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在肝炎、肝硬化治疗及预防并发症中的体现
2019-07-01吴立兵申力军楚金东刘博于晓莉毕茜
吴立兵 申力军 楚金东 刘博 于晓莉 毕茜
【摘要】 中医“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医学逐渐认识到未病先防的重要性。在肝炎、肝硬化治疗及预防并发症中这种思想贯穿于始终, 体现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思想。
【关键词】 治未病;肝炎;肝硬化;并发症
【Abstract】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CM academic thought. Modern medicine has gradually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disease pre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itis, cirrhosis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this idea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which embodies the idea of prevention before illness, prevention after illness and prevention after recovery.
【Key words】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Hepatitis; Cirrhosis; Complications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引起的肝脏慢性损害, 使正常的肝脏结构发生病变, 它由肝炎逐渐进展而成, 晚期患者可出现肝功能明显减退甚至急、慢性肝衰竭、门脉高压导致的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1]。我國是人口大国, 经济水平稳步增长, 人们生活日益提高, 除了病毒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之外, 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逐年升高, 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又增加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 故未病先防, 预防肝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 中医古籍《素问》[2]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 不亦晚乎”, 指出了“治未病”的意义所在, 不能等到疾病已经发生了才开始治疗。唐代医家孙思邈提出了“上医医未病之病, 下医医已病之病”, 意思医术高超的医生, 在疾病还未发生时就已经知晓如何治疗甚至只用预防的方法, 就可以防止疾病发生、发展, 而一般的医生只能在疾病发生后才开始治疗。“治未病”思想不但在理论层面, 而且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金元时代医家李东垣所创“当归补血汤”, 虽谓之补血, 方剂中除了应用补血生血的当归外, 加用具有补气之功的黄芪, 一方面补气可生血, 另一方面血可载气, 失血可致气虚, 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 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治未病”包含三层意思: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随着现代医学医药的不断发展,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临床医学表现为多方面, 其中“治未病”思想在肝炎、肝硬化治疗及预防并发症中的体现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1 未病先防
《素问》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高明的医生在疾病还没有发生时就开始预防治疗。《金匮要略》曰:“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中医理论认为“气虚血滞、湿热内蕴”是早期肝硬化的病机所在, 脾为后天之本, 具有生血、运化水湿之功能, 故治疗肝病时与脾功能强弱密切相关, 饮食应规律节制, 避免肥甘厚味。肝硬化是肝炎进展的结果, 故在明确肝炎阶段, 根据适应证及时针对病因治疗, 可有效防止及延缓肝硬化的发生。研究证实有效的抗乙肝病毒治疗能够延缓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展, 并可降低肝癌的发生率[3]。我国政府通过重视乙肝疫苗的儿童免疫接种, 用14年时间将我国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由9.75%降至7.18%, 这表明未病先防成绩显著。
有研究表明, 长期大量饮酒人群中几乎均有一定程度的脂肪肝, 其中部分人群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甚至肝硬化[4]。中医体质学认为, 酒精属于湿热之邪, 长期大量饮酒会形成“湿热体质”, 最后导致酒精性肝病发生[5]。现代医学认为, 肝病患者中男性酒精摄入量>40 g/d, 女性酒精摄入量>20 g/d, 连续饮酒5年就可诊断酒精性肝病, 甚至平均每日酒精摄入量>80 g, 连续饮酒2周就可以诊断, 但考虑不同人群对酒精的敏感程度, 可能长期少量饮酒亦会患酒精性肝病, 故未病先防, 限制饮酒量, 特别合并有肥胖的酒精性肝病患者, 应适当运动, 控制体重, 膳食均衡,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特别是明确肝病后及时戒酒, 才能有效预防酒精性肝炎甚至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严重并发症, 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在未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之前, 口服盐酸普奈洛尔片及卡维地洛片降门脉压治疗, 可降低上消化道出血风险。
2 已病防变
《刺热篇》:“肾热病者, 顾先赤, 病虽未发, 见赤色者刺之, 名曰治未病”。多种因素可导致肝炎向肝硬化发展, 故直接手段就是控制甚至去除病因, 即便发生肝硬化后仍要积极去除病因, 延缓或阻止并发症发生时, 这与中医的“已病防变”理论相一致。有研究表明由代偿期进展为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中, 其密切相关的因素就是病毒复制与否, 控制乙肝病毒可降低失代偿期的发生率 [6], 故对于有抗病毒适应证的患者及时抗病毒治疗至关重要。
《黄帝内经》中指出:“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王艳惠[7]研究在部分肝硬化患者并上消化道出血诱因中, 饮食不节、劳累、紧张情绪波动有相关性。肝属木, 肝主疏泄, 调畅气机, 情绪波动则肝郁, 避免进食生冷硬烫, 油炸煎烤等不易消化食物, 以免损伤脾胃, 脾虚则易肝郁, 肝郁则气结, 气结则不能气帅血行, 血行不畅易生离经之血。肝性脑病亦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特别是部分门脉高压的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后, 门脉高压得到一定缓解, 但因肝脏分流一部分血量, 减少肝脏血液供应, 会引起肝脏功能下降, 特别是肝脏解毒功能下降, 表现为血氨升高。故在术后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避免高蛋白饮食, 每日保持大便通畅, 减少氨的形成, 以免在门脉高压得到控制后出现另一种严重并发症。
3 瘥后防复
《伤寒论》中指出:“伤寒新愈, 若起居作劳, 或饮食不节, 就会发生劳复、食复之变”[8], 其意思是疾病得到控制后人体正气刚刚恢复, 肝脾肾等各个脏器功能都比较虚弱, 疾病痊愈后仍要避免致病因素的發生, 如果不注意疾病治愈后调护和治疗, 很可能复发。
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e抗原阳性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效后需要再巩固治疗。对于乙肝表面抗原消失、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持续低于检测值下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复常后, 亦需要再巩固药物治疗[9]。以上充分体现了中医“瘥后防复”思想。肝硬化患者首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停止后, 再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均很高[10], 因此, 对于出现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 并不是治疗出血停止, 而是要继续积极选择治疗办法, 预防再次出血。
中医“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代医学亦越来越重视亚健康状态, 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未病先防的重要性。西医对肝炎、肝硬化的认识已经逐渐深入, 各种指南孕育而生, 某些肝炎、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无不体现中医“治未病”理论, 中西医结合在现代医学治疗肝炎、肝硬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理论体系优势, 更好地为广大肝病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 林果为. 实用内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2073-2085.
[2] 傅景华. 黄帝内经素问译注.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95-296.
[3] Liaw YF, Sung JJ, Chow WC, et a1. Lamivudine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advanced liver disease. N Engl J Med, 2004, 351(15):152l-1531.
[4] Mann RE, Smart RG, Govoni R. The epidemiology 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cohol Res Health, 2003, 27(3):209-219.
[5] 王琦. 中医体质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90.
[6] Chu CM, Liaw YF.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cirrhosis:natural history and treatmenl. Semin Liver Dis, 2006, 26(2):142-152.
[7] 王艳惠.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诱因分析及护理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14):196-197.
[8] 张仲景(汉), 何丽春, 校注. 伤寒论.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1-6.
[9]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5, 9(5):570-589.
[10]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门静脉高压症学组.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诊治专家共识(2015).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5, 35(10):1086-1090.
[收稿日期:2018-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