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综合急诊护理对骨质疏松致压缩性骨折患者下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7-02张淑艳陈艳吕小琴
张淑艳,陈艳,吕小琴
(日照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山东日照 276800)
骨质疏松致压缩性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此种病情的病因复杂,治疗中会存在较大的挑战,现今手术为治疗该病症的主要手段,同时,患者的病情十分严重,辅助良好的护理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护理模式的护理质量不佳,而综合急诊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显著,获得患者的大力认可[1]。现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月到该院就诊的78例骨质疏松致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该次实验,对其进行实验研究,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到该院就诊的78例骨质疏松致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该次实验,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病人被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男20例,女19 例,年龄 51~72 岁,平均年龄(60.3±2.9)岁,受伤时长 22~118 min,平均时长(54.72±11.16)min。 实验组男22 例,女 17 例,年龄 55~76 岁,平均年龄(61.5±2.7)岁,受伤时长 26~110 min,平均受伤时长(64.72±9.43)min。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性别、年龄、受伤时长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的所有患者都知晓具体的研究过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伦理委员会监督完成该次实验。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急诊护理方法,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静脉通道、止血等的处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会进行综合急诊护理模式,医院方面会组建综合急诊护理小组,每组中有1名护士长与3~4名护士,针对骨质疏松致压缩性骨折的各种护理资料、每名护士的多年临床护理经验,共同探讨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共性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并全面考核每名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与具体的实践技能,在考核合格的基础上,其能够开展急救护理。此外,护理人员会全面的判断每名患者的具体情况,了解患者的肢体部位是否存在伤口,如果出现伤口,应迅速地进行包扎处理,并及时地向医生禀报。同时,护理人员会及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了解建立后患者的生命体征,部分血压降低的患者而言,其应被建立两个静脉通道。且抽取患者的血液标本到实验室中进行检验,同时对其进行生理盐水的补液,一些患者不能确切的表明自身的病情,护理人员的重视度需提高,减少漏诊情况的出现。此外,护理人员会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述病情的进展情况与具体的治疗方法,减少患者不良情绪的出现,对于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护理人员需耐心的解答,并安抚家属的情绪。同时,护理人员在搬运与交接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注意,避免搬运过程中患者的损伤,止血带为交接中的重点。
1.3 判断标准
比较两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越短、术后活动评分越低,代表身体状况优良,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满分是100分,大于90分为非常满意,60-90分是满意,小于60分是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统计该次实验中的各种数据,并运用t与χ2来检验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并分别用(±s)、百分率(%)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的比较
实验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 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的比较(±s)
?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 2 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3 讨论
骨质疏松致压缩性骨折是一种严重的病症,患者需要运用手术的方法来进行治疗,此类患者多为急诊性质,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常规护理存在诸多的漏洞,护理质量呈现消极的发展趋势[3]。通过实验可知,实验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7.44%)高于对照组(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急诊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都较强,因其受过严格的培训,对待各种突发事件也会具有良好的处理能力,护理人员的态度也会良好,掌握与患者、家属良好的沟通技巧,患者会形成积极的治疗信念,且护理人员会向家属讲明此种病症的具体原因与治疗情况,稳定家属的情绪,最终,护理投诉率会上升,患者的心理压力会降低,心态优良。
综上所述,综合急诊护理模式会加快骨质疏松致压缩性骨折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会逐渐提高,生活质量优良,尽快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