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缝隙对接护理提升急性消化内镜的护理效率研究

2019-07-01云青青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期

云青青

【摘要】 目的 研究无缝隙对接护理提升急性消化内镜护理效率的作用。方法 64例急性消化内镜检查患者, 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缝隙对接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率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护理效率满意度为96.88%,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6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消化内镜患者护理中应用无缝隙对接护理, 在提升护理效率方面成效理想,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 无缝隙对接护理;急性消化内镜;护理效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3.096

近年来, 医疗科技的发展与成熟使内镜技术逐渐在消化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而消化内镜作为治疗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消化系疾病中, 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1-3], 但消化内镜治疗属于一种侵入性操作, 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前通常会产生紧张与恐惧等负面情绪, 不仅会对治疗过程与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而且也会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 针对以上现象, 现阶段临床已着重加强护理, 以此辅助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鉴于此, 本文研究无缝隙对接护理提升急性消化内镜护理效率的作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64例急性消化内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在本院接受急性消化内镜检查患者;②患者知情此次研究, 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精神、意识障碍患者;②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依据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2例。对照组患者男16例, 女16例;年龄30~67岁, 平均年龄(45.15±7.43)岁;体重51~74 kg, 平均体重(67.14±2.45)kg。观察组患者男17例, 女15例;年龄30~67岁, 平均年龄(45.29±7.58)岁;体重51~74 kg, 平均体重(67.64±2.30)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即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常规检查, 并将消化内镜检查的注意事项、检查后不良反应等告知患者。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协助患者摆放体位, 同时在检查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 确保在患者发生异常症状时及时应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缝隙对接护理, 具体如下。

1. 2. 1 组建医护小组 在科室中由护理人员组建成4个无缝隙对接护理小组, 其中主要包括小组组长、高级护理人员与责任护理人员。每个小组负责对3例患者进行分管, 并且依据患者病情针对性的开展护理工作。

1. 2. 2 无缝护理 ①术前护理:由护理小组积极与患者沟通, 从中了解患者检查前的各项情况, 同时叮嘱患者术前禁饮4 h, 禁食8 h。针对患者检查前出现的负面情绪, 护理小组应通过心理疏导稳定患者的情绪, 并且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 让患者勇于面对检查。②术中护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核对患者的各项信息, 并将患者送至手术室中。依据要求协助患者摆放体位后,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例如脉搏、血压与呼吸等。③术后护理:在检查结束后, 将患者送回病房与病房内护理人员进行交接, 尤其是做好管道护理交接工作, 避免管道脱落或移位。同时, 在术后通过尿常规检查决定患者是否能够进食, 若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淀粉酶正常, 患者即可适当进食, 需注意的是, 患者需要从流食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并且在患者术后高度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 为预防术后发生感染, 可适当予以患者抗生素。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护理后向患者发放护理效率满意调查问卷, 由患者评估护理效率满意度, 主要分为三个等级:患者得分>90分为满意;患者得分80~90分为基本满意;患者得分≤79分为不满意。护理效率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护理效率满意度为96.88%,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6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报道[3], 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消化内镜治疗前, 由于缺乏对消化内镜的了解, 在治疗前通常会产生紧张情绪, 再加上消化内镜属有创性操作, 易使患者产生抗拒治疗的想法, 在影响患者治疗的同时也会降低护理效率与质量。因此, 在急性消化内镜中患者中实施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无缝隙对接护理因具有针对性与个性化等特点, 现在各科疾病护理中已逐渐得到全面应用。此次研究中, 观察组接受无缝隙对接护理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组建护理小组, 可让护理小组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患者的护理内容, 以此体现出无缝隙对接护理针对性与个性化的特点。同时, 组建小组后可明确工作职责, 贯彻落实各项护理工作, 有助于从中发现护理问题, 并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解决, 确保患者在诊疗期间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 并达到预期的疗效。②术前, 护理小组巡视患者有助于了解患者术前情况, 并且对患者术前的身心状态进行指导, 尤其是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可避免心理因素干扰患者的检查, 从中为患者的顺利检查创造有利条件[5-7]。③术中, 帮助患者摆放体位, 可在不影响手术治疗的情况下使患者处于舒适的状态中, 并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有助于提高患者术中安全性, 也有助于减少患者家属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担忧。④待患者治疗结束后, 由护理小组送患者回病房, 并与病房中护理人员进行交接, 可保证护理工作的完整性与连贯性, 可避免工作交接不到位而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8, 9]。最重要的是, 在护理人员术后提供的优质服务下, 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整体状态, 让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由被动参与治疗变成主动参与, 并以良好心态接受治疗与护理。而且, 在患者配合护理的情况下可促使护理效率的提升, 让患者信任医院医疗水平与满意医院医疗服务[10-12]。

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护理效率满意度为96.88%,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6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急性消化内镜患者护理中应用无缝隙对接护理, 在提升护理效率方面成效理想,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丽萍. 无缝隙对接护理提升急性消化内镜护理效率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21):265-266.

[2] 李秀英. 無缝隙对接护理提升急性消化内镜护理效率观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9):190-191.

[3] 潘燕. 无缝隙对接护理干预对于提升急性消化内镜护理效率的价值探析.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49):181-182.

[4] 亓静. 急性消化内镜护理使用无缝隙对接护理的效果分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27):156-157.

[5] 于书画. 浅析无缝隙对接护理提升急性消化内镜的护理效率研究.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2):155-156.

[6] 钟晓文, 林淑惠. 无缝隙对接护理提升急性消化内镜护理效率分析. 中国伤残医学, 2015, 23(11):187-189.

[7] 刘书娜. 急诊消化内镜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策略. 医学信息, 2013(29):417.

[8] 李丽芹. 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27):316-317.

[9] 王娟, 丁金玲. 表格式护理交接单在无缝隙对接护理中的应用.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16):88-89.

[10] 高振勇. 表格式护理交接单在无缝隙对接护理中作用分析. 科技展望, 2015, 25(35):257.

[11] 刘金珍. 门诊一站式服务无缝隙对接的护理体会.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4(5):2334,2782-2783.

[12] 王玉娥, 牛立志, 邹晓春, 等. 建立住院肿瘤患者全程“无缝隙对接”护理服务机制. 现代医院, 2011, 11(12):106-108.

[收稿日期:2018-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