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知·欣赏·怡情·创新

2019-07-03沈颖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6期
关键词:感知欣赏创新

沈颖

[摘 要]阅读教学要着力促进学生語言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围绕这一问题,教学《安塞腰鼓》时,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与思考: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叙述线索;含英咀华,欣赏课文语言,实施审美熏陶;读中怡情,借助激情诵读,引发情感共鸣;拓展运用,模仿课文表达,推动思维创新。

[关键词]阅读教学;感知;欣赏;怡情;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6-0070-02

任何一篇优秀的文章都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都凝结着作者的匠心与情感,给人以美的感受与熏陶,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思想情感的健康发展。为此,教师应切实贯彻新课标理念,“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以期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笔者现结合《安塞腰鼓》的教学过程,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叙述线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板块针对第三学段的学生提出了“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要求,教师要将这一思想贯彻到自己的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初读去感知内容、理清线索,为深入细读奠定基础。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弥漫着情感、散发着魅力,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审美素养的宝贵资源。课堂上,作者的写作思路应让学生通过阅读去自主发现,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或通过教辅用书轻易获得。这是因为,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学生阅读、概括与归纳的过程,就是实实在在的学习过程,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语文学习的魅力。在《安塞腰鼓》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经历了初读感知的过程,理清了作者是按照“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这个写作思路来行文的,呈现出了“静→闹→静”的变化过程。其中,第二部分“腰鼓表演”写得最为精彩,是文章的重点。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理清层次并概括出每一层次的内容:“火烈的舞蹈场面—鼓声的巨大力量—元气淋漓的后生—变幻多彩的舞姿。”在理清课文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再理清重点部分的小层次,这一过程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理解、概括与分析的能力,达成了新课标所提出的阶段性教学目标。

二、含英咀华——欣赏课文语言,实施审美熏陶

《安塞腰鼓》融状物和抒情于一炉,作者运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天下第一鼓”的磅礴气势及震撼人心的力量。除了思想内容外,文本的语言特色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资源,是培养学生感悟与欣赏能力的一个载体。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徜徉于字里行间,品词析句、含英咀华。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理解”。基于这一思想,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品味文本语言时,要着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少一些被动与灌输,多一些自主与发现,少一些“自闭”与“孤赏”,多一些交流与碰撞。笔者在教学《安塞腰鼓》时,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传述线索之后,就引领他们穿行于语言的丛林之中,慢慢地品读、欣赏。学生都有一双慧眼,他们先后发现了文章在表达上存在着诸多美点:叠字、叠词及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的运用,精彩的动态描写,精悍、整齐的句式之美,反复抒情的情感积蓄,等等,无不再现着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与撼人心魄的力量。比如,“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句子反复出现,一唱三叹,从视觉感受到声音震撼,到舞蹈动作,再到心灵冲击,层层深入地展现了安塞腰鼓令人叹为观止的激情。通过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促进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与欣赏,实现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及审美素养的熏陶。

三、读中怡情——借助激情诵读,引发情感共鸣

诵读将缄默的文字变成了活泼的声音,并且赋予了有声语言以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韵律和可感的形象,且融入了读者的情感,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获得美的艺术体验,还有利于开发和训练右脑,能够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语感的发展。既然大声朗读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记忆力至关重要,那么,教师就要运用好教材中的资源,指导学生大声朗读。

《安塞腰鼓》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语言极富动态美、气势美、音乐美,如诗如画、铿锵悦耳,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安塞腰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讴歌与赞美,它所承载与传达的美的信息,激发着读者的想象,给读者以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启迪。这是一篇特别适合用于诵读训练的佳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促进学生的感知与感悟,以实现以声传情,读中怡情,激起学生对“天下第一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与热爱。

诵读这篇激情澎湃的文章,可以运用的方法很多。比如,第5自然段可以采取师生合作读的方式,教师读前两句和最后一句,而中间部分的排比句则由学生诵读。学生诵读也可安排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这样诵读的好处是能够使人感悟到腰鼓表演时奔放、活跃的动感及句子鲜明的层次感和音乐美,使读者获得美的享受。再如,第12~17自然段,也可以采用男生读、女生读、男女合读等方式进行激情诵读,借此表现安塞腰鼓的气壮山河之美,引发读者与听者的情感共鸣。

四、拓展运用——模仿课文表达,推动思维创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为此,教师要以阅读教材为蓝本,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的构思与表达技巧,并将说写训练有机地融入阅读课堂之中,或将读中学写的训练安排在学习课文之后,以期从模仿起步,引领学生步入善说会写的快车道,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创新。

学习完《安塞腰鼓》,笔者抓住第六自然段中运用排比手法的较为典型的句子“……一样,是……”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欣赏,然后要求学生也仿照这些句子,观察图画并展开想象,描写一下腰鼓表演时后生们精、气、神焕发的样子。在笔者的点拨与鼓励下,学生思维得以激活,语言之花在课堂上陆续绽放:“流云一样,是舞动的彩带。”“瀑布一样,是飘扬的衣衫。”“铁锤一样,是扬起的手臂。”“雷鸣一样,是壮士的呐喊。”……从学生写出的这些句子来看,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与表达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

完成上面的练习之后,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安塞腰鼓的认识,为它创作一句简洁、响亮的广告语,以扬其名。学生又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安塞腰鼓——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黄土高原的名片。”“激活你的想象,震撼你的心灵——好一个安塞腰鼓!”“安塞腰鼓震天地,磅礴力量撼人心。”“小小腰鼓腰间挂,气壮山河响天下;元气淋漓好后生,粗犷豪放好潇洒。”学生写出的广告词也让笔者叹为观止。

以上两项练习,笔者引导学生由理解句子内涵到依托句子仿写,再到独立创作广告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理念。

综上所述,学习经典之作,教师要紧扣文本科学地确定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运用有效策略优化教学流程,培养学生感知、理解与欣赏的能力,并借助不同形式的诵读帮助学生颐养性情、陶冶心灵,通过富有创意的表达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的“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感知欣赏创新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