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社会企业发展演化及中国的策略选择

2019-07-02高又壬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社会企业

高又壬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177-01

摘 要 在发达国家,社会企业已经发展多年,但对于我国来说,社会企业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本文主要分析社会企业的发展演化进程和国家发展策略的选择,借助发达国家成熟、先进的发展理念,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企业建设。

关键词 社会企业 发展演化 社会公益

社会企业是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它不同于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非营利性组织。社会企业存在的意义是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我国社会企业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2018年,我国已拥有社会企业5000家左右,分析推动社会企业发展建设的策略意义重大。

一、社会企业发展演化分析

(一)社会企业的概念

社会企业这一概念最先在1998年由法国学者蒂埃里·让泰提出,他认为社会企业的作用是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联系,并不用于衡量资本主义经济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开始对社会企业进行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为止,对社会企业的概念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世界上认可度较高的社会企业概念来自于英国社会企业联盟,即使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目的。该组织认为,社会企业具备三大特点。一是以企业为导向,但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企业。社会企业能够通过一些商业活动盈利,也能够为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二是有明确的社会目标,相较于利润最大化,其更重视社会效益的实现。三是社会所有制特点,即社会企业重视股东、经营管理者、基层员工、客户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总之,社会企业不但服务于社会,还会通过经营活动,为社会创造价值。

(二)社会企业的发展演化

社会企业经历了30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社会企业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994年,OECD首次使用社会企业这一概念,当时将社会企业定义为借助市场资源和非市场资源,让技术水平低的工人能够顺利就业。同时,EMES也对社会企业的含义做出了界定,认为社会企业是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是既包括非盈利性质的合作社又包括具备企业性质的社团的组织。以上两种含义界定虽然出发点不同,但都明确了社会企业的活动范围,并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企业的功能作用做出解释。在我国,社会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所关注。例如我国的香港,政府已经出台社会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并希望通过社会企业的商业运做,更好的满足社会实际需求,拉动就业、促进员工自身建设,积累社会资本,并最终实现推动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目标。在大陆地区,对于社会企业的研究要稍晚一些,但近年来,社会企业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2012年,我国拥有社会企业不到2000家,但在2018年年底的统计中,我国已有社会企业5000家左右,在不久后有望成为社会企业建设大国。表1中统计了我国目前社会企业的发展情况。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企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企业规模有限、收入普遍偏低,在人员结构中,大多为具备高学历的青年人员。

二、我国社会企业发展策略

(一)完善法律體系

虽然国家对社会企业发展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在法律层面仍存在较大空白,我国大多数社会企业为私人注册,难以得到政府的有效扶持。2016年,日韩、欧美大部分国家都已经建立起社会企业相关法律,且在意大利、丹麦等国家,社会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开展一系列运营、扩张活动。在我国,对社会企业认知不足、法律认可度低,使其发展困难,填补社会企业相关法律空白迫在眉睫。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对社会企业进行单独立法管理,并对现有的法律条款进行扩充、完善,将社会企业纳入到我国的法律体系当中,促进社会企业在我国的法人制度建设。同时要明确社会企业的私法人性质,从法律层面要求社会企业发挥更大的社会公益价值,保证社会企业的发展能够得到足够的政府支持。

(二)建立管理体制

我国现有的社会企业管理体制中存在诸多弊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体制与社会企业发展间的矛盾凸显,因此根据当前的时代背景,对社会企业管理体制进行完善更新,也是推动我国社会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首先,管理体制中应明确社会企业的公益性质,降低社会企业准入标准,并将其纳入到特殊社会组织当中。从而明确社会企业的法律地位和合法权益,提高公众对社会企业的认知,保证社会企业灵活、充分的发挥公益性作用。其次,强化政府在社会企业发展中的辅助作用,政府应加强与社会企业利益关系方间的交流协商,帮助社会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努力得到各利益方对于社会企业发展的支持。最后,为社会企业提供专门的财政扶持和咨询服务,保证社会企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能够获得充足的租金来源和信息资源,鼓励社会企业不断进行自我建设。

(三)加强人才培养

社会企业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企业家团队为依托,在美国,部分大学已经开设关于社会企业家培养的相关课程,借助高校教育,为社会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本。国家应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将社会企业家的培养与高校教育相结合,开设专门的课程,并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鼓励大学生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主动投身到社会企业建设工作当中。社会企业家精神还应作为德智体美中的一部分,融入到青少年教育当中,从源头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我国社会企业发展储备更多优秀人才。

三、结语

社会企业对于国家经济和公益事业的发展都具备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应结合实际发展情况,从法律建设、管理制度、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为社会企业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不断扩大社会企业的回馈效应。

参考文献:

[1] 郭豪楠.社会企业:内涵、国内实践与域外经验[J].党政干部学刊,2019(03):70-75.

[2] 张宇.我国社会企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营与管理,2019(01):7-10.

猜你喜欢

社会企业
关于社会企业运营模式的问题研究
福利企业的“社会企业”定位及其实现
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路径分析
社会影响力投资在中国的运用研究
国内外创业型社会企业对比分析
社会企业与中国老龄服务供给
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困境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