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防治ICU腹泻患者肛周皮炎中的效果观察
2019-07-03陈琴心
陈琴心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 佛山 528000)
危重患者受机体免疫力低下、病情危重、抗生素使用、肠内营养支持等因素影响,机体胃肠功能水平严重下降,极易引发腹泻,导致肛周皮肤出现排泄物长时间滞留现象,刺激皮肤出现红肿、皮炎情况,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为了有效防控肛周皮炎发生,探讨更加科学的护理方案,本文以我院近2年收治的肛周皮炎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就不同干预方案的实践效果进行了探索,以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4月-2018年4月选取医院ICU收治的ICU腹泻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9例。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23~82岁,平均(63.45±7.39)岁。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22~83岁,平均(63.29±7.65)岁。全部患者均获知情权。纳入标准:①ICU腹泻患者;②住院时间>3d。排除标准:①精神病、认知功能障碍;②严重心肺及肾脏功能障碍疾病;③恶性肿瘤。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1.病情评估,包括分析腹泻发生的原因、抗生素及肠内营养液使用情况;排便次数、性质、颜色、量;会阴、肛周皮肤情况;针对病因及时调整肠内营养液浓度、温度、注入速度、种类、给药速度。2.给予患者健康宣教、生命体征监测、采取基础护理措施,加强对患者巡视次数,在患者排便后及时进行清理,保持肛周清洁,遵医嘱用药等常规护理内容。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1)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通过小组研讨、邀请专家参与、循证查阅相关护理资料等方式科学制定护理方案,针对ICU腹泻患者的常见症状科学制定护理方案。(2)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实施集束化护理:①提供保护屏障:外涂皮肤保护剂,液态皮肤防护剂如赛肤润、3M液体敷料;适当使用外用垫巾/内裤。②肛周皮肤护理,选择一种温和的PH值接近正常皮肤的免冲洗皮肤清洗液或采用含有清洁保湿剂防护作用3效合一的一次性洗巾清洁会阴、肛周局部,对于皮炎创面可采用0.9%无菌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均匀洒上造口粉,向创面喷洒3M液体敷料,重复三次,形在创面成很好的保护膜,防止大便对肛周皮肤的浸润。③灵活使用一件式造口袋,在造口袋底板处裁剪直径约3-5cm的开口,在肛门3点、6点、9点、12点方向裁剪底盘边缘处,将造口袋中间孔瞄准肛门,沿上述四个方向粘贴,手掌稍加按压2-3分钟,并利用手掌的温度加热造口袋底板,使造口袋更为紧贴肛周,不易脱落;造口袋收集粪水量达1/3时及时排放;水样大便连接引流瓶负压吸引,有粪漏时随时更换; ④在更换造口袋,撕开操作中动作宜轻柔,当患者排便次数减少或腹泻停止后,可停用造口袋。
1.3 观察指标
(1)根据两组患者肛周皮炎发生情况、愈合时间及肛周皮炎严重程度分级进行比较分析,肛周皮炎严重程度分级:Ⅰ度:为局部丘疹、潮红;Ⅱ度:局部渗液、红肿;Ⅲ度:局部渗液、红肿、糜烂溃疡[2]。(2)比较两组患者肛周皮炎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3.0处理78例ICU腹泻患者的相关数据,以x2检验肛周皮炎发生率等计数资料(%、n),等级资料采用秩和Z检验,以t检验愈合时间等计量资料(±s),P<0.05,表明存在差异。
2 结 果
2.1 肛周皮炎发生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
观察组患者肛周皮炎发生3例,发生率为7.6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肛周皮炎发生情况对比及严重程度[n(%)]
2.2 肛周皮炎愈合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详情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肛周皮炎愈合时间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肛周皮炎愈合时间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愈合的时间(d)观察组 3 1.67±0.52对照组 8 5.08±0.84 t 6.610 P 0.000
3 讨 论
临床实践证明,在为患者实施治疗的同时,对病情状况进行评估,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防控肛周皮炎发生,促进患者预后恢复。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可知,给予腹泻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机体肛周皮肤浸润,维持皮肤干燥,使肛周保持良好的透气性,防控肛周皮炎发生。经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肛周皮炎发生率7.69%与对照组的20.51%相比较显然更低,且观察组Ⅱ、Ⅲ度肛周皮炎发生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3%和2.56%,表明观察组采用的干预方案可有效防控肛周皮炎发生。观察组肛周皮炎患者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对比显然更短,表明观察组采用的护理方案可有效缩短患者皮炎局部红肿、溃疡愈合时间,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采用集束化护理对ICU腹泻患者实施临床干预可有效降低肛周皮炎事件发生风险,缩短患者愈合时间,预后效果优良,因此具有积极的应用与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