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术后发生前房反应的临床分析

2019-07-01唐树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白内障糖尿病

唐树玲

【摘要】 目的 探究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术后发生前房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30例(30眼)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 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 术后均出现了急性前房反应, 分析前房反应的发生原因, 总结处理方法。结果 ①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 前房反应均得到有效控制, 并可明显得到改善。术后患者视力均维持在0.4~1.0。其中23眼(76.67%)视力改善, 5眼(16.67%)恢复原有视力, 2眼(6.67%)视力下降, 视物变形, 均为增值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 眼底检查可见存在黄斑水肿。术后1年视力便有28眼(93.33%)视力维持在0.5以上。②所有患者均为角膜清亮, 患者最迟为术后3 d便完全恢复。前房深度无异常, 闪辉几乎消失。虹膜无异常纹理。瞳孔区清洁, 人工晶状体无偏移, 瞳孔对光反应较为灵敏。玻璃体正常或仅存在轻微絮状混浊。术后所有患者进行血糖检测, 均平稳, 无原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情况。③所有患者均进行1~2年随访。随访过程中所有患者视力均正常, 部分患者视力甚至提高, 眼科检查无异常变化。结论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术后较易出现前房反应, 主要与患者身体状况特殊异质性相关。对于该类患者术前应严格控制及稳定血糖, 并使用低创性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或相容性较强的如肝素化人工晶状体, 避免患者产生前房反应。

【关键词】 糖尿病;白内障;前房反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3.032

糖尿病以及白内障均为临床常见疾病, 而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 常使用手术治疗, 但与常人比较治疗过程更加复杂[1, 2]。本文主要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术后前房反应进行总结,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于本院的30例(30眼)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 术后均出现了急性前房反应。其中男14例, 女16例;年龄43~90岁, 平均年龄(62.52±9.25)岁;5例患者存在青光眼手术史;6例患者伴有陈旧性前葡萄膜炎;10例患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例患者为背景型;3例患者为增值型。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饮食监控, 并且口服降糖药或进行胰岛素治疗, 术前空腹血糖<8.33 mmol/L, 血糖无明显变化,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控制在4.00%~6.00%, 血压水平控制在110~165/8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术前14眼视力<0.05, 16眼视力在0.1~0.3。术前给予局部抗生素以及普拉洛芬滴眼液(商品名:普南扑灵), 共使用3 d。所有患者均由本院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手术, 均接受表面麻醉, 手术时间<15 min,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 并无并发症。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 讓患者低枕平卧休息。第2天为患者换药时, 可为其局部使用普南扑灵以及抗生素眼液。使用复方托品酰胺进行瞳孔活动, 应避免为患者大面积使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本次研究患者于术后第1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前房炎症反应, 视力为眼前手动~0.2。其中有8眼存在明显房水闪光, 并存在色素三波以及色素性KP, 但无患者出现前房出血。其中3例患者在术后5、6 d出现人工晶状体前膜以及顽固性虹膜后粘连。使用B超对患者进行玻璃体探查, 可见大量颗粒状混浊。所有患者均未见前房成形渗出以及积脓, 眼压正常。若患者存在轻度房水闪光, 可使用复方托品酰胺扩瞳点眼, 使用3~4次/d, 在患者结膜下注射1~2 mg地塞米松, 下午为术眼进行15 min热敷。连续为患者使用抗生素>3 d, 并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停药。若患者为重度房水闪光, 不仅要进行上述治疗, 同时在早期应混合散瞳剂注射于结膜下, 避免虹膜产生粘连。若为顽固反应患者, 应在出院时为患者注射地塞米松针5 mg。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1~2周内炎症均消退, 人工晶状体前膜吸收, 可帮助患者恢复视力。术后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内分泌治疗, 帮助患者稳定病情。

2 结果

2. 1 患者视力恢复情况 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 前房反应均得到有效控制, 并可明显得到改善。术后患者视力均维持在0.4~1.0。其中23眼(76.67%)视力改善, 5眼(16.67%)恢复原有视力, 2眼(6.67%)视力下降, 视物变形, 均为增值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眼底检查可见存在黄斑水肿。术后1年视力便有28眼(93.33%)视力维持在0.5以上。

2. 2 患者眼科情况 所有患者均为角膜清亮, 患者最迟为术后3 d便完全恢复。前房深度无异常, 闪辉几乎消失。虹膜无异常纹理。瞳孔区清洁, 人工晶状体无偏移, 瞳孔对光反应较为灵敏。玻璃体正常或仅存在轻微絮状混浊。术后所有患者进行血糖检测, 均平稳, 无原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情况。

2. 3 随访记录 所有患者均进行1~2年随访。随访过程中所有患者视力均正常, 部分患者视力甚至提高, 眼科检查无异常变化。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 成为了现代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3]。糖尿病患者患白内障的几率比常人更高, 发病年龄更早, 手术治疗较易产生前房反应, 视力恢复并不理想[4]。临床常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进行白内障治疗, 损伤较小, 不会发生较多并发症, 已是临床常用于治疗白内障的常见方式[5]。

有关研究显示,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前房反应发生原因为血管功能不健全或与脆弱的血-房水屏障相关[6]。在国外白内障术后常使用激素类药物于结膜下注射, 并将其作为预防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产生的主要方式[7]。白内障术后患者出现的前房反应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产生的迟发性葡萄膜炎不同, 迟发性葡萄膜炎主要为术后并发症, 会严重威胁患者视力恢复[8]。该并发症主要因受体免疫状态有着密切关系, 但并非与糖尿病相关[9]。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产生的炎症主要因创伤导致眼内组织机械性创伤[10]。

糖尿病患者因为晶状体体积较大, 加上晶状体前缘陡峭, 前房较浅等。糖尿病患者术前瞳孔较难充分散大, 術中也较难出现瞳孔缩小等, 加上晶状体悬韧带较为脆弱, 因此手术困难较大, 前节组织较易出现损伤。

导致白内障术后产生前房反应的因素有许多, 因此发病机制以及处理方式也不同, 但是其主要表现出不同的前房闪辉。有关研究显示, 使用激光闪辉细胞计量仪可有效测量前房闪辉的量化, 可作为检查前房炎症程度的有效方式。糖尿病患者术前前房闪辉计数值与正常人比较更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更高, 证明糖尿病患者存在血-房水屏障的破坏。现阶段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已经降低了影响。白内障手术对于正常人群或糖尿病患者均会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 糖尿病患者更为严重。手术联合激素治疗可导致无症状糖尿病转变为临床糖尿病。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术后随访, 出院后继续对患者进行糖尿病控制, 避免视网膜病变加重。

综上所述,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术后较易出现前房反应, 主要与患者身体状况特殊异质性相关。对于该类患者术前应严格控制及稳定血糖, 并使用低创性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或相容性较强的如肝素化人工晶状体, 避免患者产生前房反应。

参考文献

[1] 刘辉, 孙静淳. 前房注射不同剂量曲安奈德预防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的临床分析.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杂志, 2017, 38(4):391-393.

[2] 杜中伟. 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前房炎症反应的临床观察. 医药前沿, 2016, 6(23):330-334.

[3] 陈金龙. 眼前节OCT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早期前房角变化. 医学信息, 2016, 29(34):310-311.

[4] 马波, 吴新华, 罗敏. 前房注射头孢呋辛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临床效果. 眼科新进展, 2016, 36(7):637-639.

[5] 康震雷.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应用多孔灌注前房维持器的临床价值. 临床眼科杂志, 2017, 4(6):529-533.

[6] 唐夭德, 李林静, 李芸芬, 等. 白内障术中前房注射人万古霉素减小眼内炎的临床观察.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15):25-38.

[7] 郝晓丽. 前房注射曲安奈德用于预防白内障术后前葡萄膜炎的疗效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7):1361-1362.

[8] 刘思源, 杨旭, 苟文军. 曲安奈德对白内障术后前房细胞数量、血清白细胞介素-10、干扰素-γ水平的影响研究.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 14(5):90-92.

[9] 丁蕙, 赵世红.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渗出危险因素分析及评估模型的构建.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 34(11):1140-1146.

[10] 刘志强, 王大江, 郭向东. 术毕前房注地塞米松对白内障患者视觉质量及屈光状态的影响. 浙江临床医学, 2016, 18(5):818-819.

[收稿日期:2018-06-15]

猜你喜欢

白内障糖尿病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判定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玻璃酸钠+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论Ⅱ型糖尿病的形成与调治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白内障常见4误区
过多晒太阳有害
跟踪导练(一)(5)
Ending teen smoking
视力改变与糖尿病等