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探讨
2019-07-03朱国慧
朱国慧
(曲靖市中医医院,云南 曲靖 655000)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全身性免疫疾病,该病具有反复性、对称性、全身性等特点患者常出现关节肿痛、麻木、僵硬等临床在症状[1];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导致关节畸形、关节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在中医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归属于“痹症”的范畴,中医上认为出现正气亏虚加上湿邪的入侵或者是气血不足导致肝肾亏虚造成人体不能抵御外邪入侵,长时间形成关节瘀阻从而导致关节疼痛变性[3]。目前在治疗该类疾病上以缓解患者疼痛感、改善关节机能为主[4];因此正确有效的护理方式不仅是患者的需求更是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为进一步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效果,现对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人;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29岁-81岁,平均年龄为(53.79±6.62);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在30岁-80岁,平均年龄为(56.86±5.37);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碳酸钙D31片/次,每天1-2次,口服甲泼尼龙片4mg/次,每天1次,口服骨化三醇软胶囊0.25ug/次,每天3次,口服甲氨蝶呤片5mg/次,每天1次,臀部肌注得宝松,所有药量均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加减。常规护理方法,监测患者生命指标、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增加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首先采用独活寄生汤,主要包括独活、桑寄生各30g,防风、茯苓、桂枝、杜仲、川芎、苍术、白芍各10g,制首乌6g,采用医院煎药机进行熬制,早晚各服用1次,每次250mL[5];然后联合针灸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对主穴肾俞穴、足山里穴、手三里穴、曲池穴、合谷穴配合腰阳关穴、内关穴、天宗穴、阳陵泉穴、环跳穴进行针灸,每次每个穴位留针30min,每5天针灸1次。护理时,需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以及针灸的重要性,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在针灸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同时做好保暖、晕针等特殊情况处理预案;针灸过程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标准,将患者关节疼痛、僵硬程度等作为评价指标,患者关节疼痛、晨僵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视为痊愈;患者关节疼痛、晨僵症状均有改善,改善程度在60%以上、实验室指标接近正常水平视为显效;患者关节疼痛、晨僵症状均有改善,改善程度在30%以上、实验室指标改善明显视为有效;患者关节疼痛、晨僵症状、实验室指标均无改善,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58%,观察组的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一种慢性多关节炎症,由于患者在患病后长期穿线疼痛,导致活动受限,长期运动不足会导致关节畸形、肌无力、关节功能丧失等,造成患者部分或者是全部工作能力丧失,对患者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6]。目前医学上还不能给出类风湿性关节炎明确的发病机制,该疾病的发病因素可能与遗传、感染等有关[7]。西医在治疗该疾病上主要以减轻炎症反应,抑制骨质别破坏,保护患者关节肌肉的正常功能为主,避免关节功能受到严重破坏,对患者活动能力造成影响。但是长期单纯服用西药易产生不良反应,且停药后容易出现病情反复;中医领域中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归属于“痹症”的范畴,常采用扶正祛邪等方式进行祛风散寒,同时对肝肾进行补益,并取得良好疗效[8]。本次研究对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58%,观察组的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的效果突出。
4 结 论
综上所述,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康复速度,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护患关系,预防不必要的纠纷产生,增加患者满意程度,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