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7-01邵扬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邵扬

【摘要】 目的 探究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35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实行口腔正畸治疗,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前牙覆、前牙覆盖、探针出血率、牙周袋深度及牙槽骨高度等指标水平变化情况, 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治疗后, 患者的前牙覆(2.28±0.41)mm、前牙覆盖(2.36±0.56)mm、探针出血率(25.56±3.97)%、牙周袋深度(3.16±0.54)mm均优于治疗前的(4.64±0.43)mm、(6.28±1.27)mm、(98.19±7.46)%、(5.38±0.63)mm,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例患者经口腔正畸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 牙周膜间隙基本恢复正常且牙齿咬情况得到大大改善,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牙齿松动程度, 移位前牙复位效果较好且治疗后牙齿美观性较强。结论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实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良好, 不仅能弥补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 更能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其牙齿咀嚼功能及美观性,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及推广。

【关键词】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3.033

牙周炎作为严重破坏牙龈及牙周组织的炎症之一, 严重威胁人类口腔健康, 被称为继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后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1, 2]。同时, 牙周炎以形成牙周袋及袋壁发炎为典型臨床症状, 往往造成前牙位移松动, 出现间隔或脱落, 不仅直接影响患者咀嚼功能, 更导致其牙齿美观性大大受损, 甚至引发咬性创伤加剧全身病情。目前临床治疗牙周炎以牙周基础治疗为主, 以全身性药物治疗为辅。鉴于此, 本文重点探究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8月本院牙科治疗的35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 男20例、女15例, 男女比例为20∶15, 年龄最大61岁, 最小23岁、平均年龄(36.5±8.7)岁。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实验同意书, 已提前了解实验内容及实验流程, 该实验得到本地伦理协会同意。纳入标准:患者入院后均实行X线检查确诊为牙周病致前牙移位, 其检查结果显示牙槽嵴顶向根尖方向水平吸收, 以前牙移位、前牙伸长、牙间隙增宽、合并出现深覆盖症状及咀嚼功能削弱为典型临床症状。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存在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全身性疾病。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实行牙周病基础治疗, 口服适量抗生素控制炎症情况, 叮嘱患者保持口腔卫生, 全面清洁牙周, 仔细清除牙齿内不良修复体, 平整处理牙齿根面, 对症治疗牙髓及牙周等方面疾病。待患者牙周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后再实行口腔正畸治疗, 使用直丝弓矫正术开展矫正治疗, 粘连托槽时尽可能贴近切方, 不得使用带环, 向后结扎尖牙使用钛镍圆丝, 促使其初步排列整齐, 再使用澳丝摇椅弓压低上下牙尖向后方连续结扎, 以达到强化牙齿支持的目标, 充分发挥滑动法轻力的作用, 确保前牙内收。此外, 结合患者临床适应性及牙周组织情况适当调整患者正畸力度大小, 每隔6~9个月矫正1次, 治疗期间每隔3个月进行1次复查及牙周清洁, 结合X线片结果全程观察牙槽骨重建情况, 待矫正结束后可选择改良式Hawley保持器, 定期接受复查。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以炎症情况及牙齿功能为参照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 牙齿功能基本正常且炎症基本消失, 牙齿松动现象明显减轻(即3年内未发生牙齿脱落或牙齿松动情况), 牙齿美观性基本恢复正常或牙槽骨吸收力增强未出现继发性咬创伤可判断为治疗有效, 否则为治疗失败[3, 4]。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治疗前后牙齿各指标对比 治疗后, 患者的前牙覆(2.28±0.41)mm、前牙覆盖(2.36±0.56)mm、探针出血率(25.56±3.97)%、牙周袋深度(3.16±0.54)mm均优于治疗前的(4.64±0.43)mm、(6.28±1.27)mm、(98.19±7.46)%、(5.38±0.63)mm,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35例患者经口腔正畸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 牙周膜间隙基本恢复正常且牙齿咬情况得到大大改善,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牙齿松动程度, 移位前牙复位效果较好且治疗后牙齿美观性较强。

3 讨论

牙周病作为临床常见口腔疾病之一, 多数患者深受口腔细菌感染的影响, 造成自身牙龈萎缩, 导致牙周组织遭到破坏, 甚至少部分患者存在合并出现前牙移位或牙齿松动的可能性。一旦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则加重病情, 造成牙周组织损伤过于严重, 无法充分发挥其牙齿支撑作用, 导致患者牙齿畸形发展, 破坏其正常面容, 不仅直接影响患者正常咀嚼, 更对患者心理层面带来严重伤害。

伴随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 人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生活压力及工作压力不断加重, 促使口腔卫生认知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及重视[5, 6]。口腔正畸治疗是正畸技术中发展成熟的治疗方法, 不仅能抑制患者牙齿畸形演变发展, 更能改变患者面容。经本次研究发现, 纳入35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实行口腔正畸治疗, 其结果显示, 治疗后, 患者的前牙覆(2.28±0.41)mm、前牙覆盖(2.36±0.56)mm、探针出血率(25.56±3.97)%、牙周袋深度(3.16±0.54)mm均优于治疗前的(4.64±0.43)mm、(6.28±1.27)mm、(98.19±7.46)%、(5.38±0.63)mm,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例患者经口腔正畸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 牙周膜间隙基本恢复正常且牙齿咬情况得到大大改善,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牙齿松动程度, 移位前牙复位效果较好且治疗后牙齿美观性较强。说明口腔正畸治疗对于改善牙齿松动情况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有研究资料显示, 探针出血的原因相对复杂, 涉及牙周炎及牙龈炎2个方面, 例如:食物嵌塞、补牙材料、不良修复体、牙结石及牙垢等均存在着引发牙龈充血肿胀的可能性, 甚至吃水果、咬硬物及刷牙时极易出现自发性渗血[7], 由此可见, 消除正畸治疗时风险因素能明显改善出血情况, 而经口腔正畸治疗后患者牙周袋深度明显下降, 说明口腔正畸治疗能有效控制牙周袋深度, 与口腔正畸前率先进行炎症治疗消除影响矫正效果的风险因素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此外, 有研究资料显示, 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以炎症控制效果为核心, 尤其是炎症控制效果不佳时不得贸然进行口腔正畸, 避免影响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实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良好, 不仅能弥补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 更能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其牙齿咀嚼功能及美观性,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洪亮, 张丽娟.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 5(19):7-8.

[2] 王玮. 探析口腔正畸进行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治疗的临床效果. 中外医疗, 2018, 37(5):54-56.

[3] 张琦.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11):49-50.

[4] 涂伶俐.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分析.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 10(10):101-102.

[5] 吕吉训. 口腔正畸治疗3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28):184-185.

[6] 张万林. 口腔正畸治疗3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观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6):514-515.

[7] 胥瑛, 陈金林, 廖珊珊, 等. 口腔正畸治疗8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临床军医杂志, 2014, 42(3):322.

[收稿日期:2018-09-06]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