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阅读教学策略浅探
2019-07-03李英
李英
[摘 要]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阅读的范围,更要关注学生阅读的深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真阅读,让学生领略文本的精彩;要采取可视化策略,构建学生灵动的阅读空间;重体验,深化学生的个性化感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教学;可视化;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6-0023-02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汲取丰富的营养,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各项素质的全面提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阅读教学,不仅要把精力放在课堂上,而且也要重视课外的阅读。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保证阅读的质量,而且也要注意学生读书形式的多样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真阅读,领略精彩的文本天地
(一)阅读要选择适合的读本
书本的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面对一本厚厚的书,不同的人阅读会产生不同的感悟,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阅读也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对儿童的阅读,选什么样的书一直是令家长和教师非常纠结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起步阶段读什么书至关重要。选择不当会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以及阅读的基本规律,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让他们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得到快乐,在成长旅途中用书本去开拓他们的生活,让阅读像呼吸一般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書本的世界有多大,童年的生活就有多宽广。
(二)阅读要摒弃功利之心
儿童阅读存在着功利化现象。有些学生把“作文选”当作最重要的读物去读。这样的阅读不是为了知识,而是为了考试或者其他某种功利目的,扭曲了阅读的功能。真实的阅读要求学生在文字的世界里寻找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心灵的碰撞,这是阅读对成长的一种指引。因此,在阅读中我们要保护好学生的精神童年。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有自我的存在,把自己当作书中的一个人物。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只有自己走进故事,在故事情节中产生共鸣,书中的世界才会成为自己童年的一个部分。我们要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爱读书的人,因为整本的书更具有故事性,情节完整。只有置身于文本之内,把原本波澜不惊的常态变得更具有故事性,用阅读改变他们的生活,寻找到童年的趣味,学生才能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读书的魅力。
二、可视化,构建灵动的阅读空间
在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满足学生的阅读心理需求。教师要根据学生阅读的整体情况,提供给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同时对不同的年级要明确读什么、读多少、读到什么程度的要求。只有做到有明确的目标,将课标的要求转变成实际的教学行动,整体设计,有序实施,才能让阅读真正发生。
(一)建立阅读卡
为了让学生的阅读有序进行,教师可建立阅读卡,借助阅读卡的有效记录,助推学生阅读。阅读卡对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进行统计,并定时汇总。这样,以量化的方式对阅读进行计时,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使每个学生都有清晰的感受;同时再通过定期评估,让学生深刻地领会到阅读时间与阅读成果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阅读单
阅读单能把看不见的阅读过程,通过书面的形式完整地展现出来。在阅读单上,学生可以设计一个阅读表格或阅读台阶,看看谁读得最多,评出阅读之星,使阅读的全过程可视化,更方便直观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三)绘制导览图
阅读导览图,能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用图表的形式列出书中人物的关系和言行特征,帮助学生记录分析人物的性格,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这样就能使人物形象不再模糊,让故事变得立体鲜明。
三、重体验,深化个性化感悟
体验式学习提倡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和经历来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和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体验式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展开阅读体验,使他们都有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体验式阅读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中的事或人有所了解,唤醒学生真实的体验和情绪,这也是体验式阅读的价值核心。另外,体验式阅读能让学生在对往事的联想和文本情节的想象中获得丰富的感官刺激,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那怎样开展体验式阅读教学呢?
(一)情境体验
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课文,使用不同的方法,创设不同的情境,巧妙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情境体验教学,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建立与文本形象之间的联系,让抽象的文本和立体的文学形象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形成良好的心理体验,对文本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如,在《荷叶圆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课件创设情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体验荷塘的美,并用图画重现情景。学生通过欣赏荷塘的风景,感受教师用语言创设的优美环境,闭上眼睛想象躺在摇篮里的小露珠的形象和小露珠从荷叶上滚下来的样子,使静态的画面变成动态的影像。这样的想象,使学生深深地沉浸在对美的欣赏中,真正实现情与景的交融。
(二)表演体验
小学生活泼好动,有很强的表演欲。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组织学生在表演中理解感悟课文的内容。根据不同角色的特点,既可以集体表演,也可以分角色演出。学生对没有经历过的人和事总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对表演产生高涨的热情。如果教师能不断地鼓励与表扬他们,再耐心地给予适当指点,就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如,在教学《要下雨了》一课时,为了更好地融入故事的情境中,教师设计了不同的小动物的头饰,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朗读和表演。不管是观看表演的学生还是朗读者,都能快速地体会到下雨前各种小动物的不同表现。
(三)实践体验
小学生的天性是勤学好动,并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的活动,让他们体验课文的意思,把生活的真实感受融入文本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个性理解、感悟。例如,在《乌鸦喝水》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我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把一颗颗小石子丢进装了半瓶水的小口瓶中,让学生观察水面高度的变化。通过实验,学生看清了水慢慢升高的过程,真正理解了乌鸦能喝到水的原因。
阅读教学重在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儿童阶段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如果学生能够养成独立的阅读习惯,就会使其终身受益。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整体性地指导学生阅读训练,多维度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尽力打开他们思维的空间,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田敏.探究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J].课外语文,2017(01).
[3] 钟桂芳.让课外阅读走向“可视化”[J].江苏教育,2015(37) .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