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心城区公交系统工程站台乘客信息显示系统项目研究

2019-07-02杨智伟刘成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

杨智伟 刘成

【摘要】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公交优先”、白皮书的指导思想和“十三五”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前期市规划国土局、市交通委联合组织编制了中心城中运量网络规划。作为中心城市的主要公交客流廊道,该项目又位于轨道交通网络的空白区域,是中运量网络中具有较好的客流条件的通道。建议将中式公交专用道系统作为中运量系统工程,迈出改善上海公交结构的重要一步。

路中式公交专用道系统工程将优化公交网络结构,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的转型和发展,实践“一路一线,区域成网,“便捷换乘”公交发展理念,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合廊道对城市体系的支撑与引导作用,公交枢纽对核心城市和重要区域的集聚带动作用,促进城市功能整合和布局优化,缩短居民出行距离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为乘客提供全方位的出行信息服务,以达到方便乘客出行、吸引出行者乘坐中运量公交、提高企业效益和声誉的目的。乘客信息服务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乘客信息显示系统,另一部分是乘客信息自助查询系统。

【关键词】中运量;视觉识别;以人为本;安全准确;易识别

1、项目前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加速发展,上海正在加速迈向全球城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上海常住人口持续增长,交通机动化和小客车进入家庭的趋势仍然持续。2014年全市出行总量较2009年增加12%,达到5550万人次/日。2014年全市注册小客车保有量达219万辆,在上海使用的外地车牌小客车近100万辆,上海实有的汽车总数接近320万辆,大约是2009年的两倍。近两年,每年新增小客车总规模在35万辆左右,道路交通供需矛盾不断增大,地面部分路段交通行驶速度小于10公里/小时,交通拥堵程度恶化。另外,通过集约化公交缓解拥堵的发展思路也得到了认同,“公交优先”得到了更好的推进。

上海市公共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客运量持续增长,2014年,全市完成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约65.85亿乘次,日均客运量1804万乘次,比2010年增长11.1%。轨道交通已形成网络化运营格局,骨干地位凸显,客流吸引力明显提升,客运量保持快速增长。普通地面公交线路数量、线网密度、站点覆盖率逐年增长,但2010年至2014年地面公交客流总量基本保持稳定,但地面公交占公共交通的比例逐年降低,打造快速有效的网络公交系统建设时机已经到来。

2、导向体系

2.1、作用

中运量系统工程的核心是优化原分布在沪青平公路-延安路上的公交线路与公交专用道。通过对原有线路的合并和缩线,将原有线路整合成“中运量骨干线路+公交支线”的结构,同时,并优先中运量公交实施信号,提高运营速度和准时性,提高线路的准时性和舒适性,吸引市民乘坐与使用公共交通设,在乘坐时站台识别系统对提高运营能力以及让乘客更快更好的到达目的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2实施要求

标识系统应设置在车站的适当位置,能为使用者提供最需要了解的信息;标识设置遵循规范要求设置,以人为本、安全准确、易识别;标识设计应确保信息连续性,繁简适当、满足视觉要求;标识色彩与车站环境相协调;同一车站的标识应保持统一性,包括标识的高度、尺寸;对线路设计颜色也进行统一规划。

2.3标识内容理念及实施

引导标识----包含引导乘客进站、上车、出站、换乘(轨交和常规公交);站名、乘车方向、站线图(图1)、街区图(图2)。

依据站点情况与设计布置原则合理并结合地理环境进行选色与选材,出入口名牌原设计方案使用户外可转移高精写真张贴在近出入口高架立柱上。在现场试样后,发现粘贴现有立柱方式不能满足室外使用要求,容易产生脱落、老化变形等情况。后结合高架立柱之间的间距,能满足安装广告灯箱的条件。经过多方努力,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为提升项目引导系统的作用,在立柱上安装设备,是的让进站乘客能提早识别进站区域与出站方向以及下一步要到达的地方,比如附近地铁换乘信息、周边50米内的道路信息,减少乘客由于迷失方向产生的、滞留拥挤等情况。

警示标识—禁止吸烟、禁止翻越栏杆、禁止依靠、当心夹手、注意间隙、注意坡道。并根据不同作用分别进行实施。

文字上配合识别距离的不同需要考虑体量关系和识别的设置形态,采用大于一般标准1.5倍的文字大小来满足不同距离的识别要求(图3);标识区域设施高度按照相对距离为15'舒适观看角度设置进出站引导,并根据户外采光条件设置进出站引导的更有利于户外识别,在进站处地面设置带灯风向标用于恶劣天气的站台识别(图4);在乘客进站后根据亚洲人身高及视觉习惯安放不超过2.4米的灯箱标识(图5)显示线路方向、换乘信息及周边街区图,在灯箱上方侧张贴以轨道交通换乘为主的站级图用于长距离换乘的乘客,灯箱右侧张贴带良好透光功能街区图用于换乘周边公共交通及周边设施的标识;灯箱左侧滚动播放车辆运行信息及上海重要的新闻资讯,让乘客等候之余也能了解时事动态(下转46页)  充实等候生活。

项目建成后社会效益显著,中运量已成为上海地面公交客流最高线路,独立路权,快速准点、标识清晰。中运量目前早晚高峰平均运送车速稳定在18km/h左右,较同时段通道内小汽车出行速度更有优势。不论高峰还是平峰,中运量全程耗时稳定在58分钟左右,且候车时间最长不超过10分钟,高峰时不超过3分钟,使得市民出行时间准点可控,标识快速识别也保证了运营效率。

中运量建成使得公交客流逆势上涨。随着轨道交通成网、共享单车泛滥、互联网打车便捷等出行方式的提升,上海地面公交客流逐年下滑,在市中心复杂的建设条件和交通压力下,市区公交线路客流更是流失严重。但是中运量建成后,工作日日均客流从2017年2月开通时的4.2万上涨至2017年12月的5.6万,上涨幅度达到33%,证明市民正在用“脚”投票,支持公交出行。

创建“公交都市”的代表性工程。2017年12月1日上海获首批“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中运量成为验收时的代表性工程,该项目提升了地面公交的服务水平及吸引力,丰富了上海公共交通体系的结构和层次,体现了公交优先战略在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新面貌。

延安路公交走廊内原来集中了公交线路64条,随着中运量中运量的投入运行,相关交通管理部门对延安路沿线公交线路进行梳理,优化调整线路22条,减少班次近950个,年均可减少消耗约 2867 吨标准煤,减少 CO2 排放量约 1.03 万吨。目前中运量中运量公交的工作日日均客流达到5.4万人次,全线运行时间稳定在65分钟左右,完全达到客流预测目标和设计运营速度,成为上海公交都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结语: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各种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优先发展中式公交专用道是解决当前城市交通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本文通过对中运量运输系统建设的分析,提出了中运量运输系统的应用模式,对吸引大量引人中运量公交,建设多层次的综合运输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CJJ/T114-2007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S].

[2]尚春海.公交电子站牌信息服务体系研究[S].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6-28.

[3]山中英生,小谷通泰,新田保次.張丽丽译.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当前价值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