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信息课自主探究学习的应用研究

2019-07-03莫苑

教育界·下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应用研究

莫苑

【摘要】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改的显著特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我们课改研究的主攻方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文章基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有关教学内容,提出了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探究的能力。同时,结合实例设计了一种基于自主式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对自主式探究学习在小学信息课中的应用做了有效尝试。

【关键词】小学信息;自主探究;应用研究

自主探究式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自主探究式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素质。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让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学生成为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为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以及评价,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及自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要求学生首先要能学,接下来想学,然后会学,最终是坚持学。探究性学习即从学科和现实中确定主题,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調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对象是6—12的儿童,他们的思维形式是以鲜明的形象性和具体特征思维为主,他们最感兴趣的是玩游戏、看动画片、唱歌、表演等,并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而信息技术课本身内容的丰富多彩性,为教师在课堂上实施自主探究法教学提供了舞台。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值得每位相关教育工作者去尝试。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观念。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且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形成。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实现从传统教育中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指导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教是为了不教。如此,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教师也要教育和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教学和课程是开放性、互动性、交互性、对话性的,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而且还具有探索知识、创造知识的意义。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不能满足于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可能是什么,这样才能去创造一个可能的世界。在学习中,学生要主动选择和探究,要增强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建立科学、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为学生畅所欲言搭建良好的平台。

二、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材中,大部分的内容比较抽象,对于才接触计算机的小学生来说过于枯燥,如果不创设合理、有趣的情境,小学生一旦走神就会忘记之前的内容。相反的,合理地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属于情境记忆的范畴,不容易遗忘。例如在《认识计算机》的教学中,我就创设了如下的情境。1.师:经过了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计算机是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其实只要大家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今天老师先来考一考同学们:你们都在哪里见过它?能说说看它的外形么?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计算机

(出示课题:认识计算机)

师:按照同学们的描述,我们可以把计算机分成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和掌上计算机三类。

目前,我们见到的大多数都是台式机,我们也只能看到它的外观 ,它的机箱里面到底蕴藏着哪些奥秘?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那么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拆开机箱,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学生自主打开机箱,教师可在一旁指导)

再如《我的电脑窗口》的教学:

师:请问同学们观察过自己家里的衣服是怎么放置的吗?是随便放的吗?

生1:每人都有一个衣柜,冬天的衣服放在一起,夏天的衣服放在一起。

师:很好,那么我们的电脑其实就像我们家的衣柜,里面的东西也要按一定的规律放好。那么我们大家看到桌面上,有个“衣柜”的文件夹,同学们打开它,自己动脑筋想一想里面有几种不同的“衣服”,然后把“衣服”分门别类地装在文件夹1、2、3、4里面。

学生操作。

2.师:同学们都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啊?

学:《喜羊羊与灰太狼》《网球王子》《葫芦娃》……

师:那么老师在上课之前放一首《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给大家听,还给大家看歌词,会的同学可以一起唱,好不好?

学生欢呼。

播放音乐,PPT展示错误的歌词顺序。当学生唱了几句之后就会发现,歌词是不对的。

学生质疑:老师歌词不对,你把顺序弄错了。

师:哦,对不起同学们,老师不小心弄错了。那么同学们愿不愿意帮着老师一起改正啊?

学生回答:愿意。

师:现在大家的桌面上都有这个错误的歌词,看谁能够先排出正确的顺序。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充分体现信息的趣味性,创造出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让信息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饱满。

三、设置疑问,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新知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烈,在教学中设置一定的疑问,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探索的欲望,从而更加配合老师的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反,如果刚开始就没有把握住学生的心,教学将会是零散的,缺乏中心。此过程中,学生就有可能脱离课堂,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例如在《美化文章》的教学中我就设置了如下的疑问:

展示两篇内容相同的Word文档,其中一篇文章中有闪闪的十字星,让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篇?(学生回答:有星星的。)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学过在文章中插入图片了,那么这个十字星的图形在哪呢?它又是怎么出现在我们的文章中的呢?这个需要大家自己想办法去完成它,老师想要看看我们谁表现得最好,动作最快。(学生操作)

再如在课程《申请电子邮箱》中我的疑问是这样设置的:

师:(1)从古至今,人们传递信件的方式有哪些?这些传递方式有哪些特点?(突出现代工具为人们传递信息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等优点)

(2)电子邮件与其他传递方式相比有什么优点?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问题的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回忆。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印象会比较深刻。第一个问题引入了课题,第二个问题的提出,为下面之所以要申请电子邮箱做好了铺垫,使一切的进行成了理所当然。学生会感觉自己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在课堂上学习枯燥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设置一些疑问,然后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和提出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在困惑后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促使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教学,这时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来完成教学过程。

四、观察操作,形成自主探究的深刻体验

现在的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但是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将不会取得想要的结果,他们往往需要有个依托,这样也有利于他们自信心的培养。笔者这里所谓的依托就是让学生先观察后操作,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在《申请电子邮箱》的教学中,笔者就是运用了这一原理。具体如下:

师:(1)从古至今,人们传递信件的方式有哪些?这些传递方式有哪些特点?(突出现代工具为人们传递信息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等优点)

(2)电子邮件与其他传递方式相比有什么优点?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师:下面老师将给自己申请一个电子邮箱,希望大家认真观察,然后大家每人给自己申请一个邮箱。里面都会有一封系统发给你的电子邮件,大家要想办法看看里面的内容,然后告诉老师。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和周围同学探讨一下。(使用屏幕录制软件,录制教师申请邮箱的全过程,命名为“示范”然后发送到每一台学生机的桌面上)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师:老师的任务已经完成了,现在就要轮到同学们大显身手了。如果有同学还是不熟悉的话,可以打开桌面上的“示范”,那里有老师申请的全过程。

学生操作申请邮箱

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电子邮件。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先观察可以锻炼学生的眼力,锻炼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然而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加活动,让学生拥有主动权,使学生得到自主探究、主动发展的机会。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操作充分感知和建立表象,从而使学生对自主探究形成深刻的体验。

五、学教结合,形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合力

教学顾名思义是“教”与“学”,二者缺一不可。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如果让他们静静地看着老师做,往往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这种情况下,教师角色将发生变化,一方面要放手,另一方面还要加以指导。

教师出示一份课程表

师:同学们想把课程表做得这么漂亮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用Word来做一张课程表。

出示课题《第5课 制作课程表》

将书本上第27页的课程表呈现在大屏幕上。

师:下面同学们的任务就是完成这个课程表。让我们大家按照书本上的12345的顺序来,同学们自己看书本的28页完成第一个和第二个任务——插入表格以及合并单元格。

学生操作。

师:第三个任务添加斜线有一定的难度,同桌的同学可以一起看书讨论,然后自己去尝试。记住自己的方法,完成以后老师会请做得好的同学给大家讲一讲要注意的方面。

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又要让学生学会读书、思考、讨论、合作、实践、归纳,还要允许学生质疑,同时,教师还要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分类指导,及时进行点拨,耐心细致引导,从而真正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形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合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由于受小学生知识基础限制,所选课题与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课题有所不同。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形成一种以學生为主体,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的教学观念,真正形成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陆杰.小学信息技术课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J].才智,2007(07).

[2]王虹丽.浅议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自主探究”[J].科学大众,2008(05).

[3]谢寒.如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05).

[4]侯念才.也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理论),2008(S1).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应用研究
借助自主探究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