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创新和区域纵深发展使中国经济更具韧性
2019-07-02
文/本刊记者 史 诗
2019年4月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连续第三次下调,预测将放缓至3.3%,也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低的预期。而这份报告中,全球唯一被调高增长预期的主要经济体是中国,由2019年初预测的6.2%,上调至6.3%。
相隔十天后,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结果,比上年同期增长6.4%。
在世界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关税增加、企业信心下降、金融环境收紧等一系列变化中,贸易紧张局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下行风险,中国经济为何能冷静应对、稳步增长?发展的动力究竟源自哪里?面对已经深度交融的世界经济,中国又该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中国依然是世界上颇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
“世界经济正处在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处在一个不确定性、风险性加大的这个情况下,中国成为了世界经济的稳定之锚,也成为了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知名经济学家陈文玲日前做客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大讲堂》时称。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几亿人进入城市,成为全球产业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付出了辛劳,使我国的商品以比较低的价格、比较强的竞争优势进入世界市场,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福利。”陈文玲说。
数据显示,当前亚洲的经济占全球经济的3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量的贡献在50%以上,而中国就占到亚洲经济总量的64%。“我们去年增加了1.4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差不多相当于俄罗斯、法国这些国家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陈文玲预测,这种发展趋势还会继续,中国作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还会保持它强劲的动力。
创新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一年多来,国际经贸摩擦不断,打压的重点聚焦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试图阻止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快速崛起和发展的步伐。在贸易壁垒政策和经济手段双重出击之下,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表现如何?能否抗住重压?
2019年5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至4月份我国高技术产业增长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与此同时,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较高附加值的工业新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其中,3D打印设备、移动通信基站设备、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太阳能电池等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358.9%、159.4%、41.1%、32.1%和17.1%。这一组数据背后,折射出中国经济怎样的韧性和活力?
“我们在马来西亚、巴基斯坦、非洲的一些地方都有工厂,都是我国高铁通过创新,获得了大的产业。”陈文玲介绍,到2020年,我国要建700个国家实验室,属于院校学科建设的300个,属于企业的270个,省部合作的70个。国家从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现在更多地转向原始创新。
陈文玲认为,我国的原始创新在世界前沿领域已经奠定了基础,虽然有些国家在某些领域还具有垄断地位,“但是我认为这个局面不会太久”。陈文玲还谈到中小企业是创新主体,当它们的创意转化为商品、转化为一个产业时,整个创新就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多项区域纵深发展战略将释放经济潜能
“中国经济形成了具有纵深感的区域布局”,陈文玲称,现在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整体布局,京津冀将成为车轮上的京津冀,有高铁,有城市轨道,有快轨,也有高速公路。京津冀一体化包括生态上和产业上的整体布局。
当然,还有长江经济带、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布局,都为我国的纵深发展提供了经济动力。
此外,陈文玲指出,未来我国要面向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使其成为我国内陆带动周边国家发展的前沿。
“我国的这个区域正在重新布局,从发展最快的东部沿海向中部、西部转移。在新疆库尔勒,我们可以看到亚洲最大的纺织厂,我国西部发展潜能真的是巨大的。”陈文玲表示,这体现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