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造影剂在影像学检查中的不良反应对比

2019-07-01李元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

李元

【摘要】 目的 对比不同造影剂在影像学检查中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240例拟行影像学检查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离子型造影剂, 观察组患者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比较两组患者检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检查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度2例(1.7%), 中度0例(0), 重度0例(0),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度6例(5.0%), 中度4例(3.3%), 重度2例(1.7%),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特别满意100例(83.3%), 满意16例(13.3%), 不满意4例(3.3%), 检查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患者检查特别满意84例(70.0%), 满意20例(16.7%), 不满意16例(13.3%), 检查满意度为86.7%;观察组检查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离子型造影剂在影像学检查患者中的不良反应较少, 检查满意度也较高, 值得临床选择。

【关键词】 不同造影剂;影像学检查;不良反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2.052

影像学检查常用于诊断临床各系统疾病, 由于病变部位、仪器设备的缺陷, 疾病诊断准确性往往不高, 因此, 临床上主要通过造影剂来提高影像学的诊断价值[1]。加之CT增强快速扫描时, 造影剂剂量使用也较大, 注射速度也较快, 常引起一定的不良反应。临床上主要采用含碘造影剂进行影像学检查, 而目前关于不同造影剂在影像学检查的研究报道则较少。本研究分析不同造影剂在影像学检查中的不良反应情况,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6月本院收治的240例拟行影像学检查的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20例。 观察组患者男78例, 女42例;年龄21~68岁, 平均年龄(42.6±9.5)岁;检查部位:颅脑35例、胸部39例、腹部 46例。对照组患者男76例, 女44例;年龄20~67岁, 平均年龄(42.5±9.3)岁;检查部位:颅脑36例、胸部37例、腹部4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离子型造影剂, 给予60%泛影葡胺。观察组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给予碘普罗胺非离子造影剂。在进行CT增强检查前认真进行病史采集、注意评估高位患者安全性。注射前向患者解释注射造影剂的种类、剂量及可能存在不良反应等, 保持患者心理情绪的稳定, 后进行影像采集。患者均采用西门子Definition Flash CT诊断仪器, 行双能量、动脉期及实质期扫描, 具体参数为:球电压 100 kVp, 电流250 mAs, 启动核心剂量4D, 层厚度为0.5 cm, 螺距为0.5。选择肘中静脉, 选择注射造影剂30~100 ml, 注射速率为2~3 ml/s, 总量控制在80~1000 ml。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检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查满意度。检查满意度采用本科室自编的满意度调查表, 总评分为100分, 90~100分为特别满意, 70~89分为满意, <70分为不满意;检查满意度=(特别满意+满意)/总例数×100%。不良反应采用Shehadi 分级法[2]:轻度:轻度恶心、头痛、皮肤发痒、面色潮红;中度:严重恶心、呕吐、心悸、胸闷、心慌、荨麻疹等;重度:昏迷、休克、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度2例(1.7%), 中度0例(0), 重度0例(0),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度6例(5.0%), 中度4例(3.3%), 重度2例(1.7%),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检查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检查特别满意 100例(83.3%), 满意16例(13.3%), 不满意4例(3.3%), 检查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患者检查特别满意84例(70.0%), 满意20例(16.7%), 不满意16例(13.3%), 检查满意度为86.7%;观察组检查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CT影像学检查是临床上诊断疾病较为常见的检查项目之一, 其可清晰、准确的发现被检组织是否存在异常, 部分患者需进行CT增强扫描, 以便增加病变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密度差, 增强诊断的准确率[3]。CT增强检查时常需注射造影剂, 由于部分患者对造影剂可能在过敏情况, 轻度患者可出现恶心、皮肤发痒及面色潮红, 碘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检查满意度[4]。临床上使用的造影剂主要分为碘离子型、碘非离子型, 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离子型造影剂, 但其存在较多的副作用[5], 应用也较为普遍, 尤其在基层医院。

本研究观察不同造影剂在影像学检查中的不良反应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非离子型造影剂对影像学检查患者不良反应较少, 检查满意度也较高。这一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相一致[6]。因此, 非离子型造影剂在影像学检查过程中,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 相关研究也提示[7], 非离子型造影剂对高危患者影像学检查, 中重度不良反应率也较低, 但其制造工艺较为复杂、价格较为昂贵, 在临床上不宜广泛普及。但本研究也发现, 非离子型造影剂患者出现2例 轻度不良反应, 停药后明显改善, 这可能与造影剂高渗透压、化学毒性等密切相关, 同时早临床工作中造影剂使用剂量、给药方式等也会影响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 非离子型造影剂对影像学检查患者不良反应较少, 检查满意度也较高, 但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小, 尚需进一步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进而为非离子型造影剂对影像学检查不良反应提供更加可靠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 万山红, 董鹏达. 不同造影剂在影像学检查中的副反应对比研究.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 2(13):190-191.

[2] 刘茜. 不同造影剂在影像学检查中的副反应对比研究.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 1(10):52-53.

[3] 许卫红, 付文兴. CT增强扫描中离子型与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副反应的比较. 海峡药学, 2017, 29(7):197-198.

[4] 李真真. 造影剂在影像学检查中不良反应对比分析. 中国处方药, 2016, 14(1):47-48.

[5] 欧阳天昭. 三种对比剂在影像学检查中的应用分析. 云南医药, 2014, 35(3):341-343.

[6] 孙燕, 方芳, 付培德, 等. CT检查中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处理及对影像学检查的影响分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14(4):755-758.

[7] 刘一筠. 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8):1137-1139.

[收稿日期:2018.10.18]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
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对比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药治疗的影响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