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创业者的记忆与启示
2019-07-02杨舜尧
杨舜尧
企业要敢于挑战自己能力的极限,政府要敢于突破旧有的思维方式,鼓励企业去尝试。只有不断突破自己,只有坚持不懈,我们才能在大江大河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敢为人先。
春节假期利用闲暇之时,追了一部据说是2018年最火的电视连续剧《大江大河》。此剧讲述了1978到1992年问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为代表的先行者们在变革浪潮中不断探索和突围的浮沉故事。故事很真实,也发人深省。
我这一年龄段的人对改革开放是有亲身经历和体会的:“文革”之后,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向在哪里?老百姓不知道,基层领导们也不清楚。《大江大河》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开始的。人物塑造是影视剧的灵魂,我对剧中个体户杨巡的印象尤其深刻:他没有宋运辉大学的学历和满腹的知识,没有雷东宝村委书记和县人大代表的身份,想法也很简单,就希望能替妈妈多分担一些经济压力,给弟弟、妹妹创造一个好的上学条件。可以说,杨巡是中国改革开放前期个体经济的典型代表,他身上有许多闪光点。
一是吃苦耐劳,百折不挠。从最开始的走街串巷卖馒头,换鸡蛋、换粮票,赚取其中的小差价,这件事情放在当下来看,微不足道,但在当时也算是有胆量有头脑的。杨巡做生意并非是一帆风顺,卖馒头被抓,去东北也无果而返,做电线生意,好不容易跟别人把电线卖到了国营企业,结果因为别人家的伪劣产品造成爆炸,血本无归,女朋友也离他而去,最后连买菜的钱都没有了。许多人在这个时候坚持不下去了,而他在母亲的怀抱中痛哭一场后,咬紧牙关从头再来。当我看到他扑到母亲怀里,痛哭着说我就想好好干,多赚点钱,给家里多分担些的时候,我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这是只有创业者才能懂得的伤悲。
二是有头脑有胆识。杨巡虽然读书不多,但是他喜欢用脑,懂得变通。卖馒头时,察觉到花卷有盐味更受老百姓欢迎,他就卖花卷;杨巡去东北打工,无亲无故两眼一抹黑,家里人一致反对,他凭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去了,虽然没有赚到什么钱,但这是一次很好的历练和积累,也为他后来开公司打下了基础。做电线生意时,商场因有人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被人找上门,杨巡敢在商场门口一把火烧了商场里的假冒伪劣产品,喊出假一赔十的口号,并邀请媒体记者宣传报道,一举扭转了商场关门、无客上门的局面。在经营中,他又看到商场分租的商机,敢于借钱去承包商场。
三是讲诚信,懂感恩。杨巡没有多少文化,可他懂得最朴实的道理:做事要讲诚信,做人要敢担当。雷东宝借给他一万元钱做电线生意,因假冒伪劣事故,他的钱赔光了,他想东山再起,继续代理小雷家的电线,他和女朋友东拼西凑借了钱,胳膊受了伤打着绷带把钱给雷东宝送了回去。对宋运辉和雷东宝的帮助,他也一直记在心里,非常感恩。
纵观《大江大河》,集中反映了改革开放的前10多年中,那些想做事、能做事的带头人所经历的种种坎坷与不易,正因为不易所以才难能可贵。看到杨巡为了拿到订单去喝酒,喝多了出来吐,吐完回去再喝,这是多少中国小老板的创业写照。中国经济经历了40年改革后,又迎来了一个新的转型期,在这个时期,无疑更需要像剧中宋运辉、雷东宝、杨巡式的改革弄潮儿,带领更多的人一步一個脚印走在时代的前列,成为行业中的典范。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时期,中国呼唤“李云龙式的干部”。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作为大海中的一朵浪花,我们首先要打破原有的思维惯性,敢于去创新,包括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企业要敢于挑战自己能力的极限,政府要敢于突破旧有的思维方式,鼓励企业去尝试。只有不断突破自己,只有坚持不懈,我们才能在大江大河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敢为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