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好小学校园足球的梯队建设
2019-07-01史桂兵
史桂兵
近年来,我国对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国民体育也逐渐蓬勃发展。在这种良好势头下,足球运动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各种国际足球赛事、国内足球赛事、校园足球活动的举办为人们参与足球运动提供了诸多的机会。校园足球的发展尤为可喜,很多学校非常重视青少年足球运动,积极推动校园足球队的建立。但是,足球队的建设不能止步于此,若要提高其战术水平,打造一支优良的足球队,则需搞好球队的梯队建设。下面,笔者就如何抓好小学校园足球的梯队建设进行分析。
一、在组队阶段做好梯队建设
小学校园足球队可分为三个梯队,即U7~U8、U9~U11、U12~U13。首先,小学校园足球队中U7-U8梯队的球员多为一、二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年纪较小,体力较弱,且大多初次接触足球,所以训练项目比较简单,主要为运球、传球练习。为提高学生对足球的兴趣以及热爱之情,教练可以采用兴趣教学法进行教学,比如让学生玩无球和结合球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足球运动的樂趣,并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敏度以及速度。U9~U10梯队的球员多为小学三、四、五年级学生,这些学生的心智发育虽然还未成熟,但是与前一梯队的学生相比还是有很大的提升。所以,针对这个梯队的训练重点在于全面提升球员的技术和竞技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并且训练项目应该更具专业性。U12~U13梯队的球员多为六年级学生,这些球员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足球技能,所以训练的重点应放在战术训练、模拟比赛等方面,通过这些训练来提高球队的实战能力。
二、在训练期间要求球员严守纪律
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纪律性较差,若要组建一个强大的足球队,则需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首先,教练应告诉球员纪律是什么,并强调无论是在比赛还是训练,球员都要无条件服从规则、遵守纪律。其次,教练应在训练过程中以实际行动来培养球员的纪律意识,比如,吹响集合哨之后,要求球员跑步集合,如果有球员慢吞吞行走则立即予以批评,告诉球员这是在浪费时间;在训练时观察球员的状态,如果发现球员随意坐在球上或者擅自离开场地,则立即予以批评;训练之前检查球员的着装,确保球员穿上了足球鞋、短裤,如果球员的着装不符合要求则让学生更换;外出比赛期间,要求球员整齐摆放自己的衣物、书包,给人以良好的印象。
三、提高球员的技术动作水平
足球技术是球员在学习足球的过程中不可规避的学习内容,球场上每个动作都与足球技术有着紧密的关系,比赛结果也大多取决于足球技术。所以,在建设小学校园足球队时,应将技术动作的训练作为训练的核心。小学生对动作比较敏感,学习能力较好,所以能够较快地掌握足球基本技术,而教练应把握好球员的这一特点,利用学生的学习优势进行技术训练。在这个阶段,技术训练从运球、控球开始,熟练之后再进行传球、接球训练,之后再进行射门训练、顶球训练,最后进行过人突破训练、防守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逐步提高球员的足球技术。
四、提高球员的速度
速度能力是运动能力的一种,对球员而言,它不仅仅指奔跑速度,而且还是指动作速度、反应速度、决策速度等。教练在训练过程中应重视速度能力的训练,不断提升球员的速度。以脚内侧运球练习为例,教练除了教授脚内侧运球方法和技巧、纠正球员的运球部位之外,还应要求球员快速完成运球动作;又比如,在练习停球后过人、射门时,教练不仅要要求球员完成停球后过人、射门的动作,而且还应要求球员尽量缩短完成这些动作所耗费的时间,或者模拟比赛的节奏完成这些动作。通过这种速度能力训练,让球员明白速度在比赛中的重要性,并激发球员的潜能,不断提高球员的速度能力。
五、提高球员的实战对抗能力
对抗能力是球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只有拥有强大的对抗能力,才能在比赛中居于主动,占据上风。所以,教练在训练过程中,需指导球员进行对抗训练:其一,纠正球员对“对抗”的错误理解,告诉球员所谓对抗是指利用自身的优势与对手对抗;其二,告诉球员,如果自己在对抗中没有优势,则应等待队友的支援,不要逞强。
六、培养球员的团队意识
足球运动是一项多人运动,球员之间分工合作,所以团队意识非常重要。在小学校园足球队建设中,教练应有意识地培养球员的团队意识,让球员理解什么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服务精神。比如,在遇到球员比赛时乱跑位、与队友闹情绪、无球时跑位不积极或不跑位等情况时,教练应立即站出来进行指导,强调队员间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告诉球员个人的失误会影响到整个球队,导致比赛失败。
足球是一项广受民众欢迎的球类运动项目,它能锻炼人的体魄,培养人的竞技精神、合作精神。很多学校建立起小学生足球队,掀起了足球风潮,形成了校园足球文化。作为小学体育教师,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应带好小学生足球队,提高足球训练效果,从技术动作、团队纪律、速度、对抗能力、团队意识等方面着手,建设强大的足球团队,培养优秀的足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