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公寓文化增强大学生规则意识研究
2019-07-03车晓杰李渝萱
车晓杰?李渝萱
摘要:高校学生公寓是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规则意识养成的重要阵地。利用公寓文化增强大学生规则意识,是新形势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但是,目前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疏于大学生规则意识培育,存在重他律轻自律、重理论轻实践、重宣传轻执行等徒具形式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通过公寓制度建设培育大学生规则意识,通过公寓行为文化建设增强大学生的行为规则意识,通过公寓环境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规则意识。
关键词:高校;公寓文化;规则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5-0125-03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内涵及特征
1.高校公寓文化的基本内涵
“学生公寓文化是一种特殊的场所文化,是高校学生在宿舍内以价值观为核心,并以承载这一价值体系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氛围,是长期形成的有特色的宿舍规章、宿舍精神、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的总和。”[1]公寓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四个方面,涵盖公寓内的室内设施、卫生状况、规章制度、人际关系、价值取向等多个内容,公寓内可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行为,从而促进良好环境的建立,再利用良好环境氛围的营造,改善学生人际关系,最终走向精神文化的建设与交流。
2.高校公寓文化的基本特征
(1)公寓文化具有感染性。公寓文化是开放的文化系统,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精神文化建设,如制度文化、人文文化、垃圾袋装的生活文化等,还是物质文化建设,如设施设备的更新和完善,都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观念。
(2)公寓文化具有可变性。大学生本身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其他同学言行的影响,宿舍成员来自不同的地方,所接受的家庭教育、环境教育等各有不同,在宿舍这样一个小环境里一起生活,很容易相互影响,使不同的文化和理念融合和碰撞,从而形成新的宿舍文化。
(二)规则与规则意识
1.规则的内涵及特点
《现代汉语词典》解:“规则,就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和章程,是由书面形式规定的成文条例,也可以是由约定俗成流传下来的不成文的规矩。”[2]规则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规则无处不在,无论是传统文化中流传下来的良好道德行为品格,还是现实生活中已经成文的法治规则、学生手册等,都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规则多种多样,包括交通法则、游戏规则、道德规则、习俗习惯、校规校纪等。
2.规则意识与大学生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是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则意识就是对规则价值的认同,并自觉把规则作为自己行为的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的观念。规则意识的形成主要经过对规则的初识阶段、对规则的被遵守阶段、对规则的价值认同阶段以及对规则的内化阶段。而大学生规则意识主要是指其对国家法律、社会道德、校园规则的认知、认同和遵守。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是秩序社会与法治社会的需要,也是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规则意识,有助于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培养合格公民,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二、利用公寓文化载体增强大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意义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具有育人、激励、约束、政治导向功能,良好的公寓文化有利于大学生良好品行和人格的养成,充分发挥学生公寓育人阵地的作用,营造整洁有序的环境文化、制定科学的制度文化、打造积极的精神文化、规范良好的行为文化,使其对大学生的行为、心理、思想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性的公寓文化是通过多种特殊方式的陶冶、渗透,使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
(一)良好的公寓文化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交往规则的建立
刚刚结束高中生活步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陌生同学,他们要学会如何与人相处。而我国的传统教育体制中,往往忽视这种能力的培养,加之大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人,面对陌生的大学校园,除了新颖和好奇,更多的还有局促和恐惧,他们不知道如何更快更好地适应和融入陌生环境,往往容易导致心理障碍,所以很多大学生在自我照顾和与人相处等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上还需加强锻炼。而公寓就是一个大家庭,宿舍就是一个小团体,它将不同地域、不同性格的同学们容纳到一起,让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的相处中学会如何沟通和交流,鼓励宿舍团体一起参与公寓文化建设,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升大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增强心理素质,帮助其建立社会交往规则,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良好的公寓文化有利于发展和完善规则制度
公寓管理形式主要包含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两个方面。制度管理主要指公寓员工管理制度、学生行为管理制度、设施设备管理制度等成文性的制度,人文管理即包括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学生自我约束,公寓环境优化而形成的一种不成文的习惯等。大学生本身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对规则也有一定的认知,但自律性不强,需要外部监督和内化行为,因此需不断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和人文建设。例如,公寓QQ生活群的建立和管理,对于未在公寓內落实垃圾袋装化、破坏公共财物、不爱护公共环境的学生,一经同学发现则会在群里做出相应的监督,那么这种错误行为就会明显减少,久而久之则会形成一种自觉、良好的公寓行为文化,公寓管理规则制度正通过新的管理方式日趋完善。
(三)良好的公寓文化有利于促进规则的文化熏陶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3]公寓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公寓文化有利于创设积极的校园氛围,陶冶学生情操,提升校园精神风貌。通过学校主办、各学生组织承办的寝室文化节、星级寝室的创建等活动,利用学生专业特色,促进形成特色、主题公寓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公寓育人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文化环境,使大学生把规则意识内化于心,有着有效的熏陶和促进作用。
三、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疏于大学生规则意识培育的主要表现
(一)重他律、輕自律
规则的遵守要采用他律和自律相结合的方式,方可达到更好的效果。大学生思想意识还未完全成熟,具有自律性薄弱的特点,在公寓管理及建设中,对公寓内的规章制度及各项检查要求,大学生群体在他律下能够很好遵守,但自律性有待增强。对于宿舍内的卫生检查,在有学生队伍、宿管员、辅导员的检查下,都会及时整改;学校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使用大功率电器的情况也会明显减少;门禁早出晚归记录,学院对加强晚归检查、教育后,晚归同学也会随之减少。但是,一旦不检查,各类违规行为回归到之前现象的不在少数。这说明大学生群体对规则意识还处于认知状态,仅仅知晓,还未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意识、道德素养。规则意识的内化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需要长期坚持。
(二)重理论、轻实践
在公寓文化建设中,制度的制定不可缺少。诸如公寓管理建设中,应建立公寓管理手册;在寝室文化节开展前,建立检查标准;在创星树标活动中,制定达标条例等,都是理论性的成文规则,而在实践中,大部分人对管理规则、创建要求等都不是特别清楚,很多上墙的管理制度都只是沦为摆设,更多只是为了完善备查。所以,很多规则在实践中得不到实际运用和更新,能起作用的永远是大家熟知的那一部分。部分大学生由于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影响,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利益为价值判断标准的规则遵守标准,导致大学生在道德行为上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他们对规则的实践也存在着标准不一、偏功利性的情况。所以,公寓文化建设在规则的培养中还需加强实践性。
(三)重宣传、轻执行
在成长过程中,大学生群体本身会对规则具有一定的认知,但往往能够做到应该与认知相一致的遵守行为却往往较难。在幼儿园、小学、中学阶段,每个阶段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管理的规章制度,因此,大学生群体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普遍能够认同,也基本能够遵守行为规则,但是违规行为依旧存在。不遵守公寓管理规定,晚归甚至夜不归宿、使用大功率电器、在宿舍内抽烟等现象在各高校公寓内依旧层出不穷,因使用大功率电器、乱丢烟头引发火灾的事件时有发生。而在学生违规行为发生时,只要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学校大都以保护学生为主,屡教不改者,也只是停留于苦口婆心的教导和行为后果的告知,并没有让其深入了解和感受违规行为的后果,不长记性者占多数。因此,知行分离现象也已经成为当前高校道德教育的一个重大的缺陷。
四、运用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培育大学生规则意识的路径
(一)通过公寓制度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的规则意识
1.规则的建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体系,使自己的管理变得有序规范。但是现在很多高校仍在沿用以往的制度,未及时更新及宣传,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部分学生对规则的认知具有片面性和空白点,使得学生对规则的认同和认知性不强。因此,学校要适度让学生参与定制公寓管理相关的制度,引导学生从权利与义务的角度出发,让他们意识到公寓管理制度的制定的约束性和权威性。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上,应该严肃且灵活,根据学生日常生活需要,调整制度的建立及宣传,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贴近学生生活,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学生对公寓制度的认知、理解和认同感,构建一个公平的规则建立和实施体系。
2.规则的实施,具有公平性和严肃性
规则建立后,必得付诸实践才能达到律人的效果。大部分规章制度都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去施行,在有不良行为违反规则后,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罚,时间久了,规则就缺失了约束和管理作用,成为墙上的纸老虎。再者,规则的实施则需要讲求民主、自觉自律相结合。规则的实施过程,应坚持公平性和严肃性,即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违反规则都应接受相应的惩罚,但现实情况是当前很多规则虽然都存在,其效果实则不佳,甚至部分规则仅是存在,违反后的惩罚也标准不一、形同虚设,大都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例如,公寓垃圾袋装化的实施,对不带出公寓的学生行为,大都以语言劝导为主,而对施行方案上多次劝导无效将依照规定处置的条款并未落到实处,从而导致公信力不强;对随意破坏公共场所设施设备的行为,也只止于看到就口头批评,并未抓典型教育,这些流于形式的执行过程,反而导致学生轻视规则,对规则知晓却不够重视,学生的规则遵守意识依旧淡薄。
(二)通过公寓行为文化建设增强大学生的行为规则意识
1.人文文化为熏陶
行为是个人素养的最直接表现。一个人的行为规范受规则的制约,取决于个人对规则的认知、认同程度。良好的行为文化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目前,大多数公寓一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依旧偏弱,行为素养有待提升,在公寓内随意大声喧闹,甚至与学生发生矛盾、在公用房间内使用大功率电器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会在公寓内部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公寓管理队伍建设,提升一线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确保公寓管理有序。
2.多方管理促规范
良好的行为文化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公寓管理应当形成多方合力,齐抓共管,有力监督。鼓励学生自我管理,形成学生自我管理与学校统一管理相结合的工作及管理模式,学工、后勤、保卫等相关学生管理部门及多个学生管理队伍协同配合,形成合力,相互监督,促进大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三)通过公寓环境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规则意识
1.硬件设施为基础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学生的不遵守规则现象,除了自身的自觉性以外,还有部分原因来自于公寓硬件设施的制约,加强公寓硬件设施建设,是减少学生违规行为的外在因素。学校加强硬件设施投入建设,引进热水、空调、电吹风进公寓,便利学生生活,形成良好的宿舍环境,可有效减少学生使用诸如暖宝宝、热水棒等大功率电器的违规行为;在公寓内部推进服务室、自习室、会客室的“三室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习、会友环境,创设和谐舒适、温馨友爱的氛围,促进大学生群体改善对公寓的认知,激发其内心的自觉性来实行自我规范及管理。
2.软件文化为助力
积极促进软件建设,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爱护意识,从而促进规则意识的内化。大学寝室文化节活动,是针对在校大学生以公寓为轴心展开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寝室成员长期的共同生活影响着每个成员的生活方式、学习态度、行为规范、价值理念和理想信念,开展寝室文化节,则旨在丰富大学生的生活,引导大学生爱护公寓、爱护自己的第二个家,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促进规则意识的内化。例如,星级寝室创建评比等创先争优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提供创建标准,以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评比,从而使其养成自主爱护习惯;组织环保服务活动,呼吁宿管员与学生共同参与,学生利用旧物为宿管员量身定做服装,拉近宿管员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从活动中认识、理解公寓管理工作人员,从而使得学生内心自愿遵守公寓管理规则。
结语
规则意识是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培养大学生的规则意识,有助于公民素质的整体提升。高校公寓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第二课堂,要充分利用高校公寓平台,大力开展特色文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寓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公寓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公寓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建设有序、和谐公寓,促进规则秩序意识内化。
参考文献:
[1]葛金国,石中英.论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功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现代汉语词典(增补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