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马拉松
2019-07-02宋鑫陶
宋鑫陶
一场马拉松,可以认识一座城。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兴起了“马拉松热”。马拉松赛事在全国大小城市遍地开花,参与的城市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随着赛事影响力的提升,“跑马”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赛事活动,更成为了一种时尚的代名词。对于城市而言,“马拉松热”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也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甚至成为城市一张靓丽的新名片。
全民马拉松热潮
2019年5月4日,青岛马拉松将再次鸣枪开跑。因为赛事跑道设置在市南区和崂山区沿海一线,参与者可以尽览滨海风光和历史文化建筑,体验山海城一体的青岛特色,这条赛道也被誉为“最美赛道”之一。
早在2005年,青岛市就举办过国际马拉松赛,也是在五四广场首次举办的国际级大型体育活动。12年后的2017年,国际马拉松赛再次回到青岛。这座有着“田径之乡”“足球之城”“帆船之都”称号的体育之城,也再一次涌起全民运动的热潮。时任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王哲说,“马拉松赛是展示整个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最具城市文化传承、最具包容性的平台,也是运动员可以持续沟通并得到无与伦比深刻体验的交流平台,每个参赛者就有一个故事。”
据悉,2017年,全国各地共举办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800人以上规模)1100场,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34个城市,参赛人数近500万人次。而按照中国田径协会设置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马拉松规模赛事将超过1900场,各类赛事参赛人数将超过1000万人次。
进入2018年,赛事更加火爆。2018年4月15日,全国共有43场马拉松赛事在这一天举办。要知道,2011年全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也只有22场,参赛总人数只有约40万人次。2011年,重庆举办了首届马拉松赛,也是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马拉松赛,曾一度面临参赛人员不足的尴尬处境。而到2018年,已成为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和国际金标赛事的重庆马拉松,吸引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内外528个城市的3万余名跑者报名参赛。
如今,马拉松正变得一签难求。2018年北京马拉松,共有111793人报名,但A类选手中签率约36.5%、B类选手中签率约10.4%,中签率一年比一年低,堪比京牌摇号。而2018年的武汉马拉松,全马的中签率为15.9%,半马的中签率为17.05%。全世界马拉松中签率最低的是伦敦马拉松,2019年报名人數为414168人,中签率约为4.1%。
2018年的青岛马拉松,吸引了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0名选手参加,赛事的影响力和规模都在不断提升。而在山东,整个2018年总共举办了超过120场马拉松赛事。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于洪臣在2018全国田径工作会议上说:“以马拉松为龙头的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引领了全民健身新时尚。”
中产阶层的新信仰
“慢跑将中产阶层成功地把自己同靠左的、颓废的、烟酒不离身的、具有嬉皮士风格的年轻人和靠右的、大腹便便、令人生厌的传统政客、大亨等区别开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教授阿兰·拉萨姆(Alan Latham)在其社会学论文《一个习惯的历史,1960年代美国作为工作缓和剂的慢跑》中这样写道。在20世纪60年代,慢跑已成为美国人缓和工作压力的—种方式。
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年来,马拉松在中国成为一种运动潮流。有体育界专家解释说,当一国的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的时候,会进入以马拉松为代表的全民路跑的体育消费周期,在欧美国家被称之为“马拉松赛事现象”。
2011年,我国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当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备案的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赛事只有22场。2014年之后,马拉松运动热潮开始,赛事数量开始出现井喷式增长。这一年,我国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
马拉松的参赛门槛低、参与度高、互动性好,这是这项运动能吸引大众广泛参与的重要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健康问题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跑马拉松,成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它不仅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健身的运动中来,还可以扩大社交圈子,并与旅游结合起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的新表达。
时任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的杜兆才在2017年的马拉松年会上说,当前中国出现的马拉松热潮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迈向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在热衷马拉松的人群中,中产阶层显得最为活跃。青年作家蒋方舟在—篇《马拉松是中产无声的广场舞》的文章中写道:“中产在财富以外,开始关注健康,并且以此为起点,开始关注一些大于自身的东西,比如大气环境、食品安全、医疗健康、公众权利、财富安全。跑步既是一种焦虑下的反映,也是—种自救。”也就是说,跑马拉松让中产阶层的焦虑排除,获得了更多的幸福感。
与之相呼应的是,英国《金融时报》也将跑步称之为“中国中产阶层的新信仰”。“就在10年前,中国的马拉松组织者还难以找到足够参赛者。现如今,在大城市须抽签才能参赛。”
运动让人产生愉悦,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马拉松赛事中。而随着赛事的增多和参赛规模的扩大,其不仅带动了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大众体育消费观念的变化。
马拉松背后有一条长产业链条。赛事本身有冠名、赞助商、供应商,跑步者需要配备跑鞋、服装等赛事装备,赛场内外有赛事服务培训、医疗、训练营、媒体宣传推广等,还有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杯子、冰箱贴等一系列衍生产品,并能带动旅游业、酒店业、餐饮业等行业的发展。
《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的相关数据显示,国内大型城市马拉松旅行参赛者的人均马拉松旅游消费在3000至4000元之间。2017年,全国马拉松参赛者带动的消费规模达百亿元。
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青岛马拉松的全马路线,从五四广场旁的香港中路开跑,沿途要经过中山路、栈桥、八大关,以及崂山沿海—线,最后回到奥帆中心、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位来自济宁的77岁的老大爷在跑完2018青岛马拉松后称赞道,青马是他的第88场马拉松,也是他跑过的最美的马拉松,真的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
城市举办马拉松,路线的选择通常是要经过一座城市的核心区域和经典建筑,将城市最具特色、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以伦敦马拉松为例,从格林威治公园开跑,沿途要经过伦敦塔桥、伦敦塔、圣保罗大教堂、滑铁卢大桥、伦敦眼、大本钟、议会大厦、白金汉宫等著名景点和地标性建筑,这也是伦敦马拉松广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马拉松,正成为一座城市展示自身形象的一张新名片。
一场马拉松,可以认识一座城。能否办好一场马拉松赛,是对一个城市在接待能力、组织能力、运营能力等方面的全方位考验,也将不断提升城市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此外,马拉松赛事举办数量的激增,也是因为城市看到了其所帶来的显著效益。
以举办了17年的厦门马拉松为例,2018年厦门马拉松给厦门市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为1.16亿元,其他经济效益为1.75亿元,综合经济效益2.91亿元。其中比赛当天,参观比赛的游客就为厦门旅游业带来了约4700万元的收入。这项赛事的单年赛事品牌价值也被估算为6400万元。
据悉,世界六大马拉松赛事当中,纽约马拉松的经济效益最高,高达约28.07亿元。伦敦马拉松最少,也有约6.47亿元。
青岛青马爱跑体育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美然说,马拉松的举办,推动了青岛的经济发展。参赛选手为城市的饮食、购物、住宿、交通、旅游等相关行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其次,马拉松作为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凸显了青岛的特色,展示了城市的个性与风貌,而且提升了整个城市的幸福感。“马拉松是释放压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渠道,同时跑步也让市民更关注到我们的居住环境,推动城市文明建设,增强市民的体质,提升幸福感。”
时下,举办马拉松的城市名单还在不断增加,参赛者的规模数量也在不断扩大。对于跑者来说,马拉松是一种新的社交方式,既强身健体,又愉悦身心。对于举办城市而言,其既能带动体育、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又能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体育运动热情高涨,“跑马”这种时尚的运动方式,还会越来越热。
猜你喜欢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