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商民主: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回应

2019-07-03李淇王建文

关键词:共建共治共享协商民主社区治理

李淇 王建文

摘 要:随着社会和政治的发展,社区治理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给社区治理带来了利益诉求多元、参与程度不一、治理力量分散的挑战。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政治形式、治理手段、政治资源、沟通手段有效给予了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回应。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现实手段、方法策略是实现社区的良治和善治,构建协商民主与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社区治理;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协商民主;共建共治共享

中图分类号:D669.3;C9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9)02-0011-0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politics, the main body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presents a diversified tre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has brought challenges to community governance, such as diversity of interests, particip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s a form of democratic politics, means of governance, political resources and means of communication, effectively gives diversified responses to community governance subjects.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onstruct a diversified body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community governance by constructing a co-construction and governance-sharing governance model,realistic means and strategy, so as to achieve good governance of the community.

Key words:Community governance;Diversification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subjects;Deliberative democracy;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一、社区治理:治理主体多元化的现实与困境

(一)社区治理与社区治理主体

一般认为,社区治理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政府与社区组织、社区公民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活动”[1]从这个概念出发,可以看出社区治理的对象是社区公共事物;社区治理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服务活动;社区治理的主体包含社区范围内的政府、组织、公民等。这一定义道出了社区治理的诸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区治理实践经验的日益丰富,社区治理主体逐渐呈现出“一核多元”的模式,“该模式经常被概括成“一加三加 N”。“一”代表社区综合党委,起着领导核心作用。“三”是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N”是指社会组织和驻区单位,作为多元力量参与到社区的管理服务。”[2]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当下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特征这一模式是深圳社区治理实践的经验,据笔者观察现在这一模式呈现出扩散化的趋势,因此本文在社区治理多元化的趋势中认可和采用这一模式,具体可以参看:吴熳思:深圳社区“一核多元”治理模式的实践功能研究(2017);陈家喜、林电锋:城市社区协商治理模式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反思——深圳南山区“一核多元”社区治理创新观察(2015);刘敏、王芳: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模式考察(2014)等。。

(二)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现实与困境

当下社区治理主体呈现主体多元化的特征,这一特征带来了如下影响:其一,利益诉求多元。一个主体有一个主体的利益诉求,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带来了利益诉求多元,不同的利益诉求导致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众口难调”的现象。其二,参与程度不一。不同的社区主体由于政治参与热情不一、政治参与能力不一、政治参与资源不一等因素导致了各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程度不一,從而导致“在参与行动中缺乏协调性,在资源投放上缺乏整合性,导致在参与成效上未能形成合理”进而呈现总体分散状态[3]。其三,治理力量分散。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代表着多元利益诉求、多元参与程度,这就使得治理力量必然分散,难以在社区治理中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二、协商民主: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治理手段

(一)协商民主与社区治理

西方学者对协商民主的内涵有各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观点认为,协商民主是一种决策方式;第二种观点侧重于观念形态;第三种观点认为,协商民主是一种政府形式或团体组织形式;第四种看法认为协商民主是一种民主治理形式[4]。本文认为,协商民主是一种民主治理形式,认为“协商民主可以被界定为这样一种治理形式——自由而平等的公民(或其代表),通过相互陈述理由来证明决策的正当性,而这些理由必须是相互之间可以理解并接受的,协商的目标是做出决策。这些决策当前对所有公民都具有约束力,但它同时又是开放的,随时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5]通过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进行协商民主的主要主体是公民,在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的背景下,社区中的所有居民都可以参与到社区治理,并且也鼓励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之中;协商民主的途径是相互陈述理由即沟通协商,在沟通和协商中充分表达个人意志;协商民主的目标是做出决策即达至统一的共识,实现社区所有主体在思想和行动上均保持统一;协商民主的特点是开放性、约束性,开放性是指在社区治理中,所有公共事物的治理都可以向公众开放,支持引导各主体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之中,为社区治理进言献策、出谋划策,约束性是指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的治理手段,最终还是要发挥其治理功能,而治理就带有约束性,通过协商民主手段达至统一决策需要所有治理主体保持一致性,在言行上以统一的决策结果作为约束准则。

(二)协商民主与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治理形式,这一治理形式暗含了参与主体具有广泛性的特点。通过协商民主这一治理形式,可以有效解决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问题。协商民主对社区治理多元化的回应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其一,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形式充分体现了政治的民主性,民主“是在主权在民原则指引下按照多数人的意志进行公共决定的社会活动机制”[6],而协商民主“则是民主活动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无论选人还是决策,协商都是现代民主的重要体现”,现代民主都要求多数人参与政治,政治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实现治理。协商民主使得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有机会参与社区治理,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最末梢环节,也是最关乎个人利益的环节,从而有效实现社区自己人选好自己的当家人、自己人治理好自己的事,在实行协商民主的过程中既实现了广泛的政治参与,体现了协商民主的民主性,又使得社区的诸事得到充分解决,实现了社区治理;其二,协商民主作为治理的一种手段,给予了社区治理多元主体一个表达自己意愿、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这些方式和途径通过协商民主本身具有的多种制度形式来实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包括诸多内容、层次、领域的制度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协商民主制度体系”[7],而这些制度体系给予了社区治理中多元主体行使自己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自己解决自己社区问题,共同建设社区有效的制度平台。制度具有稳定性、约束性,通过协商民主这一有效的制度保障来保障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能够切实地参与社区治理,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能够切实感受到自己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其三,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政治资源,给予了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资源,有效避免了因参与资源不足而导致的表达利益不充分等情况。作为一种政治资源,协商民主一方面可以将党的领导优势发挥到极致,因为协商民主是党领导下的民主,通过党的领导将涉及到社区治理的各政治资源有机统合,比如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社区党组织建设可以有效提升社区两委的战斗力,使得社区协商民主能够更有序展开;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人民当家做主这一优越性,通过协商民主让各主体参与进来,将各主体力量有机凝聚起来,让社区自己人解决自己人的事,调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积极性、主动性;其四,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沟通手段,有利于培养各社区治理主体共同体意识,在沟通互动过程中增进彼此了解,从而有效破除因沟通了解不够带来的种种问题,进而培育了各参与主体的公民意识从而有利于社区的和谐稳定与发展。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城市社区逐渐演变成一个原子化的陌生人社会,协商民主让社区中的人能够集聚起来,围绕着社区的诸事进行沟通交流,一方面可以增进各主体的相互认识,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从而使各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得以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各主体间相互沟通使问题能够在沟通中得到进一步了解,进而实现在沟通中解决问题。

三、共建共治共享:构建协商民主与社区治理多元化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8];国务院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社区治理。”[9]由此可见,要想实现社区治理科学化、民主化、现代化需要通过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而这个格局正是推进落实完善基层协商民主的有效途径,进而有效地回应了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现实与困境。

共建共治共享既是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的有效途径,就是说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这一途径使基层协商民主的政策和协商民主的基本精神得以落实,也是贯彻落实基层协商民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构建这一治理格局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自主性、积极性,从而有效构建和谐社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共建共治共享这一有效途径可以用下图示意。

上图中左边表示实行协商民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前的社区,各个治理主体是相对分散的,代表着各自的利益诉求,没有形成合力,处于一种相对无序的状态;右边表示通过实行协商民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后的社区,党组织在社区中起着核心作用,其他主体在党的领导下彼此联系,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有序的共同体。

共建是指共同建设,社区是一个共同体,要想社区的治理呈现良治和善治的局面需要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共同出力、共同建设。共同建设过程中需要居民群众摆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多多参与到社区公共生活之中,需要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摆脱有事包干、代办的心态,让其他主体积极参与,需要各个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志愿性、服务性、非营利性的一面,总之就是需要各治理主体摆脱一己偏私,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也照顾到其他主体的合理利益;共治是指共同治理,社区的多元治理主体大多都是本社区的居民,实现共治一方面需要社区党组织明确自身的服务性质,社区居委会深刻认识到自身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而非一级政府机构,破除“官本位”思想,积极欢迎各主体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另一方面需要社区其他主体树立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意识,切实参与到社区治理、社区协商中,为社区治理、社区协商贡献自己的力量;共享是指治理成果共同享受,实现了良治和善治有利于社区各主体共同过良善的生活,真正实现了治理成果各治理主体共同享受。

通过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落实社区协商民主需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其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关于协商民主、社区治理的思想。通过思想理论武装头脑的形式让各主体在思想上、理论上、行动指南上保持高度一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活的灵魂,学懂、弄通、做实这一思想可以让社区协商民主有效落实;其二,充分发挥各治理主体的公共理性、公民意识。随着社会和政治发展,公民的主体意识不断得到培育,公共理性不断得到弘扬。公民意识、公共理性要求公民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形成主体意识,对公共事务保持高度热情,积极参与公共事物的治理,为公共事务进言献策,这样,多元主体自觉参与到社区治理,自觉实行社区协商民主,从而有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其三,充分發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领导作用,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社区协商民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党的领导使协商民主得以有序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党的领导,在社区协商民主实践过程中自然离不开党的领导。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是要凝聚各方共识,在凝聚过程中如果没有核心,缺乏引导,很容易处于无序状态或由不怀好心者操控的局面,通过党的领导让秩序得到保障,政策得以落实。

四、结论

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既是社会发展、社区发展的产物,也是继续推进社会发展、社区发展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通过协商民主这个治理形式、民主手段、政治资源、制度设计有利于解决这一困境,解决这一困境是通过在社区治理中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而实现。在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下形成一个核心即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一个平台即协商民主构建出来的协商平台、一个原则即最科学化、民主化、现代化的解决好社区治理问题、一个目的即实现社区的善治与社区群众的生活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魏娜.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发展演变与制度创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135-140.

[2] 吴熳思.深圳社区“一核多元”治理模式的实践功能研究[D].深圳:深圳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15-16.

[3] 胡小君.从分散治理到协同治理: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及其关系构建[J].江汉论坛,2016(4):41-48.

[4] 范会勋.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问题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4:6-7.

[5] 埃米·古特曼,尼斯·汤普森. 审议民主意味着什么[C]//谈火生.审议民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7.

[6] 李良栋.论民主的内涵与外延[J].政治学研究,2016(6):2-14.

[7] 肖立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制度体系及价值[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7):15-18.

[8]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9.

[9] 国务院研究室编写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4.

[责任编辑:范 君]

猜你喜欢

共建共治共享协商民主社区治理
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
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新时期乡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协商民主问题探究
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
试析社区治理中提高居民参与度的台湾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