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2019-07-02史玲梅李玉姐
史玲梅 李玉姐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较多见的并发症, 若治疗不及时,则易致患者营养不良, 出现脱水、误吸等症状, 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可见, 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显得格外重要[1,2]。CCM是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通过充分发挥每个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 以团队形式开展临床护理、健康宣教, 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的护理模式[3,4]。2016月4月~2018年3月期间, 本院收治80例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 随机分为CCM组和常规护理组, 分别采用CCM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干预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以探讨协同护理在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月4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CM组和常规护理组, 每组40例。CCM组男23例, 女17例;年龄 27~79 岁 , 平均年龄 (50.4±11.6)岁 ;病程 15~46 d, 平均病程(29.5±8.0)d。常规护理组男21例, 女19例;年龄24~80岁 , 平均年龄 (51.4±12.6)岁;病程 13~45 d, 平均病程(31.3±8.1)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 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 包括溶栓、抗凝、营养神经细胞等药物治疗和吞咽训练。
1.2.2 CCM组 采用CCM干预, 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2.1 饮食指导 由营养师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 对于吞咽障碍严重者, 宜在早期采取鼻饲进食。在主食基础上加鲜牛奶、蔬果汁等液体食物以便患者进食。到治疗中后期, 结合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改善情况, 适度给予黏稠食物, 使食物经咽、食道时易变形, 也易于消化吸收, 确保营养支持。
1.2.2.2 吞咽训练 由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吞咽训练,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 包括面部与口舌部训练、咽部空吞咽及冷刺激训练、呼吸训练、门德尔松法训练。
1.2.2.3 摄食指导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摄食注意事项, 摄食时需在一个安静、明亮环境中进行, 取仰卧位, 床头略高,头向前屈, 从正常侧进食, 防止食物从口中漏出或误吸, 协助家属站在患者健侧。
1.2.2.4 健康教育 采用录像、宣传板、小册子等开展康复知识宣教, 告知患者良肢位正确摆放有利于防止神经肌肉的压迫刺激;指导患者保持睡眠充足、生活习惯规律, 保持病房环境整洁、空气清新, 合理有氧活动等均有利于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级别情况及营养指标情况。吞咽功能采用改良日本洼田饮水实验测定[2], 级别越高示吞咽功能越好。营养指标包括BMI、TSF和AMC, 由专人测量和计算, 数值越高示营养状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级别情况比较 干预前, CCM组患者吞咽功能级别为(2.41±0.05)级, 常规护理组患者吞咽功能级别为(2.44±0.09)级,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CCM组患者吞咽功能级别为(4.87±0.58)级, 常规护理组患者吞咽功能级别为(4.10±0.66)级, 两组均高于干预前,且CCM组高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级别情况比较(±s, 级)
表1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级别情况比较(±s, 级)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 aP<0.05;与常规护理组干预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CCM 组 40 2.41±0.05 4.87±0.58ab常规护理组 40 2.44±0.09 4.10±0.66a t 1.8429 5.5426 P>0.05 <0.05
2.2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情况比较 干预前, 两组BMI、TSF、AMC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常规护理组BMI、TSF、AMC均低于干预前, CCM组BMI、TSF、AMC均高于干预前, 且CCM组BMI、TSF、AMC均高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情况比较(±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 aP<0.05;与常规护理组干预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BMI(kg/cm2) TSF(mm) AMC(cm)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CCM 组 40 25.34±3.09 26.86±3.22ab 16.18±1.92 17.57±2.43ab 20.69±2.35 24.17±2.55ab常规护理组 40 25.15±2.80 23.90±2.61a 16.25±1.86 15.32±2.10a 20.46±2.18 19.35±2.11a t 0.2882 4.5165 0.1656 4.4308 0.4538 9.210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脑卒中后患者多病情严重, 康复效果不理想, 卒中后吞咽障碍导致营养摄入困难, 常引起营养不良, 且因康复周期长,势必会导致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增大。吞咽障碍会引起食团被误吸, 增加患者发生相关肺并发症的风险, 同时会导致患者营养摄入减少而出现营养不良, 不利于其正常康复[5-7]。如果处理不当, 会因营养不良而导致患者免疫功能降低, 增加其对疾病的易感性, 使疾病预后不良[8]。故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纠正患者营养不良状况是临床医护人员及患者重视的问题。对此类患者实施护理时, 除了遵循常规护理原则外, 还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多方位的康复措施。
CCM是一种提供综合服务、提高护理质量的新护理模式, 在国外, 其应用范围较广, 跨学科合作取得较好的效果。CCM是通过≥2门学科的协作为患者提供跨学科协同护理的模式, 以其独特的技能和知识解决患者及家属所碰到的健康问题[9,10]。目前, 在国内CCM应用也仅限于临床护理, 对患者后续康复阶段关注较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 CCM组和常规护理组患者吞咽功能级别均高于干预前, 且CCM组高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CM的跨学科合作模式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促进患者康复。
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易致患者营养不良, 增加复发、各种感染和死亡的风险, 影响其预后。本研究CCM组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 根据其营养状况进行饮食指导, 调整膳食结构, 确保患者的营养均衡摄入;加之患者通过吞咽训练使自身吞咽功能得到改善, 增加了进食量, 形成了良性循环, 故而能更好的纠正营养不良状况;结果显示,干预后, 常规护理组BMI、TSF、AMC均低于干预前, CCM组BMI、TSF、AMC均高于干预前, 且CCM组BMI、TSF、AMC均高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示CCM组的各项营养指标均较常规护理组有明显的改善,证实了CCM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CCM, 可为其提供可靠、有效、跨学科的协作护理服务, 促进其吞咽功能良好改善, 纠正其营养不良状态, 利于其尽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