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二人转音乐的改革与出新

2019-07-02尹晓辉袁一明

参花(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二人转改革

尹晓辉 袁一明

摘要:二人转音乐,以其“高亢红火、风趣幽默、细腻实惠、俏皮灵活”的特点,飘逸于关东大地,被称为东北民间音乐的宝库,备受广大群众青睐。

关键词:二人转 改革 出新

丰富多彩的二人转音乐,以其“高亢红火、风趣幽默、细腻实惠、俏皮灵活”的特点,飘逸于关东大地,被称为东北民间音乐的宝库,备受广大群众青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人们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不断地发生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的引入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娱乐兴趣,使二人转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以新的手法拓宽二人转音乐的路子,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根椐笔者的学习和创作实践,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浅谈二人转音乐的改革与出新。

一、改革出新是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任何艺术都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这是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过去,人们喜欢火爆、热闹的剧目,如今,却极力追求新、美、奇的作品;过去,二人转只能靠炕沿、打圆场,而今却登上了大舞台,强调综合艺术;过去,二人转靠啷当韵,而今却要求有编曲、配乐,甚至用上了现代化的电声乐器。这些历史性的巨大变化,都说明了二人转也同其他艺术一样,为了满足人民群众艺术欣赏的需求必须不断地改革,不断地创新,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文艺的发展,包括二人转音乐的发展,为什么离不开改革出新呢?

第一,这是由艺术的本质决定的。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相传就有“凡音之起,由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意思是说,音乐曲调产生于人的思想感情,人们思想感情的活动是外界事物影响的结果。生活本来就是文学艺术原料的宝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社会生活永无休止,千变万化,作家、艺术家的意识也随着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既然产生文艺的主客观因素在发展变化。那么,艺术本身也必然发生变化。

第二,是由艺术独创性决定的。艺术,特别是音乐艺术和其他意识形态相比,最忌雷同,最富于独创性,独创总是和新颖紧密相连的,而新颖的东西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千篇一律的作品将会使艺术失去生命力。二人转音乐和二人转表演的历史说明这门艺术是在不断创新中完善、又在不断完善中创新的。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二人转音乐的历史,其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据史料记载,最初乐队也没有伴奏乐器,是一个人唱,群众帮腔。有了乐器伴奏后,由于都是男演员,所以不存在男女分腔问题。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才吸收了女演员,开始分腔,使二人转音乐向前发展了一大步。由此可见,艺术的独创性贯穿于艺术发展的始终。各种艺术形式的自我完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二人转音乐曲牌由几个到几十个,乃至发展到今天的三四百个,就是艺术具有独创性的见证。

第三,是由观众结构的变化决定的。过去,人们把二人转称作“农民艺术”不无道理,因为它确实起源于农村,扎根于农民群众之中,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有些二人转曲调还在劳动田间广为流传。

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民群众受教育的程度标志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标志着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需求程度。农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要求只有随着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情趣才能不断地提高。

古今中外的各种艺术形式,一些农民可以通过现代手段(电视、电影)间接欣赏到,有的可以直接欣赏。一些名家来到基层,使农民有机会大饱眼福。所有这些使农民群众对艺术的接触面加宽,欣赏能力得到提高。因此,过去在农民那里独占鳌头的艺术形式,其地位正在发生着变化。当前的物质条件使他们可以选择、调剂。另外,由于时代的变化,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同样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现在,二人转的观众结构变了,确切地说,二人转的观众增加了,领域扩大了。现在,不仅农民喜欢二人转,观众群体中也有干部、工人、大学生、新闻工作者,这说明,二人转这门艺术不仅仅是农民艺术了,在干部、工人、知识分子的艺术欣赏门类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过去二人转号称东北特产,现在,它已经进了山海关,直抵黄河北岸。这些变化是极其深刻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方向。这就要求文艺在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揮审美教育的功能,满足人们审美的要求,二人转音乐是以旋律和声音表现生活、表达感情的。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应当使人的精神爆发出火花。优美的音乐能够启迪人们的心灵,激励人们奋进,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的审美需要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不创造出新的审美内容,就无法满足这种需要。可见,这种按照农民的审美意识发展起来的艺术,应随着农民的变化而变化,应随着观众面的扩大而变化。所以,改革出新大有文章可作。我们应当以新的时代眼光去挖掘农民的特殊文化心理和性格内涵。赋于他们强烈的时代气息,以一花独放的求胜心,去改革创新我们的二人转音乐。

二、改革出新要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

艺术的发展是一个有积累、有继承、有改革、有创造、有借鉴、有引进、有吐纳、有消化的综合性的连续过程。在创作思想上,不仅要严格遵循二人转音乐改革出新的规律,而且还应掌握其改革出新的科学方法,使二人转音乐跟上时代步伐。用提高了的艺术去争夺观众。

(一)继承是二人转音乐发展的基础

音乐艺术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历史继承性。任何一个时代的音乐艺术都是在继承优秀的音乐艺术遗产、发扬优良的音乐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悠久历史的形成,就是艺术本身世代相承、绵延发展的结果。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化艺术,任何一个艺术家,都不可能脱离传统,毫无继承地凭空出现。

二人转这种艺术形式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土香土色,不生不隔,风趣红火,轻便灵活”的独特风格。二人转的音乐语汇热情质朴、通俗易懂,和东北劳动人民的勤劳、豪爽、坚毅、乐观的性格相符,与人民群众有深刻的渊源。所以,二人转音乐发展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继续传承,不离水土。不知道过去,就无法开创未来,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很多文艺工作者在对二人转音乐进行专门的系统研究的同时,又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写出了一大批深受观众喜爱的音乐作品。受到观众和二人转工作者的赞扬和肯定。

那些文艺工作者的创造实践和理论研究,充分说明了只有把传统的东西研究透了,掌握全了,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行创新,不继承就不能很好地创新。当然,不创新,继承也就失了意义。如果对传统的东西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就迫不及待地去改革,去创新,势必会造成一个剧种或曲种的面目全非。

因此,二人转音乐的改革出新,要以传统二人转音乐为基础,要顺应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和自觉需求,不能牵强为之。如果我们割断历史,往往会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

(二)时代感是二人转音乐发展的活力

二人转音乐曲牌丰富多彩,独具风格和魅力。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有二人转曲牌的形成,是人们当时思想感情的体现,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原封不动地用来表现今天人们的思想情感就不完全合适,甚至会危及一个曲种的生存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使二人转音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时代感——时代感就是活力。

众所周知,在各种艺术形式里,离开一个新的时代特点,墨守成规,不加任何革新创造,仍然沿用比较古老的传播媒介,再去传播远离我们的生活内容,一定会给人们造成沉重感和隔膜感,势必被形势的发展所摒弃。

(三)改革出新的做法

在二人轉音乐的创作实践中,有几种做法是值得尝试的。第一,对原有曲牌进行改造。二人转的音乐体制是以曲联体为主导的综合体,采用旧瓶装新酒的办法不是不可以。尤其是一些传统剧目,只要符合内容,着力塑造音乐形象,也会取得成功。但是今天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我们必须在原曲牌的基础上,保持其风格、韵味及特点不变,从节奏、旋律、调式、落音、甩腔到过门上进行变化、发展,使人觉得既新鲜、又熟悉,既有强烈的时代感又不离其特色,符合时代脉搏,给人向上、奋进的强烈感染力。

第二,要广泛吸收发展新唱腔。二人转音乐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不仅有三四百个曲牌,还有东北民歌和表现场景的器乐曲牌。这就为二人转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了准确地表现剧本主题,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在保持二人转音乐风格的基础上,也可广泛吸收些民歌、器乐曲牌发展新唱腔,使人听了即新颖又体贴,突出了人物性格,塑造了音乐形象。

第三,借鉴姐妹艺术。从整个音乐艺术的历史来看,各门类曲种的进步、提高和发展,与这些门类曲种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是分不开的。我国各民族的音乐艺术如此,西方的音乐艺术也是如此。可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二人转音乐产生、提高、发展的过程,也正是不断借鉴、改造、吸收的过程。它最早是由“莲花落”演变而成。其音乐唱腔在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就借鉴、吸收了多种民间音乐的精华。除了东北大鼓与二人转有亲缘关系和这两个曲牌的音乐结构特点与二人转音乐有着内在联系的原因外,主要是因为它们旋律优美动听,韵味迷人,有较强的时代感,符合观众的审美情趣,是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曲牌。精美的曲牌在二人转中出现,符合观众的审美情趣,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第四,还要发展新技法。二人转音乐可谓琳琅满目,清新悦耳。但在一个二人转剧目中,仅能使用几个到十几个。那种因袭传统做法的老套子,是不能完全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的。今天,要争取新的观众,二人转音乐创作方法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前进,现在有不少二人转音乐工作者大胆尝试,突破二人转音乐的套曲格式,在音乐与唱腔的基调上采用了主题贯穿手法,使剧目的音乐与唱腔风格达到了完整统一。

第五,二人转音乐在伴奏、配器上也应该有所突破。旧章法、旧色彩是不能与时代同步的。在突出二人转音乐风格、色彩的前提下要更有效地烘托气氛、渲染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而言之,新的时代在召唤我们,二人转音乐工作者更需要更新知识,勇于探索,大胆尝试,融会贯通,让具有强大生命力、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具有强烈时代感的二人转音乐,永远生机勃勃地与时代同步前进。

(作者简介:尹晓辉,女,榆树市文化馆,群文部主任,中级,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袁一明,男,榆树市文化馆,馆长,中级,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责任编辑 肖英奎)

猜你喜欢

二人转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二人转旦角表演艺术之我见
移动支付大战:从“二人转”到“三国杀”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新金球奖欲打破梅西C罗“二人转”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烽火中的二人转
二人转的语言特征
我和姥姥的“二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