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错题:学生发展的铺路石

2019-07-03陆国军

教育界·下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错题小学数学学生

陆国军

【摘要】错误一词,很多人并不陌生,它一直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之路有多长,错误就有多远。所以,在学生出现错题时,教师无须紧张和回避,这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只要教师合理地利用错误,就可以将它变成鲜活的教学资源,深化学生的理解,提升他们的数学思考力,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题;学生

皮亚杰说:“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不可少的。”错误是认知能力最真实的反映,是人们进行知识探索不可回避的一种现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错误的发生,没有错误的课堂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完美的。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很多老师谈错“色”变,对学生缺乏足够的耐心,轻则轻描淡写地说一句以后不要粗心了,重则批评、责骂,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信心。其实,出现错误并不可怕,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出错因,让学生在析错、改错中,掌握知识的本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运用错题,掌握知识本质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被知识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无法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因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浮于表面,所以在做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在学生出现这类错误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对学生解析知识的本质,使他们避免在后续的学习中出现类似的错误。

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题目:“一个等腰三角形,相邻两边的长为4厘米和8厘米,它的周长可能是多少厘米?”出示题目后,学生们很快投入解答中。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很多学生算出了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4+4+8=16(厘米),另一种结果是8+8+4=20(厘米)。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没有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将两种算法同时摆到了展台上,向学生询问:“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应该符合什么条件?”学生们自然可以回答出判定的标准,然后教师趁势问,第一种算法可以围成三角形吗?4+4=8,显然是不能围成的,这一种算法是不对的。

上述案例,教师面对学生的错题,没有直接完成讲解,而是巧妙地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掌握知识的本质特征,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这比直接告知效果好得多。

二、运用错误,促进学生理解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是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学生们由于空间观念薄弱,在面对相关的题目时,常常不能抓住题目的重点,陷入困顿的思维境地中。因此,当学生出现这类错题时,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问题,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将错因暴露在学生们的面前,实现辨伪存真。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教师出示了这样的题目:将一个棱长5厘米的正方体,粘到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上面,这时它们的表面积是多少呢?学生们看到这样的题目,认为很简单,先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5×5×6=150(平方厘米),再算出大正方体的表面积,6×6×6=216(平方厘米),然后相加:150+216=366(平方厘米)。这样的错误在班级中普遍存在,教师引导学生拿出大小不同的正方体,然后摆一摆,看有什么发现。通过动手拼,学生们发现两个正方体接触的部分不计入表面积总和,应该减去这两个面的面积,正确的结果是,366-5×5×2=316(平方厘米)。

上述案例,教师对于学生因空间观念缺失导致的错误,没有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拿出学具,动手拼一拼,在拼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错误,重新探寻出了正确的计算方法。

三、运用错题,发散学生思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这是难免的。有时学生出现的错误却含有创新的成分,面对这样鲜活的教学资源,如果教师搁置一旁,进行冷处理,未免显得可惜。教师应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放大错误中的可取之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发散他们的思维,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应用题时,教师设计了这样问题:2辆卡车3小时运货120吨,照这样计算,6辆卡车9小时可以运货多少吨?这样的题目,很多学生运用归一的方法进行了解答:120÷2÷3=20(吨),20×6×9=1080(吨)。正当老师准备下一题时,有学生说,还有其他的算法:(6÷2)×120×9=5040(吨)。从结果上判定,这样算必定是错的。但从学生的解题过程上来看,他的算法又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样算的理由,(6÷2)×120算的是6台机器3小时运货的吨数,说到这,那个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更正:(6÷2)×120×(9÷3)=1080(吨)。

上述案例,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没有一味地指出错误,而是让学生进行表达,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错误,进一步发散他们的思维。

总之,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错误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因为错误是他们成长的铺路石。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时,要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引导学生剖析错误的根源,让学生在“自我否定”中活跃思维,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勇攀数学知识的高峰。

【参考文献】

[1]李克宝,李连娟.浅谈错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华少年,2019(01):72.

[2]冯雷.小学数学错题本的建立方法与使用策略[J].教育观察,2018,7(24):125-126.

猜你喜欢

错题小学数学学生
笑笑的错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