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体育教研活动的 组织与实施策略
2019-07-03李健
摘 要:通过新时代教研活动定位和区域内“教研与培训”活动整体推进的“教研训”一体的实践经验,梳理、提炼了以“課例”为载体的教研与培训的过程,明确了:(1)新时代体育“教研与培训”活动设计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设计及过程监控”完整的体系。(2)新时代核心素养背景下教研与培训,需要构建学习与实践共同体文化。(3)网络教研与培训的组织与实施保障服务体系需要完善。
关键词:教研活动;组织与实施;课例研究;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5-0050-04
一、新时代体育教研活动定位
自20世纪50年代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制度正式确立以来,在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研组”已经发展为中国独特的教研制度和教研体系,具有专业性、行政性、不可替代性,新时代对教研活动要求有更丰富的内涵。
(一)时代要求以“立德树人”为引领的教研活动
1.“立德树人”是引领教研活动的精髓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有着特定的内涵和时代意义。就学科而言,体育教研活动应围绕学科育人目标,树立明确学科育人价值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在教研活动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构建和完善体育学科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教育管理体系、教学评价体系,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学与教”的发展体系,促进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2.人工智能时代,需要整体推进的教研活动
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培养质量、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2016年9月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构和综合表现,即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以及18个要点,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培育,需要在学科中落实。作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基于学科的性质和学科核心素养,新时代体育教研活动应以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全面发展,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生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为基本点,构建和设计多元的、系统的、开放的、整体推进的体育教研活动。
(二)新时代体育教研活动定位——“教研与培训”整体推进
新时代,面对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教师研修培训如何转型升级,教师智能与人工智能区别是什么,教师的价值是什么,教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技能,什么样的能力与素养,面对“健康第一”、终身学习的要求,以及培养学生必备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体育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是开展教研和研修活动需要思考的问题。从宏观的角度,新时代的教研活动应把“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放在首位,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从中观的角度,从体育学科教育教学发展的角度,理解体育课程目标,通过教研活动,使教师研究学科课程和教学本质,并组织教师研究学科及学科教学中各要素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微观的角度,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教研活动共同解决当前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促进学生、教师自身发展和学校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求,“教研与培训”整体推进应该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新时代体育“教研与培训”活动设计
教研与培训是一种学习、研究与培训活动,而研究和培训活动的设计应有一定的规范,有教研与培训主题、有明确的教研与培训目标、有清晰步骤、有活动过程和效果的监控,并以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解决为目标,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计划、明确工作流程和过程监控的措施,以及教研与培训活动效果及反馈,它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体系。体育教研与培训活动设计一般遵循以下原则:前瞻性与引领性、科学性与可行性、实效性与针对性、发展性与创新性。体育教研与培训活动设计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设计及过程监控),包括前期调研、过程监控、研修成效、反思提炼及凝练成果,可分解为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确定活动对象、定位活动主题、确立活动目标、确定活动内容模块及设计活动流程、选择活动方式、监控活动过程的方法,确定教研与培训的评价策略与活动反思策略(总结、反馈),以及活动时间安排及活动地点的选择等,为后续教研训的活动提供经验。本文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主题式教研与培训活动经验为基础,总结、归纳、提炼其方式,供老师们参考。
(一)教研与培训活动前期调研
前期调研是教研与培训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可采用访谈、问卷、实践考察调研等进行前期资料和信息的收集。
(二)确定教学研究与培训活动主题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设计“基于教师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课例研究为主题的教学研究与培训活动”,以提升高中体育教师的课程理解能力、模块教学指导能力、学生研究能力、教师自主发展能力为核心,促进高中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适应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品德、锻炼习惯和体育学习能力。
(三)制定教学研究与培训主题活动目标
“基于教师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课例研究”定位在:修炼高中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师德修养,提升教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解力和模块教学指导能力,以及基于学法的学生体育学习研究及指导能力。具体目标:
【目标1】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在提升教师自身道德修养的基础上,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体育品质。
【目标2】基于新一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变化,深度理解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涵,在学习《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础上,以课例为载体,进行体育教学模块实施、教学实践指导、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研究,提升教与学效果。
【目标3】高中体育教师掌握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素养。
【目标4】通过“课例研究”过程,提升高中体育教师模块教学实施、学生学习指导能力,并促进教师自身发展,促进学生发展。
(四)构建教研与培训活动内容模块
基于教师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课例”教学研究与培训内容模块见图1。
(五)选择教研与培训活动方式
在“互联网+”时代,教研训的活动形式也将采用基于问题解决的主题式、混合式、自主式、区域内联合等模式,满足教师、学校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1.教研与培训活动方式并用
基于教师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课例”教学研究与培训主题,在研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深度解析问题,采用分组讨论与分享、课例观摩反思等方式,每次研讨、分享、反思留有记录和分析,并通过研讨进一步聚焦问题、挖掘问题的本质,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并实施改进策略,最后形成研究成果。
2.网络交流内容及提交作业
根据阶段活动任务的不同,采用小组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网络交流、互动、研讨,最后提交网络作业。
三、新时代体育教研与培训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课例研究”是教师通过“课例”研究过程,使教师带着明确的目的,按照一定的步骤参加讨论和分享,共同解决问题,它既是一种教学研究和校本研修方式,又是教师同伴互助、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培训手段。基于教学研究与培训需求,以教研组为单位,区域整体推进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教研与培训活动,形成教学研究体系、教研活动体系和培训学习体系,构建实践学习共同体,使体育教师的学习可持续、可发展、有成就。这种以区域整体推进、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研修培训方式,通过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过程监控、成果实时分享为核心,在专家专业引领(学科专家、特级教师指导)下,以网络平台、“微信”平台的支持服务体系为保障,使区域内的教师共享优质资源,共同解决问题,共促专业提升。以“基于教师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课例研究活动”为例构建的教研训活动体系见图2。
基于“课例”研究的教学研究与培训组织与实施:
(一)教研活动对象
分布在区域内九所高中的40位高中体育教师。
(二)教研活动时间及地点
基于教研与培训活动要解决的问题及内容,采用连续九个月的教学研究与培训实施,每周一次,每次为区域内的一所学校。
(三)基于主题的教研与培训活动方式及过程监控
1.理论学习基础上,关注学生体育品德和学习能力培养
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研究过程中修炼师德;理解体育品德的内涵,关注和提炼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教育案例。
A.专家解读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B.与身边的师德标兵座谈交流(市级师德标兵——体育教师榜样)。
C.学习体会与感受交流。
2.以教研组为单位,聚焦教学研究的问题
理解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涵,基于“课例”和学校实际,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教学实践,关注新课程理念下教与学的问题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A.以课例为载体(第一轮),通过学习交流聚焦共同关注的问题。
B.基于“课例”共同备课(第二轮),学科专家及特级教师指导。
3.以研究课观摩为载体,进一步聚焦问题
在学习《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础上,以课例为载体进行体育教学实施,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研究课观摩、展示,进一步基于“课例”聚焦问题。
A.以课例为载体(第三轮),根据不同小组的问题分别进行现场观摩与交流(课程理解、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研究等)。
B.基于现场观摩记录和分析,进一步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课程理解、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研究等),学科专家及特级教师指导。
4.基于聚焦的问题深度研究
帮助高中体育教师掌握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素养。通过“课例”研究过程,提升高中体育教师模块教学设计能力、实施学生学习指导能力,并促进教师自身发展,促进学生发展,促进课程发展。
A.学科专家、特级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小组构建。
B.学科专家及特级教师指导下,小组分享所关注不同问题的思考和研究解决问题思路,基于研究思考和课例的问题解决路径。
5.研究小组分工协作,形成集体研究过程的成果
(四)教研与培训成果分享
教研活动过程监控,每次研修活动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研究任务,与总目标一致。参与教研活动的老师通过9个月的教研与培训活动,提高了研究意识、研究视角、研究能力,形成了集体的研究成果。
四、新时代体育教研与培训活动思考
通过“基于教师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课例研究”教研训的学习共同体、实践共同体、研究共同体的研修过程,在后续的教研活动中,教师的课程意识、模块课程的开发能力、学生的研究能力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意识不断增强。
(一)新时代核心素養背景下教研与培训实践共同体文化的构建
“学习是一个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复杂系统,一种合作的实践活动。学习者处于含有真实学习任务的共同体学习环境中,在工具、资源、其他学习者或教师的支持或直接教导下,借助反思去积极探求解决这些真实的任务。”(郑葳,2007)
1.做好顶层设计,精准定位一线体育教师的需求,找准教学研究的关键点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研与培训活动,需做好顶层设计,精准定位一线体育教师的需求,找准教学研究的关键点。基于区域特点,学校教研组构建学习共同体、实践共同体、研究共同体,整体推进教学研究和培训实践活动,发挥团队每位成员的存在感、参与感、积极性,使其在活动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挥自己的潜能,共同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通过教研和培训活动,提升体育教师的研究自信、专业发展。
2.通过学习共同体研究,提升教师学习能力
教师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将是一种基于生态文化的学习共同体模式,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将学习者置于真实的学习情境和社会关系结构中,使个体学习与群体学习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有利资源,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即主体性的发展为目的的文化生态的学习环境。区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以及在共同价值文化基础上的教研组文化的构建是教研和培训活动应该关注的问题,在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中,体育教师不仅仅建构和理解了承担起的更多责任,培养了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也提升了自己的价值。
(二)网络教研与培训的组织与实施保障
“互联网+”时代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学习方式、学习者之间的教育关系、学习的形态等,教与学活动的定位、教与学活动角色的转换、时间与空间等方面均发生了变化,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等课程资源的开发,促成了网络学习、虚拟学习、弹性学习、远程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这些变化也将转变教师的观念、学习形式以及教师学习需求。因此有效地借助、运用网络资源既是一种公共资源的利用,又是一种改变教师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等学习方式和学习手段之一,目前运用网络平台学习还需要更多形式和技术支持,比如区域内网络平台与“微信”平台实时交流的完善,网络技术的服务、监控、评价体系的完善等。
参考文献:
[1]郑葳.学习共同体—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想构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
[2]李健.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体育“课例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7,7.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基于体育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生体育学习表现性评价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