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

2019-07-03储丽娟

教育界·下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小学

储丽娟

【摘要】由于学科特性、课改环境、学校硬件发展以及师资配备变化等原因,小学英语课堂趋于现代化和交往互动化。与此同时,课堂常规混乱的现象也随之衍生并无消退之意。课堂常规的建立是课堂管理行为的基础和主要环节。通过班级规约的方式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师生交往互动过程中,启蒙学生的理性与德性自由,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课堂常规

现呈现三则教学日记:

2017年6月6日,这是一节新授课,教授内容为U7 At Weekends(story time),教授对象是五年级学生。本班学生思维灵活,班级氛围较为活泼,我意在新授课之前让学生们小组讨论自己的周末生活,所设定的句型为之前相关话题的英语句型,对于学生来说并无太大难度。在我说明讨论要求之后,小组活动开始。学生们的讨论声此起彼伏,但是走进学生仔细聆听却发现,学生们大多使用中文交流,对话内容大多与游戏或电视内容相关。这与我的课堂预设以及讨论要求大相径庭。

2017年9月1日,这是我接手这个班的第一天。也许是开学初始,学生们都表现得异常兴奋。我和学生们还处于一个陌生的相识阶段,于是我在新授课之前设定了自我介绍和相互介绍的教学环节。当我想要了解一个学生时,我提出问题: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等。还未等到该学生的回答,便冒出三三两两的其他声音。一位学生说,老师,他是我们班最差的人了。一声起,声声起,仿佛这不是在上课,而是在茶会聊天。

2017年11月8日,今天对于我来说是重要的一天,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三校联合展示课,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班级。经过反复磨课,我对自己的教学流程熟记于心,在上课过程中,当推进到最后的展示环节时,学生们纷纷举手想要上台表演。面对学生们的热情,我十分开心,于是请了其中一个学生,但没想到的是,学生站起来说的是这样一句话:老师,她把我的书藏起来了,不让我演Mike。

一、问题现状

经过课堂观察记录和教学日记等方式,总结发现在英语课堂中小学生存在常规习惯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告状

小学生不懂如何系统处理与同龄人的关系。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没有养成谦逊和宽容的好习惯,往往会夸大别人的错误,并习惯依赖成年人帮忙解决矛盾问题。

2.课堂插嘴

我在每个课堂中都强调举手发言。首先,它是学生和老师之间交流的一种信号和方式,有助于教师纵观班级听课情况。其次,举手的习惯是保持良好课堂秩序的必要手段,这将有助于课堂活动以一种更有序的方式进行。

3.课堂活动随意

針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小学英语课堂是以游戏活动为主。正因如此,学生在意识上容易发生混淆,感觉上下课差别不大,均是一场活动,导致很多学生在上英语课时,尤其是游戏活动期间表现得十分随意。

二、课堂常规鉴定

1.充满人情味的课堂常规

富勒指出:“一个真正的制度包含着自己的道德性,即内在的道德或程序自然法。一旦国家所实行的制度没能蕴含着道德性质,就会导致一个根本不宜成为制度的东西。”制度必须植根于一定的伦理精神和价值观念,它才是切实有效的。制度是正确的、教育性的存在,而不是错误的、非教育性的存在。我们需要充满浓厚人性的课堂常规。如此一来,课堂常规将打破师生之间的障碍,继而转为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2.不同观念下的课堂常规

倘若教师提倡人性的“性恶论”,他们将失去对学生最基本的信任和尊重。建立课堂秩序的目的倘若是为了控制和约束学生的行为,则反映出“猫和老鼠”“警察和小偷”的比喻。此类常规的语言也必定是生硬冰冷,如“上课板凳不允许发出声音,不允许和别人讲话,不允许开小差,不许看课外书,不乱画课本和作业本,不照抄别人的作业”等。即使学生能满足老师所有的要求,他们仍然对课堂有敌意。学生持敌对的态度,课堂教学也不能达到预想的良好效果。

倘若老师提倡“性善说”,教师充满爱心,而不泛滥爱。建立常规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而不是限制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学会负责任地选择自己的行为,理解自由行动的极限,而不随心所欲,这样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学生们也会感受到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理解和信任。

三、课堂常规策略

课堂之上无小节。 即使是很小的细节也会影响整个班级,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应该渗透到课堂的各个环节,而最理想的控制课堂的方式就是运用英语教学本身。根据这一概念,英语教师应从时间调控、气氛创造、活动分配、家庭作业和规则建立等方面对课堂进行规范。

1.时间调控

这是一种有效的课堂管理方法,尽可能设计教学环节,改进教学过程。所谓“优化过程”就是把课堂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和任务,并明晰指令,告知学生如何做。例如,课堂导入0~3分钟,文本阅读3~10分钟,文本阅读10~35分钟,小组展示35~40分钟。随着时间的推移,师生之间达成了默契,形成了一个教与学的体系,使学生能够有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减少违纪行为。

2.气氛调控

英国教育家杰伦迪·迪克西(Gererd Dixie)认为:缺乏压力、太过舒适的教室环境会让一些学生因为缺乏挑战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英语课应该制造一些紧张的气氛,给学生一定的压力来促进他们的学习。虽然在英语课上提出问题的密度并不高,但通过提高学生问题的思维品质,依旧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如在英语阅读课上可以让学生复述故事,同时小组合作改编或续写故事,比一比哪一组的故事更精彩,在课堂上营造竞争的氛围。

3.学习资料调控

造成英语课堂纪律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学习材料。对于常规资料的使用(如英语书、文具等),主要是做好规范指导。教师对准备学习资料的细节问题,都应该有明确的规范。一旦制定了指导方针,在强化阶段需要不断地提醒和检查学生,直到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小学
英语课堂上讨论与争辩之探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反思与审视:高中英语课堂的“热闹”与“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