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9-07-02韩强牛晴苇
韩强 牛晴苇
[摘 要]政治建设是党的一项根本性建设,但政治建设的复杂性敏感性又是与生俱来、显而易见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党的政治建设各方面工作进行了部署,提供了制度保障,党的政治建设也已在各个方面逐步展开。要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党的政治建设的科学内涵,必须深刻反思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教训,必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法规制度保障,必须注意预防和克服党的政治建设中出现的偏差。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9)03-0114-05
自从党的十九大把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要求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以来,政治建设在党的领导和自身建设各个层面得到高度重视并得到进一步加强,特别是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党的政治建设各方面工作进行了部署,提供了制度保障。与之相适应,对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研究也逐步深化。尽管如此,由于对党的政治建设内涵、定位等方面理解上存在差异,在具体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亟需从理论上正本清源,以保证党的政治建设的顺利开展。当下,必須在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上深入思考,形成共识,才能保证党的政治建设沿着正确方向积极健康地向前发展。
一、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党的政治建设的科学内涵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总体要求,即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1]而具体要求体现在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四个主要方面。应该说,中央从工作层面对党的政治建设进行了部署,明确了要求和目标,这与党的十九大强调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一致的,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的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也是统一的。但是,有些人在研究和工作中把中央强调的这几个方面工作要求等同于党的政治建设的全部内涵,犯了机械主义、以偏概全的错误,也导致出现了一些偏向,因此,从整体上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的政治建设的科学内涵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的政治建设的科学内涵呢?首要的任务是从纷繁复杂的党的政治建设要求中找到本质。众所周知,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关于政治的词组有69个,这些词组代表了政治建设某一方面的要求,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范畴分类的方式来把握党的政治建设要求,比如,对这些范畴可以做六个方面的划分,一是性质宗旨类范畴,主要包括政治理想、政治信仰、政治信念、政治目标、政治使命、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先进性等等,这些概念清楚地表明了党的阶级组成、政治任务和政党使命,共同构成党的性质宗旨的话语体系。二是道路方向类范畴,主要包括政治道路、政治方向、政治路线、政治纲领、政治任务等概念,这些都表明了在一个相当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要遵循的基本方向和道路,要完成的阶段性目标任务。三是政治领导类范畴,主要包括政治领导、政治体制、执政体制、政治能力、政治本领、政治定力、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等等,这些范畴形象地体现了党的领导在各个方面的任务要求,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参照。四是政治关系类范畴,主要包括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平等、政治责任、政治团结、政治协商、政治服从、政治觉悟、政治原则、政治机构、政治关系、政治水平等概念,这些范畴围绕党内外政治关系构建行为规范,以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起到了引导党的政治建设和组织发展的作用。五是政治保障类范畴,主要包括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政治监督、政治巡视、政治批评、政治处罚、政治影响、政治控制、政治风险、政治错误等。这些范畴既注重正面引导,也兼顾负面监督,为党的政治建设既制定了高标准的标志线,也竖起了带电的高压线,从正反两个方面发挥了保障作用。六是政治文化类范畴,主要包括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政治自由、政治和谐、政治认同、政治情感等等。比较而言,这些概念更为关注政治建设的心理、文化、生活、环境等方面,是政治建设在文化心理层面的拓展,对于政治建设成效的取得更具有持久性、稳定性,是党的政治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和领域。[2]实际上,以上六类范畴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性质宗旨类、道路方向类和建设实践类,而上面的后四类范畴均属于建设实践类。对此,笔者曾经在《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与结构》一文中把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作了七个方面、三个层次的划分,提出了建构一个合理结构的命题。[3]通过这样的分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三个层次的党的政治建设范畴回答了我们的性质目标是什么、要走什么样的政治建设道路、以什么样的状态实现政治建设目标的问题。很显然,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在党的政治建设中具有根本性,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政治建设必须以此为目标来展开;在特定时期选择正确的政治建设方向和道路是关键,因为即使全党对先进性建设有高度共识,但如果在方向和道路选择上出现失误,同样难以实现目标;而全党的政治、思想、组织及领导现状也极其重要,没有党的团结统一和坚强领导也会欲速则不达,甚至有南辕北辙的危险。因此我们要用先进性标准来衡量政治建设的措施,绝不能跟着感觉走,以现实层面的政治建设举措干扰甚至误导党的政治建设的大方向。这个问题在地方党组织层面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二、必须深刻反思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教训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設的方向和效果,也决定着党的兴衰成败。正是因为极其重要,因而不能犯任何错误,尤其是不能犯大的根本性错误,这就要求全党必须认真对待、谨慎推进,特别是要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犯过去的错误。
我们党在历史上一贯高度重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强调的,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大力度抓,形成了鲜明的政治导向,消除了党内严重政治隐患,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这方面也已经有一些文章对党的政治建设的历程与经验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这是我们在新时代做好党的政治建设的有力依托。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在政治建设过程中曾经出现的种种失误,这样才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大家都知道,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我党历史上曾连续出现三次严重的“左”倾错误,包括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我们党之所以会犯这些错误,原因很多,包括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缺乏,对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进行错误干预;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复仇情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党始终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内易于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等等。但是,如果我们从党的政治建设的角度总结就会发现,在政治路线、政治方向、政治领导方面的错误也非常明显。由于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因而盲目照搬俄国的经验、遵从共产国际的指示,从而使党陷入教条主义的困境;由于在党内“左”的领导人处于支配地位,不能正确认识和开展党内斗争,特别是王明大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使“左”的错误路线在党内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给党造成了极大损失,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不得不长征。这些错误告诉我们,政治上的错误往往是全局性、根本性的,而且政治路线、政治领导、自身建设等错误往往会交织在一起,形成极大的惯性,非常难以扭转,给党的事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保证党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至关重要。
此外,十年“文化大革命”也需要我们必须在政治上时刻保持警醒态度。“文化大革命”是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内乱。“文化大革命”对我们党、国家和民族造成的危害是全面而严重的,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党的建设等方面都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4]P966“文化大革命”的发生表明在党的政治建设上出现了重大偏差,指导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脱离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以阶级斗争为纲”使党的政治路线偏离了发展生产力这一中心任务,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以及权力高度集中背离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踢开党委闹革命”和造反派掌权使党的领导受到冲击。可以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和持续十年之久,与党在政治上出现了系统性、全面性的错误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党的政治建设中要防范出现政治错误,在保持党的性质宗旨高度统一的前提下,必须把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摆在首位,同时要高度重视党的正确组织领导问题,使党既能够保持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又能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以党内良好的民主风气和全党集体智慧有效化解探索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三、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法规制度保障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把强化制度保障放在重要位置,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把建章立制贯穿全过程各方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形成系统完备、有效管用的政治规范体系,真正实现党的政治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坚持集成联动,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有关制度,健全国家法律体系有关规定,在各类章程中明确提出有关要求,做到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坚持明确标准,既提出政治高线,激励党员干部向往践行,又划出政治底线,防止党员干部逾矩失范。坚持执规必严,加大宣传教育和执行力度,督促党员干部把党的政治规范刻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坚决维护制度权威。[1]这些都体现了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保障的具体要求。
要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保障的要求落实好,首要任务是把《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学习好、贯彻好,因为这是我们党在党章、两个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基础上出台的第一个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文件。虽然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它不属于党内法规,但是作为规范性文件,其仍然具有党内法规的属性,而且“意见”在党的文件中具有极强的约束力,历史上也存在习惯性认定为党内法规的情形。因此,《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指导性规范性文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全党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当然,要贯彻落实好这一文件,也要在党的政治建设实践中丰富充实文件要求,使其以《中国共产党政治工作条例》的名义上升为党内法规,从而增强其规范性和约束力。显然,对于党的政治建设这么一个重要的领域,首先以《意见》的形式出台文件,本身即体现了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加以完善的思路。当然,在完善的过程中,还需要我们切实解决好党的政治建设何为根本、何为现实工作要求的问题,要通过明确规定使全党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中能够明确目标和方向,自觉把现实举措的合力聚焦到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上来,聚焦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来,以党的政治建设的本质性要求引导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自身建设,绝不能反过来,把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置于党的先进性根本之上。
此外,《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的配套制度也要逐步完善。目前要把这一《意見》强调的突出问题用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加以规范,并集中抓好。比如,在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方面,《意见》提出要研究制定党领导经济社会各方面重要工作的党内法规。健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重大工作的体制机制。完善地方党委、党组、党的工作机关实施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和农村、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等的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制度规定。贯彻落实宪法规定,制定和修改有关法律法规要明确规定党领导相关工作的法律地位。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载入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组织法,载入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国有企业、高等学校、有关社会组织等的章程,健全党对这些组织实施领导的制度规定,确保其始终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可以预见,关于加强党的领导的相关党内法规制度的制定和修订将更加频繁,制度体系也会更加完善。当然,下位配套制度的完善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通知》直指党性不纯政绩观错位、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以及干部不敢担当作为四大形式主义问题,强调重点面向基层加以克服,并将2019年定为“基层减负年”。这一文件成为克服形式主义的首个专门性文件,对于完善党的政治建设的制度体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四、注意预防和克服党的政治建设中出现的偏差
党的政治建设的复杂性、敏感性决定了这项工作极易出现偏差。目前看已经出现了一些偏向,需要引起注意。比如,有的把政治建设极端化、形式化,把政治工作和中心工作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把政治学习变成了利益导向下的评比排名,助长了形式主义,损害了政治建设的形象;有的不仅在认识上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用政治建设的某一方面内涵代替全部,而且在工作中简单化地用特定标准加以评判,犯了简单化片面化的错误。如有的党组织不是把政治建设的目光聚焦到党的先进性本质上,聚焦到民心这个最大政治上,不注意把上级精神和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执行上级决定。
习近平总书记注意到政治建设隐含的风险,因此,在2019年1月21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其中党的建设风险是首次提出,而党的建设风险首当其冲的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风险,因此要从防范和克服党的政治建设偏向的角度认识风险问题。
《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在防范和克服党的政治建设偏向方面作了突出尝试,主要体现为在表述中注意坚持正面要求与负面清单相结合,让党员干部既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又要了解不能做什么。比如,在坚定政治信仰方面,既要求要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又强调坚决防止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真理信金钱,坚决反对各种歪曲、篡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要坚决同一切违背、歪曲、否定党的政治路线的言行作斗争。在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方面,既要求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又强调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决不允许对党中央阳奉阴违做两面人、搞两面派、搞“伪忠诚”。在提高政治能力方面,既要求彰显国家机关政治属性,又要求坚决防止和纠正把政治与业务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和做法,确保政治和业务融为一体、高度统一,等等。其中类似表述较多,体现了既提出政治高线,激励党员干部向往践行,又划出政治底线,防止党员干部逾矩失范的基本思路。
当然,防范和克服党的政治建设中的偏向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因为政治上的坚定是以理论上的清醒为前提的,如果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把握,没有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灵活运用,就会失去独立的理论思考能力,就会陷于事务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等而不能自拔,最终使党的政治建设面临方向、路线和具体实践等的风险,这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所必须注意避免的。
总之,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既要创造性地坚持和加强,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方面建设,同时也必须把克服政治偏向、化解政治风险放在突出位置,使党的政治建设为党的自身建设、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9-02-28.
[2]韩强.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范畴[J].探索,2019(2).
[3]韩强.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与结构[J].理论探讨,2018(3).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1949-1978)下册[M].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