都救不了彼时的中国。同时让大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近代中国与此时中国的强烈对比,近代中国任人宰割,毫无主权所言;如今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话语权分量更重,从而更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国家自豪感,更加积极主动地把自身梦想的实现与中国梦的实现结合起来。

(二)大学生处于“关键期”,需要红色文化铸“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首先,当下社会思潮纷繁复杂,高校“精日”“哈韩”“讴美”等事件层出不穷,其中反映出来的就是缺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所以需要社会加以正确引导,灌输社会积极正能量,引导大学生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而最为积极,最为纯正的正能量则是我国的红色文化,其包含了我党各个阶段的优秀文化精髓,各种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精神,是对青年进行民族自豪感培育和养成的最为鲜明的本色教材,更加有利于铸就当代青年大学生一颗纯正的“中华魂”。其次,在红色文化中学生能感受到红色精神的力量,为铸就大学生“中华魂”强筋固本。伟大时代造就伟大精神,我们回顾历史,所有时代英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印记——“中华魂”,肩挑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责任,把民族和国家刻在心里。所以只要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他的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在当下青年学生不需要处在艰苦奋斗的环境去奋斗,国家已经为我们描绘了我们未来奋斗的蓝图,所以必须让青年学子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知道自己所处的是一个开创历史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时代的创造者,但我们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舞台,必须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牢记“中华魂”,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

(三)大学生勇做时代“弄潮儿”,需要红色文化引“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5]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青年面临的诱惑也日益增多,这无不考验着青年辨别是非、甄别美丑的定力与能力。特别是网络多元化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快捷性、庞杂性、碎片化和虚假性,给青年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树立增加了难度;文化多样化特征逐渐凸显,随之带来的是西方价值观对我国主流价值观的冲击,如“普世价值”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冲击,拜金主义对无私奉献的冲击,个人主义对集体主义冲击,历史虚无主义对“四个自信”冲击等,如果处理不当极造成学生历史观的扭曲,我们必须要引导青年走正确道路。而提高学生辨别历史是非、甄别美丑的定力与能力最基础的途径,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对于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往往不能单靠学校这个场所,而是要从学校、家庭、社会、国家四个层面相互配合,互相影响,在全社会形成全方位、全领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6]134红色文化是最直接、最能深层次反映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的社会意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为纯正的底色。因此,必须把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重点。

三、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正确历史观培育路径

(一)挖掘红色文化价值,增强历史观教育的有效性

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不仅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而且对增强红色文化对历史观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既包含了过去峥嵘岁月中的伟大精神,也提供了未来发展的精神动力。在新时期挖掘红色文化的价值功能,特别是挖掘历史印证价值功能、文明传承价值功能、政治教育价值功能,对于青年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是具有重要意义。讲好中国故事,用历史事实反驳历史虚无主义,提高青年学生历史辨别能力,红色文化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邓小平曾指出:“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7]171近些年部分人群在网络上打着“反思历史”“理性反思”“重新评价”“告别革命”等幌子,肆意篡改中国历史,极力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思想到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吹捧袁世凯、汪精卫卖国贼之流到贬低孙中山、毛泽东等民族英雄等,在当代中国社会已经形成一股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青年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的人生关键期,是非辨别能力又不强,极易受到错误思潮的影响,对于党史、国史、军史等产生错误的理解。但事实不容改变,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的两个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各项改革也朝纵深发展,经济实力稳居世界第二。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肩负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任,带领中国人民开启“强起来”新征程。

(二)追随先辈红色足迹,增强历史观教育的主动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是个大课堂。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8]63大学生想要更加了解红色文化、感受红色文化,最为直接的就是实地参观,他们所看到的每一处革命文化遗产、所触摸到的每一件珍贵文物都如实的反映了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无不反映其光辉形象,这本身就是一本本鮮活的教材,折射着革命先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铭刻着为民族、为人民甘于奉献的光芒。新时期红色资源正在凸显革命历史教育的新平台、新课堂的作用,其感召力是学校和书本无法比拟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一些红色文化中催人奋进和感天动地的故事,往往不能表现出应有的效果,只有踏上这片土地,进入这个场景才方知历史的伟大,才能真实地把红色故事讲出来、把红色传统的渊源说出来、把红色文化的底色亮出来,从而使青年大学生把这些优秀的文化、动人的故事入脑入心,在润无细无声中影响其正确历史观的树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9]鲜活的历史警示着青年,英雄之所以叫英雄,这个称呼并不是随便而来,他们把自己一腔热血全都撒在了这片自己深爱的国家,把自己的丰功伟绩建立在对祖国深厚的爱之上,要让青年大学生深刻铭记“不要忘了来时的路,不能忘了远去的人”。

(三)红色精神洗礼心灵,增强历史观教育的感染力

邓小平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10]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化的成果,其每一方面都体现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定政治立场、以人为民为中心的崇高价值取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厚群众基础、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英勇坚决的奋斗精神等,这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也为扫清阻碍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立的迷雾提供了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作为红色文化的领创者,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带领中国人民翻越一座又一座大山,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令人催人奋进的战歌,他们这种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于美好生活的执着向往、对于民族复兴的热切期待,集中表现于红色文化的精神之中。红色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改革、建设中带领人民群众在血与泪中为理想信念而努力奋斗的不朽战歌,为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营造了良好的精神氛围。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习近平.回信勉励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  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  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EB/OL].(2017-08-15)[2019-03-03].

http://www.gov.cn/xinwen/2017-08/16/content_5217973.htm.

[5]習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12-09.

[10]习近平: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为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提供坚强保证[J].党史文苑,2011(7).

猜你喜欢

历史观习近平红色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追忆红色浪漫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习近平的历史观
标题党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
颠覆与重构——当代新历史小说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