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读中培养学生语感
2019-07-03施美丽
施美丽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基于语言自身所具有的相关特点,帮助学生完成对文章精美传神之处的找寻,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细节之处利用起来,借此引导学生完成对课文的赏析以及揣摩,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基于此背景,教师应引领学生在感受性品读中体味语感,在反复性品读中萌发语感,在体验性品读中积累语感。
[关键词]阅读教学;品读;语感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6-0061-02
语感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一种感觉,它是能够通过长时间的语言实践来培养的一种心理能力,能够将感性与理性统一起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语感培养,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扩展阅读,通过不断的积累来提升学生的语感。
一、在感受性品读中体味语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应当借助自身的体验来完成自己对于知识的构建。”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假使学生对某篇文章的了解较低,教师这时候就需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力充分利用起来,借此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尝试性的了解……在进行尝试性了解之后,如果学生对此拥有了一定的理解,学生就能够对自己有疑惑的地方有了基本的感知,然后教师就能够依据学生的疑惑点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解惑,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快感。”基于这个原因,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一定要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一定要避免先入为主的情况出现。教师应当对学生保持信任,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从自身的语感出发来完成和文本之间的多形式对话。学生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借助多种阅读和思维活动,自然就能获得语感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花钟》一课时,一位教师在教学之初就向学生揭示了课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质疑,然后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对问题做进一步的梳理,如“花钟到底是什么”“花钟名字的由来”“花钟的特点”等,之后再要求学生基于这些问题来完成全文阅读任务。在学生对于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这位教师适时地提高要求:“通过阅读,大家之前心中所存在的疑惑有没有打消?”此时,学生都积极地将自己内心所存在的疑惑和理解说了出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自身的阅读来完成对课文的领悟,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对课文的通读,另一方面还能帮助学生了解到丰富的语言信息。
二、在反复性品读中萌发语感
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年龄较小,自控能力比较薄弱,精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应当多方面、多角度地帮助学生完成阅读,以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阅读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对一篇文章进行反复品读,将自身的情感逐渐代入到课文阅读中,再加上教师的点拨,让学生熟读成诵的教学目标自然就能达成。
例如,在教学《陶校长的演讲》一课时,一位教师在课堂之初就引导学生对文章内陶校长的“四问”进行了多次朗读,借此帮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完成了对生字和生词的理解和学习。同时,这位教师还要求学生对演讲稿的特点进行分析,并要求学生对“每天四问”的价值进行总结,让学生意识到在学习的过程中反省和鞭策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提出了若干具有特点的问题,使学生明白了这篇课文的写作思路:(1)说出陶校长第一问的重要性。(2)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学习,大家能够发现的演讲特点有哪些?(3)大家可不可以对陶校长后面的几问进行意思上的总结?(4)在对文章进行阅读之后,大家能够从文章中学习到什么?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相对应的思考和解答,课文的背诵在思考中就水到渠成了。
三、在体验性品读中积累语感
我国的历史文化十分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选词炼句是亘古不变的写作传统。其实,我国古人在写文和读书时就对诵读与涵泳十分注重。古人常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力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存在着这样的语言,有的使用的是科学语言的表达方法,特点是生动精确;有的使用的是生活语言的表达方法,特点是明白简洁;有的使用的是文学语言的表达方法,特点是优美丰富。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学生在感知语言时理解仅仅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的现象,而要帮助学生对文字进行深入地理解与探究,帮助学生完成对课文深层次的阅读,即让学生对语言的内涵进行深层次地品味与探究,借此发现课文语言的内在规律,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语言所包含的情感有所感知,对课文语言的表达方式有所领悟。
例如,《爱如茉莉》这篇课文的文字其实是非常煽人泪下的,学生在阅读学习时,内心一定会生长出非常浓厚的情感意识。尤其是下面这一段话的描写:“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进了我们的心中。”其实,在字典里面“钻”所能够表达的表面意思大多都是“进入,穿过”。可是在作者笔下,为何茉莉的香气能够悄悄地钻进人们的内心呢?对于课文中这种含蓄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師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品味和仔细地揣摩。其实,我国的汉字语言所能够表达出的韵味都是十分深厚的,作者利用“钻”字其实已经将文章的意境描写得非常适宜。学生在对文章进行进一步探索之后就能够明白,如果将“钻”单纯地应用到现实表达中是行不通的,因为幽香是不能直接钻入人的心间的,打动学生内心的,其实是爸妈对我们无私的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引导学生使用“飘”来完成对于“钻”的替代,借助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钻”字的使用其实表达的是作者对父母纯洁的爱的牢记,但是“飘”这个字代表的仅仅是花香。教师在此时还应当适时地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加以述说,将其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从而在生活经验与文本含义间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当学生将“钻”这个字的深层次内涵挖掘出来之后,教师就可以适时地告诉学生,这样的使用方法便是作者对于词的活用。教师此时还可以提及课文里面“我见从妈妈口中掏不出什么秘密”的“掏”,以及“我赶忙把‘这也叫爱这句话咽了回去”的“咽”,借此帮助学生感悟到我国语言文字的精妙。
基于这个原因,教师在对精彩词语进行教学时,不应当仅仅让学生学习字典里面的解释,使语言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还要引导学生与课文语境相结合,借助对课文的思考和体悟来完成对字词意思的理解。课文的浓缩往往来自于其含蓄的语言,它包含着课文的精华,教师可以借助对这些语言的鉴赏,帮助学生构建起更加成熟的思想。
总的来说,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阅读,搭建起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桥梁,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程和平.层层品读,培养语感[J].语文天地.2017(11).
[2] 林子跃.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8(9).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